科学探索·新知

2元一块的硫磺皂 是皮肤病“神器”还是毁肤“杀手”?

提起硫磺皂,很多人脑海里都会立刻浮现出那股特有的刺鼻
2元一块的硫磺皂 是皮肤病“神器”还是毁肤“杀手”?

现代社会变化过快 人类源自“石器时代”的生理结构已经难以适应随着进化速度减缓、工业化与科技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

现代社会变化过快 人类源自“石器时代”的生理结构已经难以适应

同样都是狗 为何差异巨大?在生命的长河中,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都伴随着基因组的微

同样都是狗 为何差异巨大?

研究发现野生黑猩猩每天摄入惊人剂量的天然酒精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团队首次直接测量了非洲多地

研究发现野生黑猩猩每天摄入惊人剂量的天然酒精

稀土元素钇价格疯涨1500% 没它造不了芯片稀土元素越来越贵,比如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的“钇”(Y

稀土元素钇价格疯涨1500% 没它造不了芯片

常见的EB病毒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直接触发因素斯坦福大学医学部的一项最新研究确认,常见的Epste

常见的EB病毒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直接触发因素

SpaceX升级版Starship在测试中发生爆炸11月21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在

SpaceX升级版Starship在测试中发生爆炸
研究发现少看电视多运动可降低抑郁风险高达43%

一项大型队列研究显示,减少看电视的时间并将其用于身体活动,可以显著降低抑郁症的发病风险,尤其是对中年群体影响最大。该研究近日发表于《欧洲精神病学》期刊,研究结果表明,将看电视的时间替换为其他日常活动,有助于中年人降低罹患抑郁症的风险,而这一效应在年轻或老年群体中则较弱。

食用这些常见果蔬可能会导致体内农药含量飙升

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食用某些常见水果和蔬菜会导致人体内有害农药水平显著升高。美国非营利组织“环境工作组”发表的这项经过同行评审的研究,通过采集美国全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以及蔬果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揭示出人们饮食习惯与体内呈现农药类型之间的直接关系。

mRNA流感疫苗比传统季节性流感疫苗高出34.5%的保护效力

辉瑞公司开发的mRNA流感疫苗在三国超过18000名志愿者参与的三期临床试验中表现出比传统季节性流感疫苗高出34.5%的保护效力。这一结果再次印证了mRNA生物技术在未来疫苗研发中的重要地位。

地球最大的天然碳汇正失去平衡 科学家们对此感到担忧

南安普敦大学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近日发表研究称,地球最大的自然碳汇——南部大洋及其周边泥炭地系统正因气候变化而被“严重扰乱”,引发科学家的担忧。

南极洲纪录最快冰川崩塌引发科学家警觉

英国斯旺西大学等研究机构最新发布的重要研究指出,南极半岛东部的赫克托里亚冰川在2023年经历了“现代有记录以来最快的冰体退缩”——短短两个月内,冰川全长近半(约八公里)直接消失,其速度堪比上一次冰河时代结束时期的急剧退缩。

SpaceX猎鹰9号火箭完成2025年第150次发射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宣布,猎鹰9号火箭在2025年已成功完成第150次发射任务。猎鹰9号是历史上第一枚可多次重复使用一级助推器的液体燃料运载火箭,它彻底打破了运载火箭只能一次性使用的传统观念。

落基山地标性动物美洲鼠兔数量骤减 研究人员警告物种消失风险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落基山脉最具标志性的哺乳动物之一——美洲鼠兔(Ochotona princeps)的幼崽在部分科罗拉多落基山地区正变得日益稀少。这一发现引发了科学界对该物种未来生存状况的担忧。

大火的“暴食后自救法” 正在摧毁你的身体

“完了,又吃多了……” 面对美食,大多数人都难抵诱惑。尤其是在冬天,天气越来越冷,嘴巴总是忍不住吃吃吃吃,吃完也是真后悔。于是,各种补救措施都在脑海中浮现了出来。网上流传的“暴食后自救方法”很多,仿佛只要照着做就是暴食的“后悔药”,能够避免长膘。

天文学家揭秘:3I/ATLAS是古老彗星 源自太阳系外恒星系统

当地时间19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公布了由其探测器和空间望远镜拍摄的“星际访客”——阿特拉斯(3I/ATLAS)一批最新图像。美国航空航天局官员否定了关于它是一艘外星飞船的猜测。天文学家已经确定这是一颗彗星,可能比太阳系还要古老。

