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

世界各国正竭力满足数据中心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随着全球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热潮的兴起,数据中心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许多国家正为满足这一激增的用电需求而苦恼。以墨西哥为例,包括微软、亚马逊AWS和Google在内的科技巨头自2020年起已在当地投资70多亿美元,运作着约150家数据中心。尤其是在墨西哥的克雷塔罗州,微软在Colón设有大型数据中心。但由于无法接入国家电网,该中心部分时间只能依赖燃气发电机自给电力。

终结CMU霸权 清华首次登顶CSRankings世界第一 北大AI领域夺冠

就在刚刚,2025 CSRankings全球计算机科学排名再次更新!清华大学首次摘得全球第一!这次更新最大看点是中国高校集体爆发: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分列第1、3、4、5位,直接占据了TOP 5中的4个名额。

俄罗斯版“星链”12月发射 预计将在两年内全面部署

据媒体报道,俄罗斯航天局局长德米特里·巴卡诺夫于17日表示,俄罗斯即将推出类似“星链”的卫星互联网系统,并挑战由美国SpaceX公司运营的“星链”当前地位。

100Gbps网速让6G设备天线设计更复杂

在5G网络之后,下一代移动通信标准6G预计在2030年左右商用,其速度将达到5G的100倍,在10Gbps到100Gbps之间,甚至还有1Tbps的目标。如此高速的网络速度也给6G手机带来了严重的挑战,semiengineering刊文提到了其复杂性,尤其是在天线方面。

亚马逊柯伊伯卫星项目预计2026年扩至26国 2028年实现全球覆盖

亚马逊高管里奇·弗里曼(Ricky Freeman)作为柯伊伯计划卫星项目政府解决方案总裁,于巴黎世界空间商业周活动上透露,该公司卫星互联网项目计划在2026年第一季度末向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和英国提供服务。亚马逊预计到2024年底将在近地轨道部署超过200颗卫星,此前曾表示服务将于2025年底启动,但当时未明确具体覆盖市场及时间节点。

宾夕法尼亚大学工程师团队首次将量子互联网引入商用光纤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支团队日前在一项开创性实验中,首次实现了通过商用光纤网络传输量子信号,并使用与当今互联网相同的IP协议。这项研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表明脆弱的量子信号能够在负责日常网络通信的现有基础设施上传输,相关测试在Verizon公司的园区光纤网络上进行。

初创公司PsiQuantum融资10亿美元 计划两年内交付容错量子系统

PsiQuantum 近日通过最新一轮融资筹集了 10 亿美元,使公司总估值达到 70 亿美元,并加速实现到 2027 年推出商用量子计算机的目标。本轮 E 轮融资由老股东 BlackRock(贝莱德)、淡马锡和 Baillie Gifford 领投,NVIDIA(英伟达)旗下的企业风险投资部门也成为新投资方。

红海海底光缆中断导致亚洲到欧洲延迟激增 部分区域间的流量锐减20%~30%

早前微软在 Microsoft Azure 中发布说明称,位于沙特阿拉伯吉达附近的海底光缆出现中断,此次中断影响微软的诸多云服务并导致相关网络延迟增加。具体来说中断发生的时间是世界协调时 2025 年 9 月 6 日 06:00,已经确认受影响的海底光缆包括 SMW4 (东南亚↔中东↔西欧四号海底光缆)、IMEWE (印度↔中东↔西欧海底光缆)、FALCON GCX (东南亚↔印度↔中东)、欧洲印度网关。

红海电缆断裂引发亚非欧互联网中断潮

互联网监测机构Netblocks表示,印度、巴基斯坦等多国互联网服务因红海海底电缆中断受到影响,该机构同时观察到阿联酋电信运营商Etilasat和Du网络出现同类故障。

亚马逊演示Project Kuiper高速卫星互联网 并进行1.2Gbps满带宽测试

亚马逊近日展示了其“柯伊伯计划”(Project Kuiper)高达1.2Gbps的高速卫星互联网连接,进一步向太空宽带市场迈进。这项测试中,企业级终端通过Ookla Speedtest平台下行速率高达1289Mbps,显示出该系统具备与目前主导市场的SpaceX Starlink竞争的技术实力。

量子计算竞赛已越过硬件发展阶段 转向软件与应用

随着风险投资日益支持算法的进步,软件公司在量子计算领域发展势头强劲,这标志着曾经由硬件创新主导的行业正在发生转变。虽然这股投资浪潮正在重塑该行业,但硬件方面的突破对于实现真正的量子优势仍然至关重要。

