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

洛杉矶动物园孵化出创纪录数量的秃鹰雏鸟 用于放归野外

由于洛杉矶动物园在本繁殖季节孵出的雏鸟数量创下新高,动物保护主义者将能够把更多的加州秃鹰放归野外。这是北美最大的飞鸟在保护方面取得的最新成功。

AI技术正在改变昆虫研究和环境监测的方式

新兴技术正在改变昆虫研究和环境监测。利用人工智能分析DNA、图像、声音和飞行模式,我们可以以更好的方式揭开昆虫世界的神秘面纱。

1.1万年前的家务管理:新研究揭示狩猎采集者的家收拾得井井有条

对北约克郡斯塔卡尔中石器时代遗址的研究表明,古代狩猎采集者将他们的家组织成特定的活动区域,这表明尽管他们是游牧民族,但他们对家庭生活采取了类似于现代家庭组织的结构化方式。

NASA 阿耳特弥斯 II SLS 火箭核心级抵达组装现场

阿耳特弥斯二号任务的SLS核心级已运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肯尼迪航天中心,它将在那里与猎户座飞船等其他飞行硬件集成,进行载人绕月飞行。

新发现:太平洋上有一小块区域的水温变化 会影响半个地球的气候

这两年,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频繁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几乎是只要哪里出现较大的洪涝或者较大的干旱,我们都可以看到可能与这两个现象有关系。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确实影响全球,不过很多人可能并没有仔细去了解它们是怎么会回事,两者描述的都是赤道中东太平洋附近的海水温度异常,进而影响全球气候。

发现独特颜料:化学家揭示伦勃朗名画《夜巡》的新秘密

研究人员揭示了伦勃朗在旷世巨作《夜巡》中使用独特的硫化砷颜料产生金色效果的技术,并将这些颜料与其他颜色相结合,增强了作品中的金色细节。这种经过深思熟虑的颜料选择有历史证据为证,凸显了伦勃朗为在其杰作中呈现丰富而富有光泽的色彩所采取的创新方法。

行星的官方定义可能很快会再次改变 但冥王星依然被排除在外

行星"的官方定义可能很快会再次改变。上一次,冥王星被踢出了"行星俱乐部",但新提出的定义旨在让它更具包容性。几个世纪以来,"行星"到底是什么一直是个非常模糊的概念--我们现在所说的行星、卫星甚至小行星,在不同时期都曾被归入"行星"的范畴。但真正推动官方定义的工作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到 21 世纪初,随着在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发现了一系列大小与冥王星相仿的天体,这一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对牡蛎来说 海洋环境变得太吵了

阿德莱德大学的研究显示,人类产生的噪音正在阻碍小牡蛎利用自然声音寻找栖息地的能力,从而影响海洋保护工作。虽然声学技术在较安静的地区有所帮助,但在嘈杂的城市环境中,其效果却大打折扣。

研究人员打造出可为潜艇提供30天动力的海水 - 氢反应器

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生产氢燃料的新方法,只需使用苏打罐、海水和咖啡渣即可。研究小组表示,这种化学反应可以为吸入海水的海洋车辆的发动机或燃料电池提供动力。

NASA故意炸毁了LIFE充气空间站结构 结果证明其比设计安全等级高出22%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塞拉太空公司(Sierra Space)在今年 6 月又炸毁了一个太空栖息地,每个人都为此喜笑颜开。这是因为在这次"极限爆破压力"测试中,全尺寸充气结构在超过美国宇航局建议的 x4 安全等级 22% 后才宣告失败。

计算发现冥王星冰层下有一个巨大的液态水海洋

研究生亚历克斯-阮(Alex Nguyen)计算了太阳系最神秘、最遥远的水体的深度和密度。最近的研究让人们对冥王星的地表下海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由于这颗矮行星的温度极低,以前认为冥王星的地表下海洋是不可能存在的。

天文学家在不同寻常的恒星系统中发现新的宜居带行星

天文学家和公民科学家在一个独特恒星系统的宜居带内发现了一颗行星,该恒星系统由两颗恒星组成,可能还有一颗系外行星。这颗新发现的行星是由志愿行星猎手发现的,并经 Flatiron 研究所的科学家及其同事确认,它的轨道特别长。这一发现为多恒星系统中行星的形成和稳定性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研究显示树皮微生物能吸收大气中的甲烷

伯明翰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树皮微生物能吸收大量甲烷,使树木的气候效益增加约 10%。这一发现强调了树木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性,并支持将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作为全球甲烷减排工作的关键战略。

风能驱动南极洲巨浪的形成 其发生频率比以前认为的要高

墨尔本大学对南极洲最南端周围水域的考察发现,风是产生巨浪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这些不可预测的海浪比以前认为的发生得更频繁,这为加强未来预测巨浪的模型提供了重要数据。

波音“Starliner”飞船故障仍未修复 两名美宇航员返回日期仍无定数
当地时间周四(7月25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在工程师完成波音公司“Starliner”问题修复工作之前,两名美国宇航员将留在国际空间站,且尚未确定返回日期。
月背“快递”成功“签收” 嫦娥六号探月之旅 揭开了多少秘密?

前不久,嫦娥六号带着月球背面的土壤顺利返回地球。这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不仅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还突破了月背智能采样技术和月背起飞上升技术,而且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这项航天壮举的背后凝聚了哪些中国航天人的创新创造?月背取回的土壤将为我们探秘宇宙揭开多少月球的秘密呢?