野生浣熊逐渐“宠物”化 已表现出早期驯化的迹象

一直以来,动物学家都在告诫民众,不要将看似可爱的浣熊当作宠物饲养,因为它野性未除,还没有被人类驯化。它的“顽劣”,美国居民深有体会,从它的外号——蒙面大盗、狂犬病毒携带者、垃圾熊猫、拆家小能手、食物小偷……就能略知一二。

SpaceX升级版Starship在测试中发生爆炸

11月21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在德克萨斯州南部推出了升级版的Starship火箭助推器并开始测试,但仅仅数小时后,其内部发生了爆炸。

研究表明人类进化是为了适应自然环境而非城市生活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许多现代健康问题可能源于人类古老生物结构与当今工业化环境之间的深层进化错配。该研究由苏黎世大学进化人类学家Colin Shaw与拉夫堡大学Daniel Longman共同完成。研究提出,现代生活节奏远远快于人类进化的步伐。当今普遍存在的慢性压力和多种健康困扰,很可能与人类在自然环境中成长而现在却长期处于高度工业化世界有关。

2元一块的硫磺皂 是皮肤病“神器”还是毁肤“杀手”?

提起硫磺皂,很多人脑海里都会立刻浮现出那股特有的刺鼻味道。随着各种清洁产品的不断升级,硫磺皂也一度沉寂。但近些年,硫磺皂又重新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温和除螨,洁净肌肤”“皮肤病,一洗就好”“100%除螨,根治痤疮”……甚至还被一些商家和消费者吹成了“万能神器”。硫磺皂真的有这么神奇吗?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常见的EB病毒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直接触发因素

斯坦福大学医学部的一项最新研究确认,常见的Epstein-Barr病毒(EBV)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lupus)的直接触发因素。这项突破性发现揭示了该病毒劫持人体免疫细胞的机制,为数十年来困扰医学界的红斑狼疮发病根源提供了明确的生物学解释。

Star Catcher打破DARPA无线传输电力距离纪录

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近日见证了一项无线能量传输新纪录的诞生。Star Catcher Industries公司利用其“Star Catcher Network”技术,成功实现了远距离1.1千瓦电力的光学传输,接收设备为市售太阳能电池板。这一成绩打破了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2025年6月创造的800瓦无线电力传输历史纪录。

SpaceX文件透露美国登月计划进度严重滞后 或又拖后一年

被美国赋予过多政治象征的“阿尔忒弥斯”载人登月计划最近再次传出波折。多家美国媒体提到,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外泄的文件显示,该公司负责的登月计划核心部分——载人月球着陆器进度严重滞后,最早也要等到2028年9月才能准备好。

稀土元素钇价格疯涨1500% 没它造不了芯片

稀土元素越来越贵,比如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的“钇”(Yttrium),目前报价已高达126美元每公斤,而在2024年底还不到8美元,也就是一年涨价1500%!

同样都是狗 为何差异巨大?

在生命的长河中,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都伴随着基因组的微妙变化。这些被称为“新发突变”的遗传变异,如同时间在 DNA 上留下的印记,既是进化的原料,也是理解生命奥秘的钥匙。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王国栋研究员领导的国际团队发表了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系统解析了家犬独特的新发突变图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生命演化的新窗口。

研究发现大脑感知母语和外语具有跨语言共性

一项研究发现,大脑在听到熟悉和陌生的语言时会有相似的反应。这项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理解大脑如何处理语音,并有望指导未来的语言学习和康复训练的方式。

百年猜想终证实:鸽子靠内耳“生物电路”感知地磁场导航

谁能想到,1882年一个几乎被遗忘的科学假说,如今竟被最新研究完美验证?《科学》(Science)杂志最新论文指出,鸽子真的能通过内耳感知地球磁场——而且原理堪比生物版电路感应。

研究发现野生黑猩猩每天摄入惊人剂量的天然酒精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团队首次直接测量了非洲多地野生黑猩猩常吃果实中的乙醇含量,结果显示,这些动物在日常进食中会持续接触、并摄入相当可观的天然酒精。

蓝色起源公司公布新格伦火箭“超重型”版本 比土星五号还高

杰夫·贝索斯旗下的蓝色起源公司在成功完成第二次新格伦火箭试飞后,公开了新型超大型运载火箭的设计方案。新版新格伦(New Glenn)高度将超过历史上著名的土星五号火箭,与SpaceX的Starship处于同一量级。

NASA公布彗星3I/ATLAS最新图像

当地时间19日,美国航天局公布了由其探测器和空间望远镜拍摄的“星际访客”——彗星3I/ATLAS的一批最新图像。据悉,在新公布的这些影像中,距离目标最近且最清晰的一张,是由火星勘测轨道器(MRO)上的HiRISE相机拍摄的,当时3I/ATLAS距离火星约3000多万千米。