中星9C卫星正式启用“看电视”的卫星全面实现国产化

国家广电总局卫星直播中心宣布,今日,中星9C卫星成功接替中星9号卫星继续提供广播电视服务。直播卫星普通机顶盒用户无需调整卫星天线,机顶盒自动完成搜索后即可正常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

告别实心玻璃:新一代空心光纤可降低50%信号损耗 传输距离翻倍

一种新型中空光纤有望显著提升单根光纤的数据传输能力与传输距离,从而构建更高效、更快速的电信网络。该技术由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并于9月1日在《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上发表。

全球6G无线通信标准化工作启动 2030年商用

8月25日至29日,3GPP第一次6G无线接入网(RAN)工作组会议在印度班加罗尔举行。这场会议标志着3GPP正式启动6G无线接入网的标准化研究,17家全球主流科技企业提交的19篇相关提案,让6G从“概念探索”迈入“技术攻坚”的实质阶段。

工信部:推动手机直连卫星加快推广应用、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发展

今日,工信部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加快发展、支持开展终端设备直连卫星业务、支持探索新型卫星通信业务。

IETF提出草案披露AI生成内容 在网页响应头中声明是否为AI创作

针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越来越多的情况,互联网工程任务组 (IETF) 日前提出新草案旨在为网页响应头中添加声明,用来告诉其他爬虫或机器人此内容是否为人工智能生成。IETF 称这个标头旨在兼容 HTTP 结构化字段语法,为用户代理 (Agent)、机器人 (例如 AI 爬虫) 和归档系统 (例如互联网档案馆) 提供元数据,以上系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是否采用 AI 生成的内容。

长征八号甲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10组卫星

据“我们的太空”公众号,今天3时8分,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0组卫星发射升空。随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美国执法机构捣毁了有史以来最大的DDoS攻击服务

联邦当局指控一名 22 岁的俄勒冈州男子运营着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网络攻击网络之一,该网络能够瘫痪包括埃隆马斯克的社交媒体平台 X 在内的主要网站。尤金的 Ethan Foltz 因涉嫌参与运营臭名昭著的 Rapper Bot 网络(又名 Eleven11bot)而面临最高 10 年监禁,罪名是教唆计算机入侵。

斯坦福的脑机接口将内心的语言转化为口语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脑机接口,能够将神经活动中的想象词语直接转化为语音,这在神经技术领域尚属首创。与早期依赖于检测人们试图移动嘴巴或声带时产生的脑信号的系统不同,这种新方法即使人们只是想要说话,也能发挥作用。

中科大构建世界最大规模原子量子计算系统

据媒体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教授等与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钟翰森研究员等同事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高度的并行性以及与阵列规模无关的常数时间消耗,在60毫秒内成功构建了多达2024个原子的无缺陷二维和三维原子阵列,刷新了中性原子体系无缺陷原子阵列规模的世界纪录。

亚马逊向IonQ投资3670万美元 押注量子计算

根据其最新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文件披露,亚马逊公司刚刚在量子计算领域迈出大胆一步,向IonQ(IONQ)投资了3670万美元。此举立即将这家电子商务巨头置于公开上市量子硬件公司中最大的科技投资者之列。

量子计算机首次做出贡献 创造出经过认证的“真随机数”

来自摩根大通、Quantinuum、阿贡国家实验室、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和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一组研究人员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在《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新论文中,他们描述了如何使用一台56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生成随机数,然后使用强大的经典超级计算机证明这些数字是真正随机的。

研究人员开发出利用光而不是空气来检测声音的视觉麦克风

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麦克风,它不像传统麦克风那样探测空气振动,而是捕捉细微表面运动反射的光。这种新设备被称为“视觉麦克风”,它依赖于表面对声波的响应,利用这些微小的振动来重建可听信息。

麻省理工学院凭借其“速度快100倍”的新型芯片实现了惊人的数据处理能力

数据流量正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增长。埃德霍尔姆定律表明,数据速率和频谱需求均呈指数级增长。与此同时,深度神经网络正在吞噬越来越多的计算能力,而摩尔定律却在放缓。这种不匹配促使工程师们探索新的方法来应对 6G 等未来网络。

伊朗正探索从GPS切换到中国北斗

伊朗正探索从GPS切换到中国北斗。报道中提到,伊朗通信和信息技术部副部长埃赫桑奇特萨兹本对媒体透露,伊朗正在探索逐步将关键领域的定位系统从美国GPS迁移至北斗。

真“云存储” 国外博主靠鸟叫存储图像数据

美国鸟类爱好者本·乔丹(Benn Jordan)近日展示了一项惊人实验:通过驯养的星椋鸟实现图像数据传输。他将画面转化为音频信号,训练鸟类模仿这种特殊声波,最终成功从鸟鸣中还原出原始图像。

研究人员打造首款结合电子、光子和量子光的芯片

根据《自然电子学》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来自波士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集成系统,将电子、光子和量子元件集成在单个半导体芯片上,这在量子技术领域尚属首创。该团队的研究提出了一种使用传统电子设备中常用的半导体制造工艺来批量生产“量子光工厂”的方法。

中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79.7%

2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下称《报告》)。其中显示,截至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

117颗 “吉林一号”建成全球最大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2015年10月,长光卫星自主研发的“吉林一号”星座首组四星成功入轨,一举创下我国商业航天领域多项历史性突破,正式开启中国商业航天新时代。如今117颗“吉林一号”卫星组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星座,构建起覆盖全球的高精度时空信息网络。

如果你想要最快的网速 就去这10个城市

我们之前讨论过不同国家/地区如何提供最快的互联网速度。然而,您可能想知道世界上一些最大城市的互联网速度究竟如何。互联网速度分析公司 Ookla 的最新数据可以让我们大致了解截至 2025 年中期哪些城市提供最快的互联网速度。

Rigetti公司36量子位系统刷新保真度纪录

量子硬件公司Rigetti Computing(RGTI)周四早间一度上涨逾17%,此前该公司宣布在其下一代模块化平台上取得重大技术突破。该公司表示,其36量子位系统实现了99.5%的双量子位门中值保真度,这一性能表现较其早期84量子位Ankaa-3芯片将错误率降低了一半。

智能手机和无线主导个人通信时代 但商业固定电话仍必不可少

在智能手机和无线技术主导个人通信的时代,商业世界仍然牢牢地依赖于固定电话。出于多种原因,传统的铜线电话将继续在商业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从酒店、医院到金融机构和公司办公室。

佐治亚州数据中心热潮引发水资源担忧和居民强烈反对

在佐治亚州的乡村,地貌正在以鲜为人知的方式发生变化。曾经只有树木和安静的、高大、没有窗户的建筑,如今占据了地平线,成千上万台计算机服务器忙碌地运转着。这些就是数据中心——数字世界的物理支柱——它们的快速扩张正在美国各地社区引发争议和担忧。

美国数据中心增加核电交易 但风险依然存在

自2023年初以来,美国大型科技公司和数据中心提供商已宣布与18家核裂变电力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数据显示,这些合作项目总计拥有32GW的庞大装机储备。但这些项目何时以及将有多少规模投入使用仍有待观察,因为技术、许可和成本方面存在诸多挑战。

贝佐斯资助的气候卫星在太空中失踪

一颗追踪全球甲烷污染的卫星陷入瘫痪,危及了这项获得杰夫·贝佐斯和其他科技界大佬大力支持的任务。甲烷是所谓“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其导致地球升温的能力甚至比二氧化碳更强。这种强大的温室气体经常从油气井、管道和其他化石燃料基础设施中泄漏,却无人发现或报告。甲烷卫星旨在从太空探测此类泄漏,以督促工业界减少排放。

新型分子能够在极低温度下存储数据

曼彻斯特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 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分子,能够在极低温度下存储数据,这与夜间月球黑暗面的寒冷条件相当。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指出未来数据存储设备的体积可能不比邮票大,但却能比当今的领先技术容纳多达 100 倍的信息。

中国移动牵头 新一代互联网基础协议(SRv6)核心标准RFC9800发布

近日,国际互联网标准组织IETF发布新一代互联网基础协议(SRv6)的核心标准RFC9800。IETF为该标准分配整百编号,彰显其对互联网发展的里程碑意义。

跨越11英里 实验性室温量子通信网络诞生

意大利威尼斯大学与日本、中国、瑞士及意大利的研究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创新方法,利用酿酒酵母快速生产并筛选大环肽分子。这类分子在现代医学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因其精准靶向性、稳定性和低副作用的特点,被视为新一代药物的理想候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首批5000辆北斗共享电动自行车开始投放 定位精度30厘米