谷神星一号遥十九运载火箭发射失利原因确认 已通过归零评审

北京时间11月10日12时02分,谷神星一号(遥十九)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火箭一级、二级、三级飞行正常,分离正常,四级点火飞行510s后,飞行末段异常提前关机,未能将卫星送入轨道,发射任务失利。

现代社会变化过快 人类源自“石器时代”的生理结构已经难以适应

随着进化速度减缓、工业化与科技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类的生理结构正难以跟上现代社会的变革。我们今天面临的许多慢性压力相关健康问题,并非个人失败或简单的现代不便,而是“石器时代”生理结构被强行带入一个从未为其设计的世界所带来的可预见结果。

科学家发现地震断层可在数小时内自我修复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科学家们发现,深部地震断层在发生慢滑事件后,可以像“速干胶”一样在数小时内自我修复。通过在实验室中重现高压高温的地下环境,研究人员发现,石英颗粒能够非常迅速地重新焊接在一起,断层强度恢复的速度远比此前认为的要快。

马里兰大学联合量子研究所开发出能生成多色激光的新型芯片

一支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联合量子研究所(JQI)的科研团队,近期成功研制出一种能够在无需外部调控情况下,稳定转换并产生多种颜色激光的新型芯片。这一突破有望推动光子集成技术向半导体技术革命看齐,为量子通信网络和精密光学仪器的实用化铺平道路。

多地天空惊现“阴阳天” 究竟是怎么回事?

Winter is coming!刚刚过去的周末,不知道身在北京的朋友们是不是也被大大大大风“吹傻了”。大风过后,晚上很多人发现天空的云变得非常神奇:天空好像被划开,一边是黑夜,一边是白云,中间的分界线整整齐齐。很多人形象地称其为“阴阳天”。

科学家在实验室培育出微型“人类造血工厂”

巴塞尔大学科学家首次成功在实验室中打造出完全由人类细胞组成的骨髓系统,重建了深藏于骨骼内部的细胞、血管与神经复杂环境。这项突破为研究造血过程及癌症等疾病的血液异常提供了重要平台,有望减少对动物模型的依赖,并助力更安全的药物测试与未来量身定制的个体化治疗。

潜入别人巢穴,借工蚁的手杀死蚁后自己当王 寄生蚁后巧用化学成功上位

不费一兵一卒,仅用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蚂蚁就成功颠覆了其他蚂蚁物种的王朝,诱使工蚁主动攻击并杀死自己的蚁后,还心甘情愿把它这个入侵蚂蚁当成新蚁后拥护,最后顺利完成鸠占鹊巢。

麻省理工学院超声波装置可从空气中高效地震出饮用水

麻省理工学院(MIT)工程师研发出一种超声波装置,可极大程度上加快空气制水材料中的水分释放速率。与传统依靠加热方式不同,该设备通过“摇晃”水分子而非加热,显著提升了效率。凭借小型太阳能电池供能,设备每天可进行多次取水循环,有望让离网空气取水系统大大提升实用性。

全球首台低温单离子光学原子钟问世 精度跃升百倍

多伦多大学阿马尔·武萨团队成功研制全球首台低温单离子光学原子钟。其核心突破在于将单个锶离子冷却至5K(-268.15℃) 的极低温环境运行。

在地下700米捕捉幽灵粒子 江门中微子实验首个物理结果明天发布

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历经12年完成建设,将在明天上午10点举办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建设成功和首个物理成果发布会。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位于中国广东江门地下约700米处,是一项旨在揭示中微子基本性质的大型实验。

科学家用DNA破解700年前王室谋杀悬案 1272年暗杀现场被还原

科学进步能够解开历史谜团。上月底,匈牙利厄特沃什·罗兰大学 (ELTE) 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国际法医学:遗传学》期刊发表研究,通过DNA技术成功确认并还原了1272年发生的一起王室谋杀案细节

为什么有的人天生“面相有点凶”

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那种看起来就不好惹的人?但其实他们什么都没做,但就觉得他们天生面相有点凶,有距离感,不敢随便开玩笑。问题来了:为什么有的人,天生就容易让人觉得“面相有点凶”?这背后,是基因的偶然,还是进化的信号?今天来详细说说。

狮子座流星雨今晚迎来极大之夜

今晚,狮子座流星雨将迎来极大之夜,它被称为“流星雨之王”。据北京天文馆介绍,每年的11月中旬,是观赏狮子座流星雨的最佳时间段,今年的极大在17日晚上到18日凌晨,也就是说在今晚,我们有可能看到这次狮子座流星雨最多的流星。