今日,中国首批北斗电动自行车正式在湖南株洲投放,5000辆共享电单车陆续投放至株洲核心城区。此次在株洲落地的北斗共享电动自行车项目,由株洲市北斗产业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千寻时空网络(湖南)有限公司联合运营,标志着中国首例“北斗时空智能+电动自行车”创新应用场景的成功搭建。

内华达州的这个数据中心利用太阳能运行 还用上淘汰下来的电动汽车电池

对人工智能驱动数据中心的需求日益增长给电网带来了巨大压力。回收利用电动汽车电池提供了一个颇具前景的解决方案,它能够更高效地储存可再生能源,同时减少浪费。这项新兴技术或将重塑我们为数字时代提供动力的方式。

PNG图像终于发布第三版规范 带来APNG动态图/HDR/Exif元数据支持

PNG 即便携式网络图形,这种图像格式已经被整个互联网广泛使用,现在 PNG 第三版规范正式发布(第二版是 2003 年发布的),大家期待已久的 APNG 动态图像格式也已经正式到来。

霍尔木兹海峡难以“安全通行”?国际海运巨头:GPS干扰是个大问题

尽管以色列和伊朗均已公开表态接受停火,但霍尔木兹海峡(Strait of Hormuz)的安全问题——GPS干扰,仍然困扰着船东和来往船只。国际海运巨头Navios Maritime Partners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Angeliki Frangou警告称,霍尔木兹海峡的船只仍然受到GPS信号持续阻塞的威胁。GPS干扰使得更多船只在外等待通行。该公司是一家国际干散货船和油轮船东及运营商。

亚马逊发射第二批柯伊伯互联网卫星 与马斯克星链正面竞争

亚马逊周一成功将第二批“柯伊伯”(Kuiper)互联网卫星送入近地轨道,这是其构建大型卫星星座计划的重要进展,也标志着与SpaceX“星链”的竞争升级。据直播画面显示,美国联合发射联盟(ULA)的运载火箭于美东时间上午6时54分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共搭载27颗柯伊伯卫星。

Cloudflare CEO警告称AI爬虫和摘要正在侵蚀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Cloudflare 首席执行官 Matthew Prince 最近重申了他的警告,称生成式人工智能爬虫和摘要威胁着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根基。为了保护出版商免受大量几乎无法带来真实网站访问量的人工智能流量的侵扰,该公司正在研究对抗人工智能爬虫的方法。

伊朗公布断网原因 美聊天应用帮了以色列?

6月20日,据彭博社报道,伊朗在全国范围内切断了互联网和电话通信服务,并告知民众此举是为防范以色列网络攻击而采取的必要措施。根据半官方的塔斯尼姆通讯社引用的一份声明,伊朗通信与信息技术部表示,鉴于“敌方侵略者对本国通信网络的滥用”,这项措施是必要的,且是暂时性的。

下一代 NFC 技术将使非接触式连接范围扩大四倍

NFC 论坛宣布推出NFC Release 15,将近场通信交互的操作范围扩大四倍,并实现更快、更无缝的体验。NFC论坛是负责近场通信技术的全球标准机构。NFC Release 15将NFC非接触式连接的最大工作范围从0.5厘米扩大到2厘米。NFC工作范围的四倍提升,降低了非接触式交易过程中设备间精确对准的必要性。

高压电缆短缺可能会阻碍清洁能源转型

随着各国在可再生能源和电气化方面设定越来越宏伟的目标,不起眼的高压电缆已成为全球经济脱碳竞赛中的关键,同时也是潜在的瓶颈。彭博社对丹麦领先电缆制造商 NKT 首席执行官 Claes Westerlind 的采访,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超级以太网联盟发布1.0规范 为 HPC和AI做好准备

2023年中,思科、Arista、HPE和英特尔等众多知名网络供应商联合成立了超级以太网联盟(UEC),旨在使以太网更好地满足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HPC)的需求。如今,近两年过去了,UEC 兑现了其最初的承诺,发布了首个UEC 1.0 规范

Google和许多其他网络服务都遭遇了短时间中断

如果您现在正在使用 Google 服务时遇到困难,那么您并不孤单,因为部分中断似乎正在影响该公司的许多各种应用程序和服务。截至美国东部时间下午 2:25/太平洋时间上午 11:25 左右,许多 Google 服务似乎出现了部分中断。越来越多的报告显示,Google Home/Nest、Cloud、Firebase 以及许多其他系统似乎都受到了影响。

亚马逊200亿押注核电数据中心 系美国宾州史上最大投资

亚马逊斥资押注核电数据中心,监管阻力或影响美国能源格局。6月9日据媒体报道,亚马逊宣布将在宾夕法尼亚州投资200亿美元建设两个数据中心园区。第一个数据中心正在宾夕法尼亚州东北部的Susquehanna核电站旁建设,另一个则位于Fairless Hills的Keystone贸易中心物流园区内,该地曾是美国钢铁公司的工厂所在地。

数据显示智能手机目前占据全球网络流量的主导地位

今天发布的一份新报告显示,全球64%的网络流量实际上来自智能手机。当然,考虑到智能手机的普及程度,以及如果你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它很可能是你浏览网页的主要设备,这并不令人意外,但至少我们现在有了具体的占比数据。

AI把地球“榨干”,数据中心被迫“上天”?

6月9日消息,据The Information报道,随着地球上数据中心电力需求的迅速增长,关于将数据中心送入太空的构想引起了广泛关注。原因在于,在太空中,这些数据中心可以持续不断地获取太阳能。

玻利维亚拒绝马斯克的星链 坚持使用中国卫星

6月9日,据《纽约时报》报道,虽然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星链已将互联网带到了南美的一些最偏远地区,但玻利维亚却将其拒之门外,而是继续使用中国卫星。在玻利维亚,网页加载速度极其缓慢,视频会出现卡顿和中断的情况。在玻利维亚最大城市之外的地区,最近的网络信号有时也要翻越崎岖的山路历经数小时才能抵达。

太空AI数据中心要来了 搭载英伟达H100芯片的卫星即将发射

在太空中建造数据中心,这个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概念,如今正逐步走向现实。继我国在上月成功发射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后,美国初创公司Starcloud计划在今年8月将一颗冰箱大小卫星送入太空,这将是第一颗搭载英伟达H100芯片的卫星。

中国互联网协会成立低空经济工作委员会 公开招募合作伙伴

6月6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通知,拟成立低空经济工作委员会,并面向全社会公开招募低空经济领域的合作伙伴。中国互联网协会表示合作方向将重点围绕“低空+”场景应用、标准制定及生态服务等方向展开合作。

量子计算机首次实现高能物理实时动态模拟

夸克等亚原子粒子可通过力场的“弦”相互联结,当这些弦被拉伸至断裂时会释放能量。近期,两支国际研究团队利用量子计算机成功模拟了这一现象,并实时观测其动态过程。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Nature)期刊,标志着量子计算机在超越经典计算机的复杂模拟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研团队首次完成星地量子直接通信系统模块级验证

日前,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宣布,我国科研团队首次完成星地量子直接通信系统模块级验证。这标志着我国的星地量子直接通信技术,正式迈入空天地一体化量子直接通信网络的构建阶段。

研究称太阳风暴正在摧毁人造卫星

随着SpaceX持续发射数百枚星链卫星进入轨道,地球近地空间正变得越来越拥挤。然而,所有卫星在太空中都面临一个共同的“天敌”——太阳能量。随着太阳活动频率上升,强烈的太阳风暴正对轨道卫星造成越来越明显的负面影响。

中国科学家成功构建300公里级量子直接通信网络

记者1日获悉,上海交通大学陈险峰教授团队联合上海电力大学李渊华教授团队,在量子直接通信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构建了一个四个节点间300公里级的全连接量子直接通信网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通报》杂志。

中国量子直接通信领域迎来新突破:300公里级全连接

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创新提出长距离大规模可扩展全连接量子直接通信理论架构,并成功实现四节点间300公里级量子直接通信网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

5月20日发生BGP更新消息配置错误导致全球互联网路由不稳定事故

据网络技术博客 Benjojo 发布的消息,2025 年 5 月 20 日 07:00 (UTC+0000,下同) 发生一起因 BGP 协议配置错误导致的全球互联网路由不稳定事件,这起时间影响大约 100 个 AS 自治系统,受影响比较严重的包括埃隆马斯克的星链、字节跳动、迪士尼、UpCloud、Zscaler 等。

Meta计划用天然气为大型数据中心供电 面临环保人士调查

Meta 正在路易斯安那州建设一个规模庞大的全新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当地公用事业公司计划新建三座燃气发电厂,以提供充足的电力。目前,环保人士和立法者正在敦促 Meta 就如何清理数据中心能源消耗产生的污染做出回应。

全球首个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发布 2026年有望实现多场景验证

电子科技大学周强教授团队近日取得重大科研突破,成功研制出全球首个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周强教授表示该成果有望在2026年完成多场景技术验证,为量子互联网发展提供关键硬件支撑。