第一块“月壤砖”从太空返回:比普通砖强三倍 可建月球基地

近日,随神舟二十一号飞船返回的中国空间站第九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中,华中科技大学研制的首块“月壤砖”顺利完成交接。这块历经一年舱外暴露试验的特殊砖块,抗压强度达普通砖的三倍以上,为月球基地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5.2万年前猛犸RNA现世 打开古生物学新世界

当全球实验室还在为古DNA疯狂时,西伯利亚冻土深处正酝酿一场RNA革命。《细胞》(Cell)最新论文证实:科学家从5.2万年前的猛犸木乃伊中成功提取RNA,这项发现堪比在恐龙化石里找到活性蛋白。

基因编辑让胆固醇直降50% 人类迎来心血管治疗新时代

科学界又迎来一个重磅消息: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将人体胆固醇水平砍半!这意味着,我们未来可能只需一次治疗,就能永久性控制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

Google DeepMind新工具加速飓风预测 有望挽救生命和财产

近日,随着热带风暴梅丽莎在海地南部生成,国家飓风中心(NHC)气象学家菲利普·帕平已确信其将迅速增强为强飓风。作为值班首席预报员,他大胆预测该风暴在24小时内将升级为四级飓风,并开始转向牙买加海岸。如此激进的“迅猛增强”预报,NHC此前从未发布过。

科学家或已找到阻止最致命三阴性乳腺癌的方法

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OHSU)的科学家团队日前研发出一种名为SU212的新分子,有望为三阴性乳腺癌提供突破性治疗途径。三阴性乳腺癌是乳腺癌中最为凶险且难以治愈的类型,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

为什么有的人每天一包烟 活到90也没得肺癌?

11 月 17 日是国际肺癌日。吸烟被公认是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多种致癌化学物,比如多环芳烃、芳香族及其胺类、亚硝胺等,烟草本身含有砷、镍、铬等无机致癌物。吸烟除了增加肺癌风险,还增加膀胱癌、食管癌、口腔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

三颗新的吉林一号高分卫星出征 分辨率优于0.5米

今日,长光卫星在吉林省航天信息产业园举行新卫星出征仪式,吉林一号高分07B01星、高分07C01星、高分07D01星共同踏上征程,将于近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择期发射。高分07C01星又名“瑶海科创号”,是长光卫星与信和航遥信息技术(安徽)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打造的高精度、高分辨光学遥感卫星。

研究证实人类拥有一种“远程触觉”这种能力与某些鸟类相似

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和大学学院(UCL)的科学家首次证实,人类拥有一种“远程触觉”,这种能力与某些鸟类相似。例如,滩鸟能够在未直接接触或看到猎物的情况下,感知到它们隐藏在沙子之下。这项发现或将改变我们对感知世界的理解。

研究显示早期火星或曾具备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科学家发布最新研究结果,指出早期火星的火山活动可能释放了大量反应性硫气体,从而使行星变暖,创造了适合微生物生存的条件。科学界一直致力于探索火星早期的真实面貌,而这项最新研究提出,火山喷发释放的硫气体可能通过温室效应帮助火星升温,使其大气具备孕育生命的可能性。

SpaceX在三个半小时内发射了58颗星链卫星

北京时间11月15日11点07分,SpaceX在肯尼迪航天中心使用编号B1092.8的猎鹰9号火箭,发射了29颗星链V2-mini卫星。

月球科研重大突破 嫦娥六号采回样品中发现“铁锈”

今日,“中国的航天”公众号发文称,近日,我国科研团队通过分析嫦娥六号采回的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月球样品,取得月球科学研究重大突破——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α-Fe2O3)和磁赤铁矿(γ-Fe2O3)晶体。

自然指数十强科研城市中国占六席 四大一线城市中深圳缺席

今日,施普林格·自然发布《自然》增刊“2025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其聚焦全球主要城市及都市圈2024年在自然指数追踪的高质量期刊上的最新科研产出变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首次占据全球科研城市十强榜单一半以上席位,由2023年的五席增至2024年的六席。

科学家终于揭开变色龙“双眼游移”之谜

变色龙那迷人的、可以独立转动的双眼自古希腊时期以来便令科学家着迷并困惑。伴随着数千年的猜测和研究,如今现代成像技术终于揭示了它们几乎360度全景视觉、并能同时看向两个方向的秘密:每只凸出的眼睛背后都有一根独特的长而盘旋的视神经,这在其他蜥蜴中从未发现过。