亚马逊柯伊伯项目首批27颗互联网卫星发射升空

当地时间周一,亚马逊向太空发射了第一批柯伊伯互联网卫星,此前的一次尝试因恶劣天气而取消。美国东部时间周一晚上7点(北京时间周二早7点)后不久,一枚载有27颗柯伊伯卫星的联合发射联盟(United Launch Alliance,ULA)的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间站的一个发射台发射升空。

亚洲IPv6覆盖率达50% 用户数量领先全球

根据亚太网络信息中心(APNIC)实验室的数据,亚洲已成为全球第二个 IPv6 覆盖率达到 50% 的地区。APNIC 理事长罗嘉荣在周三的博客文章中写道: “这是区域 IPv6 进程启动 25 年后取得的重要里程碑。”

4K/50帧 广电总局确定2025年为“超高清发展年”

4月22日,第三十一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25)开幕式暨主题报告会在北京召开。广电总局局长曹淑敏指出,超高清是全球视频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对广电视听乃至整个互联网内容升级意义重大。

AI叙事能否延续?微软之后 亚马逊也传出放缓数据中心扩张消息

美国富国银行的分析师周一表示,根据他们打探到的行业消息,云计算巨头亚马逊也开始推迟部分租赁数据中心的承诺,这也被视为经济不确定性影响科技公司支出的最新征兆。对于美股AI叙事而言,这也是新的压力来源——今年早些时候微软也被多次传出取消数据中心租约。

首个云超算国标正式发布:阿里云、华为云等联合起草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首个云超算国家标准GB/T 45400-2025,将于今年10月实施。该标准由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机构牵头起草,为云超算在更多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推动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迈向标准化、智能化新阶段。

TDK展示全球首款可实现10倍数据传输速度的“自旋光电探测器”

TDK株式会社宣布已研发出全球首款“自旋光电探测器”。这是一种集光学、电子和磁性元件于一体的光自旋电子转换元件,能够以20皮秒(20×10⁻¹²秒)的超高速响应,使用波长为800纳米的光,响应速度比传统的半导体光电探测器快10倍以上。

中国成功构建地月空间三星星座

据央视新闻报道,由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专项“地月空间DRO探索研究”部署研制的三颗卫星目前已在地月空间稳定建立百万公里级星间测量通信链路。这标志着我国已成功构建国际首个地月空间三星星座,并取得多项原创性科技成果,为我国开发利用地月空间、引领空间科学前沿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型放大器问世 数据传输速度暴增10倍

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科学家们研发出一款新型放大器,能使数据传输速度超越现有光纤10倍,这一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随着人工智能、流媒体服务以及智能设备的迅速发展,数据流量呈爆发式增长,预计到2030年,数据流量将翻一番。

紫金山实验室展示全球首个6G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

近日,紫金山实验室在江苏南京举办的2025全球6G技术和产业生态大会上,首次公开了最新构建的全球首个6G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记者在紫金山实验室的6G概念验证中心外场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用三架不同型号的无人机测试6G网络的感知能力。

Starlink与卫星通信同行在乌克兰的竞争正在加剧

据路透社报道,在德国政府的帮助下,法国卫星网络公司 Eutelsat 近一年来一直为乌克兰提供急需的互联网接入。Eutelsat 的 OneWeb 部门运营低轨道卫星,与地面终端通信以实现互联网连接——类似于竞争对手 SpaceX 的 Starlink 网络,后者一直是乌克兰政府卫星互联网的主要供应商。

亚马逊计划将首批27颗互联网卫星发射入轨 对标SpaceX

亚马逊计划于4月9日,将其首批互联网卫星发射入轨,正式启动备受瞩目的 “柯伊伯计划” 互联网网络项目。此次发射备受关注,首批将有27颗卫星搭乘火箭奔赴太空。而亚马逊的宏伟蓝图远不止于此,其最终目标是在低地球轨道部署超过3000颗卫星,构建起一个庞大的卫星网络,从而为全球用户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与 SpaceX 的 “星链” 计划展开正面角逐。

亚马逊准备发射第一批柯伊伯计划卫星

亚马逊为其新互联网网络(称为“柯伊伯计划”)发射首批卫星的倒计时即将到来,日期定为4月9日。这27颗卫星将乘坐联合发射联盟阿特拉斯V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力量站发射。它将把卫星部署在距地球表面280英里的地方。这是80多次计划发射中的第一次,最终将部署约3200颗低地球轨道卫星。

长征二号丁成功发射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 验证手机宽带直连卫星

据“我们的太空”公众号,今天12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量子链路光束从中国传到南非 距离近13000公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量子微纳卫星与小型化、可移动地面站之间的实时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并在中国和南非之间相隔12900多公里的距离上,实现了密钥共享和数据中继。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3月20日在线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消息称中国研制出具有全球影响的深海电缆切割装置

中国研制出一种深海电缆切割装置,能够在深达 4000 米的水下切断世界上防御最严密的水下通信和电力线。该技术由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及其深海载人航行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目标是切断钢铠、橡胶和聚合物电缆,这些电缆是全球 95% 数据传输的基础。该装置与中国先进的载人和无人潜水器(如“奋斗者”和“海斗”系列)无缝集成,标志着水下作业能力的重大飞跃。

俄罗斯切断Cloudflare网络以测试潜在影响 所有使用其CDN网站都无法访问

俄罗斯联邦通信、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监督局 (Roskomnadzor) 下属的互联网监控和控制中心 (CMU SSOP) 在 2024 年 11 月指责 Cloudflare 部署的 ECH 加密协议侵害各国的网络主权,为此该机构封锁 ECH 加密连接。

新型声学传感技术可探测并帮助防止海底电缆遭破坏

海底电缆承载着全球 95% 的互联网流量,因此最近针对它们的破坏活动越来越多,令人担忧。 北约和欧盟一直在探索探测这些电缆附近的船只或潜水员的方法,一些公司正在将声学传感作为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

Alphabet分拆其孵化的Starlink竞争对手Taara

基于激光通信的互联网项目 Taara 即将退出 Alphabet 的“登月计划”孵化器 X,分拆成为一家独立公司。Taara 的技术使用激光传输数据,在农村地区联网方面有望与伊隆·马斯克的 Starlink 展开竞争。

英国《在线安全法》今天开始生效 加强对儿童和弱势群体的保护

英国数字监管机构 Ofcom 将从 3 月 17 日(也就是今天)开始执行新的《在线安全法案》(OSA)规定。 OSA 所针对的公司必须完成对其平台上非法内容所带来风险的评估。 评估的截止日期是 3 月 16 日。

IPv4地址真成为香饽饽:有平台推出抵押借贷计划 利用地址池作为抵押品

IPv4 公共地址枯竭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国家 / 地区正在推动转向 IPv6 地址,但因为各种方面的原因仍然有很多场景依赖于 IPv4 地址。在这种情况下 IPv4 的价值也水涨船高,日前名为 IPv4.Global 的公司推出新的借贷计划,允许借款人使用持有的 IPv4 地址作为抵押品进行贷款。

月球上可接收GPS信号首获验证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意大利航天局等机构合作开展的“月球GNSS接收器实验”(LuGRE)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在月球表面成功获取并跟踪基于地球的全球导航系统(GPS)信号。宇航员和航天器在月球表面活动时,精准可靠的导航至关重要。然而,传统GPS工具在地球与月球之间约36万公里的距离上难以发挥作用。

专家称6G时代普通手机就能直连卫星:可覆盖南北极 2秒下一部电影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展6G等未来产业。据专家介绍,6G能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包括南极和北极。手机直连卫星也会成为标配,普通手机就能使用,速度上能做到2秒即可下载一部6GB的电影,预计2030年投入商用。目前,包括我国在内,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和印度的3GPP标准伙伴都正在共同研制6G标准。

欧洲版“星链”公司股价一周飙升390%

法国卫星运营商欧洲通信卫星公司(Eutelsat)的股价上周暴涨近390%,而欧洲在国防策略上可能出现的转变推动了这一涨势。上周,该公司股价大幅波动,周二涨幅高达77%,周三又上涨了120%。从2月28日的收盘价到上周五的收盘价,其股价涨幅达到了惊人的387%。

突破性的微型芯片可能是实现精确度提高1000倍全球定位技术的关键

光学原子钟有可能将计时和全球定位系统精度提高1000倍,从而提高手机、计算机和导航系统的精度。 然而,由于其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因此无法在研究实验室之外广泛使用。现在,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和瑞典查默斯理工大学(Char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科学家们利用片上微型计算机开发出了一种突破性技术。

芬兰推出欧洲首台50量子比特计算机

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4日发布新闻稿说,该中心和IQM量子计算机公司已成功研发并推出了欧洲首台50量子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这台量子计算机位于芬兰南部埃斯波市,目前正通过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的量子计算云端服务向科研人员和企业用户开放。该中心表示,50量子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将为业界提供开发量子计算应用程序及进行更多实践研究的机会。