澳大利亚发现奇特“魔鬼蜂”新物种 揭示原生传粉者的未知领域

近日,科学家在澳大利亚西部金矿区发现了一种脸部带有微小“犄角”的新型原生蜂类,并命名为Megachile(Hackeriapis)lucifer,为当地生物多样性带来令人振奋的新增物种。这一发现凸显了人们对澳大利亚原生传粉者仍知之甚少。

研究发现可使用的蘑菇"云芝"可替代一次性塑料保鲜膜

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研究人员通过将可食用的“云芝”真菌(俗称“火鸡尾巴蘑菇”)与木质纤维溶液相结合,成功创造出一种天然、可持续且防水的新型涂层,有望替代一次性塑料食品包装膜及合成纸杯涂层。

贝索斯晒“新格伦”火箭升空画面 马斯克:太美了

美东时间11月13日15时55分,贝索斯旗下的蓝色起源“新格伦”火箭成功发射,还首次完成了火箭助推器的回收。至此,蓝色起源也成为继SpaceX后,第二家成功回收火箭芯一级的民营火箭公司。

来自核电站的乏燃料或为绿色制氢提供关键突破口

核废料和氢能经济似乎毫无关联,但阿联酋沙迦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来自核电站的乏燃料有望提升水分解制取氢和氧的效率。氢气一直被视为理想的绿色能源载体,与氧气反应后只会产生水这一单一副产品。然而,氢气实际上并不是能量来源,而是一种能量传递介质,类似于我们将电力误认为是直接来自插座而非发电厂。

天文学家发现距地18光年的“超级地球” 有潜在宜居条件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天文学家团队与国际合作伙伴利用最新观测数据,发现了一颗位于母恒星“宜居带”内的系外行星,这一区域温度有望允许液态水存在于行星表面。鉴于水是地球上所有已知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这一发现为该行星存在生命支持条件提供了可能。

神秘螺旋星系NGC 4102核心隐藏超大质量黑洞

哈勃望远镜最新观测到的螺旋星系NGC 4102凭借其纤细优雅的螺旋结构呈现出平静表象,但其核心区却隐藏着一个强大且“安静活动着”的超大质量黑洞。厚厚的气体包裹下,星系中心在多波段范围内散发出柔和辉光,这暗示了星系内部正在经历显著的能量活动。

中国空间站第九批实验样品返回并交付科学家:包含四只太空小鼠

今天,中国空间站第九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顺利交付给科学家,开展后续研究。中国空间站第九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昨天随神舟二十一号飞船顺利返回,涉及26项实验项目,包括生命实验样品、材料实验样品、燃烧实验样品。

太阳活动区14274爆发X4.0级耀斑 将影响地球通信

据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布消息,北京时间11月14日16时30分,太阳活动区14274爆发X4.0级耀斑。这是该活动区在当前自转周的第5次X级耀斑爆发,而随着太阳自转,它将转出可见日面。

4只航天鼠完成任务回地球

今日16时40分,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二十乘组三名航天员回家了。同时完成使命的还有四只特殊"航天员"——我国首次进入空间站的哺乳动物实验小鼠。

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将在无人状态下发射

据央视新闻消息,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将以无人状态择机发射。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时间2025年11月14日16时40分,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现场确认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身体状态良好。

二十年来最强太阳风暴导致通信中断

本周多次强烈日冕物质抛射(CME)相互叠加,引发近二十年来最强地磁风暴之一,导致多项航天任务推迟,并造成全球范围内的通信中断,同时在美国南部等罕见地区出现极光景象。科学界将此次事件称为“吞噬型风暴”。

2025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揭晓 中科院三连冠

科睿唯安最新发布的2025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显示,中国科学院以258人次入选量蝉联全球科研机构榜首,连续三年超越哈佛、斯坦福等顶尖高校。本次全球共60个国家/地区的1300余家机构、6868名科学家入选,在“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数量上,美国、中国内地、英国分列国家榜前三席。

爱玩“抽象”的人,智商会更高?现在就喊“抽象”朋友来看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总爱给你表演一些让人看不懂的抽象行为,似乎已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艺术”里了。还有时候你会发现 Ta 一个人对着空气不知道在说些什么,或者经常莫名其妙就唱起歌来,但也不是因为有什么很开心的事情,可能只是在排队或等红灯而已。

NASA“旅行者”号抵达距离地球一个光日的距离

2026年11月13日,著名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将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距离地球整整“一光日”(即光在一天内能行进的距离)的人工航天器。空间广大,速度有限。人类所创造的最快飞行纪录是1969年阿波罗10号创造的时速39937.7公里,而以这样的速度,从地球到太阳1个天文单位的距离就需3730小时(约155天)。相比之下,光或通信信号只需约8分20秒就能从地球抵达太阳。

神舟二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倾倒状态落地

据央视新闻报道,刚刚,神舟二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呈倾倒状态,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回家了。据了解,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204天,完成全部既定任务。

大西洋马尾藻泛滥成灾之谜已破解:蓝藻与藻类的共生关系带来额外磷供应

今年6月初,约3800万吨马尾藻漂向加勒比海岛屿、墨西哥湾和南美洲北部沿岸,创下历史新高。在夏季,这些褐藻经常堆积在海岸线上,腐烂后散发出强烈气味。这种藻类堆积不仅打击了旅游业,还威胁着沿海生态系统。不过在开阔水域,漂浮的马尾藻是许多海洋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和栖息地。

科学家首次成功复制章鱼的超强伪装能力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 San Diego)研究人员取得重大突破,让细菌能高效合成出实现章鱼变色伪装的关键色素“黄嘌呤素”(xanthommatin)。该研究不仅揭示了自然界“隐身术”的奥秘,还为生产新型可持续材料铺平了道路。

科学家开发出基于向日葵籽粉末的人造肉新技术

巴西与德国科学家联合开发出以向日葵粉为基础的新型植物肉类替代品,兼具可持续性与营养优势,被认为是未来纯素肉类替代品的有力竞争者。此项研究由巴西食品技术研究所(ITAL)及坎皮纳斯大学(UNICAMP)团队牵头,联合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院(Fraunhofer IVV)合作完成。

南极600万年古老冰芯揭示地球史前气候之谜

据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11月13日消息,美国科学家在南极洲艾伦丘(Allan Hills)地区发现了迄今为止经过直接测年的最古老冰芯和空气样本,其历史可追溯至约600万年前。这一突破性发现为了解人类出现之前地球气候状况打开了一扇新窗口。

神舟二十一载人飞船顺利撤离空间站组合体 神二十乘组开始返程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11时14分,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后续,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将在地面指令控制下择机再入返回,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即将踏上回家之旅。

高盛:中国备用电力充沛 成为与美国AI竞争的优势

11月14日,据彭博社报道,高盛集团称,中国的大规模发电能力建设将使其在数据中心扩张竞赛中比美国更具优势。这些数据中心支撑了AI的发展。报道称,中国一直在大举建设电力设施,在可再生能源、燃煤电厂和核反应堆领域的投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到2030年时,中国很可能会有约400吉瓦的备用电力容量,这是全球数据中心预期需求量的三倍,为其持续扩张提供了充足空间。

蓝色起源首次成功回收火箭 马斯克祝贺贝佐斯

11月14日,当地时间周四,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旗下蓝色起源成功发射轨道级火箭“新格伦”,不但为美国宇航局(NASA)执行了任务,还首次完成了火箭助推器的回收。对此,贝佐斯在太空领域的头号对手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也向他表示了祝贺。

贝索斯旗下蓝色起源完成首个NASA发射任务 “新格伦”火箭助推器安全着陆

蓝色起源“新格伦”火箭周四首度搭载NASA探测器发射并回收助推器,完成对公司意义重大的技术突破。分析认为,这将推动蓝色起源提升执行能力、消化100亿美元积压订单,并加速其与SpaceX在发射市场的正面竞争。

贝索斯的蓝色起源成功发射“新格伦”火箭

亚马逊创始人、亿万富翁杰夫・贝索斯创办的火箭公司蓝色起源,成功发射了其高耸的“新格伦”(New Glenn)火箭,此次任务是该火箭的首次重大测试。这枚火箭搭载着一对将踏上漫长迂回火星之旅的卫星,于美国东部时间周四下午2点57分发射窗口开启时,从卡纳维拉尔角航天军基地升空。蓝色起源公司对此次发射进行了全程直播。

猎豹的体型那么大为什么不属于“大猫”?难道是因为不会吼叫?

猫科动物是最让人着迷的动物类群之一,它们优雅而充满力量,高贵而又不失可爱,很难让人不喜欢。猫科目前已描述的总共41个物种左右,主流上将它们划分为2个亚科——豹亚科猫亚科

男子因朋友圈无人点赞患上抑郁症 对他人回复过度敏感

微博话题“男子因朋友圈无人点赞患上抑郁症”上了热搜榜,引发热议。据媒体报道,小张每天下班后都会反复回想白天发生的事情,对他人的眼神和回复过度敏感,比如他给别人发消息没有得到回复,他会很焦虑,发朋友圈很少有人评论或者点赞的话,他会想是不是别人对他有意见。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科学家揭示泰诺的全新止痛机制