沃达丰和 AST SpaceMobile 将在欧洲提供天基宽带

Vodafone (沃达丰)和 AST SpaceMobile 组建了一家名为 SatCo 的新卫星服务公司,为欧洲各地的客户提供安全的天基蜂窝宽带连接。 这样,欧洲大陆各地的客户,即使是在难以到达的地区,也可以通过他们的任何设备访问互联网。

潘建伟:第二次量子革命需要耐心支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25年设立为国际量子科学与技术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Quant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YQ),应证着量子技术的发展和其新兴应用领域备受全球各界关注。在2025年2月初的国际量子科学与技术年开幕式环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作为唯一受邀的中国学者进行视频致辞。

Alphabet旗下Taara研发的微型芯片可通过光束实现无线快速上网

多年来,Alphabet 的 Taara 部门一直在利用交通灯大小的发射器使用光束进行远距离通信,为偏远地区提供互联网连接。 其背后的团队现在已将这种技术缩小到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中。Taara 的诞生源于一个愿景,即为服务不足的偏远社区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而无需通过繁琐的光纤连接。

尺寸是传统天线的万分之一 纳米天线颠覆无线通信

中国浙江大学和之江实验室的一个研究团队近日在《光子学》(PhotoniX)上发表了一项创新成果——一种利用光学悬浮纳米粒子的低频接收天线。该天线尺寸比传统设计小近1万倍,为低频(LF)应用如水下通信、地下传感和电离层波导等领域带来了天线小型化的突破。

Meta未来部署的海底电缆将比地球的周长还长

Meta 计划建造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光缆,其长度将超过地球的直径。 这条连接五大洲的大容量光纤电缆将横跨 31000 英里(50000 千米)--作为参考,地球的周长为 24901 英里(40075 千米)。

1932年的一项发现正在改写现代量子计算的未来

阿尔托大学的物理学家们重新构想了1932年首次发现的一个基本量子过程,使量子系统中能级之间的转换成为可能,而这在以前被认为是做不到的。利用超导电路,他们展示了一种绕过中间能态而不与之直接相互作用的方法--这一进步可能会带来更强大、更高效的量子计算。

麻省理工学院的射频技术可帮助无人机在漆黑的室内环境中导航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工程师们设计了一种智能方法,帮助无人机在没有照明的室内空间自主寻路,而无需昂贵的夜视摄像机。 相反,他们的解决方案依靠的是放置在这些环境中的"标签",这些标签会反弹无人机发出的无线电频率,帮助无人机确定自己的位置,并在不碰到障碍物的情况下绕行。

韩国计划到明年6月采购18000块GPU 建设新的国家AI计算中心

韩国科学和信息通信技术部周四表示,到明年上半年,韩国将采购1.8万块高性能图形处理器(GPU),以提高该国的人工智能(AI)计算能力。韩国科学和信息通信技术部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政府最初计划在今年内确保1万块GPU,以便在2027年启动新的国家AI计算中心。

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利用粒子纠缠让两个量子处理器相互连接并传输数据

量子计算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它面临着可扩展性问题。 要使这样的机器真正发挥作用,需要在一个地方装配多个量子处理器。 这不仅增加了处理器的功率,也增大了它的体积,使其变得不那么实用,而且更加精密。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一种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系列的解决方案:通过"量子传送"将远程内核相互连接起来,从而制造出更强大的机器。

韩国筹建全球最大AI数据中心 电力容量碾压美国星际之门

投资集团Stock Farm Road正计划在韩国建设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该项目初期投入100亿美元,长期投资最高可达350亿美元,预计提供3吉瓦(1吉瓦=10亿瓦)的电力容量,是美国“星际之门”数据中心的三倍。

科学家利用晶体将 TB 级数据塞进毫米级存储器中

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实现了一个开创性的里程碑,在一个仅一毫米大小的晶体立方体中存储了 TB 级的数字数据。 他们利用晶体内的单原子缺陷来表示数据存储的二进制1和0,从而实现了这一目标。

普联(TP-LINK)将在6月30日彻底关停DDNS服务 用户必须在停服前迁移至其他DDNS

和我们此前预料的完全相同,普联 (TP-LINK) 目前出现的 DDNS 服务无法添加域名并非系统问题,而是普联有意为之所以用户才无法生成和绑定新域名。

加载中...

精彩评论

全部展开

CBer 热度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