据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最新研究,科学家首次揭示对乙酰氨基酚(即泰诺、扑热息痛、扑热通等常用退烧止痛药)的全新止痛机制。这项发现挑战了长久以来药物仅在大脑生效的传统观点,揭示其在痛觉神经末梢直接阻断疼痛信号的能力。

扎克伯格承诺捐款超2000亿美元:在本世纪末治愈所有疾病

早在2015年,扎克伯格和他的妻子成立了一家名为CZI的慈善机构。该机构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治愈、预防或管理所有疾病。成立之初,扎克伯格夫妇承诺,将他们99%的财产投入到CZI,如今当初的承诺已攀升至超过2000亿美元。

好消息:北京能看到极光了 坏消息:地磁暴来了……

北京时间 11 月 12 日 8 时开始,地球出现磁暴过程。磁暴的发生,会伴随着极光的出现,从 12 日开始的未来三天,我国北方一些地区都有机会看到极光。先来欣赏下 12 日晚,网友们拍下的美丽极光吧!

全球贸易紧张局势下 科学家研发出更高效的稀土元素提取方法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更为高效且更环保的稀土元素提取方法,有望缓解日益紧张的全球供应局势,并减少对高价进口的依赖。这项技术能够从以往难以利用或效率较低的原料中分离和收集稀土元素,为全球贸易紧张下的稀土供应提供潜在解决方案。

国内首艘全尺寸商业载人飞船试验舱合舱 焊缝合格率100%

国内首艘1:1全尺寸商业载人飞船试验舱“穿越者壹号(CYZ1)”近日顺利完成整体合舱,标志着其主体结构制造阶段圆满结束。该试验舱由北京穿越者载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整体装配精度全面达到设计指标,计划于本月15日正式下线。

科学家对银河系中心奇特的恒星诞生区域感到困惑

由美国SETI研究所James De Buizer博士及加州理工学院IPAC部门的Wanggi Lim博士领导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银河系中心区域大质量恒星形成速率异常缓慢的现象。研究团队主要利用已经退役的美国NASA SOFIA高空红外天文台的数据,深入分析了位于银河系核心的三处活跃恒星诞生地——Sgr B1、Sgr B2和Sgr C。

科学家发现:大声喊叫能有效阻止海鸥抢走你的食物

近日,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指出,对着试图偷食物的海鸥大声喊叫,尤其是男性声音,更能让海鸥知难而退。这一研究为人们应对海滩、小公园等地常见的海鸥“抢食”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科院打造3D手型微纳机器人 约40微米可抓取细胞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成功研制出一款3D微纳机器人,其尺寸仅约40微米,比人类发丝更细,却能在微观尺度下精准执行抓取、运输和释放颗粒或细胞等任务,犹如一双灵活的“微观机械手”,为未来精准医疗提供了创新工具。

超越钻石的奇迹材料现身 或将开启下一代芯片革命

美国休斯顿大学领导的一项研究在热传导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推翻了长期以来的认知:他们发现砷化硼(BAs)的导热性能居然比钻石还强。要知道,在材料科学界,钻石长期以来都是导热性能的“天花板”。但最新研究表明,当砷化硼晶体达到极高纯度时,其热导率轻松突破2100W/mK,直接刷新了室温下各向同性材料的导热纪录。

马斯克回应SpaceX几乎100%雇佣美国人

一位X用户发帖称:“SpaceX在2011年至2024年间近雇佣了不到20名H-1B员工。不到20个。他们几乎100%雇佣美国人,因为国防承包商雇佣签证持有者受到严格限制。这是有效的。我们有人。我们有人才。但是企业想要更便宜的劳动力。”

为迷惑捕食者 蜘蛛竟给自己做了个假分身

用“稻草人”来驱赶鸟类和其他动物,绝对是人类的一个巧思,成本低、环保,且很有效。但科学家认为,这样的“智慧”不是人类专属的,其他动物也有,包括无脊椎动物——蜘蛛。2025年11月6日,澳大利亚科学家们在《生态与进化》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表明在大自然中发现了两种擅长做“稻草人”装饰的小蜘蛛。

自给自足 科学家测试将宇航员尿液制成太空食品

欧洲航天局 (ESA) 与芬兰Solar Foods公司正合作开发一项突破性技术:将宇航员尿液转化为高蛋白食品 "Solein",计划在2025-2026年进行国际空间站 (ISS) 测试。与此同时,NASA也在推进类似研究,利用基因编辑酵母将尿液转化为营养物质和3D打印材料。

哈佛称成绩“严重通胀”引发校内激辩

哈佛大学近期一份内部报告指出,本科成绩分布严重“通胀”,A等成绩比例已达60%,评分体系“未能发挥应有功能”,并“损害学院学术文化”。报告引发学生强烈反弹,认为学校忽视了他们原本已面临的巨大学习压力。

物理学家终于看到物体加速到99.9%光速时的样子

它没有缩短,反而转起来了!你可能会想起在中学课本上学到的相对论,当物体以近光速运动时,它的长度会缩短,这一现象早已被各种各样的物理实验证实。所以你大概会认为,如果有一个立方体从你面前以近光速经过,而你的视力又恰巧非常好,你应该会看到这个立方体在运动方向上被压扁了。

AI的尽头是生物学?科学家正用“活体大脑”打造超算

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科学家们正尝试用人类的脑细胞,去驱动一台未来的超级计算机。它们不是科幻电影里的“缸中之脑”,而是一簇簇比沙粒还小的活体神经元。它们被浸泡在营养液中,通过电极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指令,并作出响应。

最新研究发现木星拯救了地球 使其免于落入太阳

据莱斯大学最新研究显示,地球之所以能幸存并孕育生命,部分要归功于木星。在太阳系形成早期,如果没有这颗巨型气态行星,地球可能会在形成过程中螺旋坠入太阳。

新研究:母亲孕期接触PFAS会影响儿童脑部发育

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母亲在孕期接触到所谓的“永久性化学物质”(PFAS)会影响其子女五岁时的脑部结构。该研究尚未判定这种脑部结构变化究竟是积极还是消极,但结果表明,化学物质暴露很可能正在对神经发育产生某种影响。

剑桥大学新研究 人眼视觉分辨率上限实际远超60PPD

如今的显示器画面越来越精美,分辨率越来越高,刷新率越来越快,但是传统的物理学观点认为人眼视觉分辨率上限为60PPD(可分辨的像素密度),再高的显示器纯属浪费,不过日前来自剑桥大学与Meta专家的新研究论文《Resolution limit of the eye - how many pixels can we see?》称,人眼视觉分辨率上限实际远超60PPD。

高钾、低钠、抗氧化 人参果的营养到底如何?

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途经万寿山五庄观的时候,遇到了一种果子,叫人参果,据说吃了以后能长生不老,八戒囫囵吞枣的就给炫了。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人参果,只不过长得和《西游记》里的不一样,吃了也不能长生不老。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说说我们能吃到的这种人参果,看看它的营养如何。

太阳爆发X5.1级大型耀斑 在非洲和欧洲引起强烈的无线电通信中断

在本轮太阳活动周期中目前太阳活动还处于峰值阶段,从 2024 年下半年开始太阳活动就非常频繁,这些太阳活动给地球多种电气设备造成影响,当然直接受影响最严重的还是无线电技术。

为何猫、狗甚至鲸鱼会患上人类疾病?

最新研究显示,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癌症、关节炎)正日益在从家养宠物到野生动物等各类动物群体中流行,而人类活动对此现象负有极大责任。如今,狗、猫、奶牛、海龟等动物都在经历癌症、肥胖、糖尿病及关节退化等健康难题。

被医生断言活不过5岁 美国天生无脑女子创最长存活记录

当地时间本月4日,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的亚历克斯・辛普森 (Alex Simpson)迎来了她的20 岁生日。这场看似平常的生日派对却让医学界惊叹不已,因为她天生患有一种极为罕见的 "积水性无脑畸形"(hydranencephaly),医生曾断言她活不过5岁

科学家发现让地球终于能够开始呼吸的隐秘化学反应

一项最新研究揭示,镍和尿素曾制约地球最早的产氧生物,加剧了地球氧气积累的神秘延迟。科学家们发现,这两种被忽视的化合物在近十亿年间限制了蓝藻的繁殖,直到它们逐渐减少,氧气才得以在地球大气中大量释放,引发“伟大的氧化事件”。

为什么看似“稳定”的地区并非总能免受地震影响?

近日,乌得勒支大学的研究人员揭开了看似稳定地区也会发生地震之谜。研究发现,长期休眠的断层经过数百万年,会逐渐恢复强度,并在条件具备时积蓄压力,直到突然发生断裂,引发地震。这类浅层地震往往与人类活动有关,且可能造成严重破坏。好消息是,压力一旦释放,断层会恢复稳定,不会再次以相同方式破裂。

科学家发现关键脑结构 有望阻止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社交记忆丧失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最新发现,阿尔茨海默症(AD)患者丧失社交记忆——即无法辨认亲友——可能与脑细胞周围的特定结构有关。锁定这些精细支架结构,或有望阻止认知衰退中最令人痛心的阶段。

加载中...

精彩评论

全部展开

CBer 热度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