科学家成功破解威胁地球的太阳风暴密码 在完全爆发前预测其速度和到达时间

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方法,可以在日冕物质抛射(CMEs)完全从太阳喷发出来之前预测其速度和到达时间。这一进展利用对太阳活跃区临界高度的测量来提高空间天气预报的准确性。这些预测对于保护地球的技术基础设施免受地磁暴的影响至关重要,地磁暴会破坏卫星、电网和通信网络。

犹他州大盐湖干涸的湖床在2020年释放了410万吨温室气体

研究显示,犹他州大盐湖干涸的湖床在 2020 年释放了 410 万吨温室气体。这一发现凸显了因人类消费和气候变化而加剧的湖床干涸所产生的重要排放源,但这一排放源往往被忽视。这项研究强调,在气候变化减缓和规划工作中,有必要详细研究湖泊干涸问题。

马科马属的动物太疯狂:染色体数量相差巨大 但却可以随意杂交

马科马属的动物太疯狂,马-驴成骡,斑马-驴成驴斑兽,而斑马和马也能有后代,叫斑马马!由于马大多是一抹色的,而斑马,以条纹闻名,这两种动物的后代会长啥样?更像马,还是更像斑马?关键点在于,条纹长哪里!

著名天文学家的花园碎片显示了秘密炼金实验室的细节

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是文艺复兴时期丹麦最著名的天文学家。但他同时也是一位炼金术士,一项对 15 世纪在他故居发现的碎片进行的首次分析,揭示了他在地下室实验室中的一些活动。

15毫米昆虫级跳跃机器人问世

西安交通大学与西湖大学科研团队携手,成功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偏置屈曲双稳态设计理念,并基于此突破性技术,研发出了一款前所未有的昆虫级微型跳跃机器人——BATE。BATE跳跃机器人,其体积微小至仅15毫米,却蕴含着令人瞩目的跳跃能力。它能够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跳跃模式间自如切换:

钛束实验实现突破后 科学界有可能发现第120号元素

伯克利实验室的科学家利用钛束制造出了 116 号元素的原子。这不仅代表了一种制造超稀有元素的新方法,而且也是一种概念证明,证明他们有可能很快制造出尚未发现的元素 120,这种元素可能是稳定的。

为什么“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你有没有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老话: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许多人认为,大脑本质上与人造时钟同步,以非常具体的、一分钟一分钟的增量计算时间。但美国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一项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大脑并不是这样运作的。

宇宙最高能量 中国科学家有里程碑式发现

近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的科研团队通过分析极目空间望远镜和费米卫星的联合观测数据,在伽马暴中发现能量高达37兆电子伏的伽马射线谱线。这是迄今观测到的宇宙天体产生的能量最高、证据最确凿的谱线。相关研究成果25日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在《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英文版)杂志。

钱德拉望远镜迎来25周年生日 官方发布25幅令人惊叹的新图像

钱德拉 X 射线天文台(Chandra X-ray Observatory)25 周年庆典上发布了从太阳系本地天体到遥远星系团的新图像,展示了该天文台在增进我们对宇宙的了解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新的禽流感传播途径已被确认 能够跨物种多向感染

一份新的报告敲响了禽流感病毒进化的警钟,全面的基因组测序显示,目前的病毒株已经能够跨物种多向感染。虽然人与人之间的风险仍然很低,但这是病毒磨练其传播能力的一个令人担忧的步骤。

NASA阿耳特弥斯火箭核心级前往佛罗里达州

美国航天局用于阿耳特弥斯二号任务的太空发射系统(SLS)火箭核心级从新奥尔良的米休德装配设施运抵肯尼迪航天中心。这个关键部件是猎户座飞船首次载人绕月飞行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穿越墨西哥湾和大西洋的过程中度过了七天。

世界首个"防熔毁"核反应堆通过安全测试

中国清华大学创造了世界第一,通过关闭电源,让被动系统保持对反应堆堆芯的控制,证明了首个运行中的商用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核反应堆的固有安全性。压水反应堆(PWR)等老式核反应堆在设计上存在缺陷,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才能在紧急情况下关闭反应堆,而且安全系统需要电源来驱动冷却剂循环泵。此外,这些冷却剂本身也可能存在问题。

韦伯太空望远镜揭示遥远行星WASP-39b两侧不同的大气状况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对WASP-39b进行了详细分析,揭示了一颗遥远行星"早晨"和"傍晚"两侧不同的大气状况,这是一颗潮汐锁定的系外行星,其早晚两侧的大气状况各不相同,早晨较阴凉,而晚上则较炎热。

NASA研究人员成功地测试太空激光通信 地空传递4K视频片段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研究人员成功地测试了太空激光通信,将4K视频片段从空中的一架飞机传输到国际空间站,然后再返回。这一壮举表明,航天局可以在阿耳特弥斯号任务期间提供登月的现场报道,并预示着光通信的发展前景良好,可以将人类与火星及更远的地方连接起来

元素周期表再度扩大 科学家们首次利用钛粒子束合成了116号元素

伯克利实验室的科学家们首次利用钛粒子束合成了 116 号元素(livermorium)。在此之前,物理学家使用钙离子束制造出了鉝原子。这种新方法是向创造一种全新元素迈出的重要一步。

Landsat 9 卫星带你窥探特尔费尔矿的丰富矿藏

特尔费尔是澳大利亚产量最高的金矿之一,位于大沙沙漠。特尔费尔矿位于西澳大利亚州,在马图土著人的土地上运营,从大约 6 亿年前形成的沉积岩中开采金银。该矿包括露天开采、地下作业和废料池。2023 年,该矿的黄金产量为 34.9 万盎司。

天文学家发现HD 148937系统中的两颗恒星有着不同寻常的差异

欧洲南方天文台(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的天文学家发现,HD 148937恒星系统的奇特特征,包括一颗磁性恒星及其年轻的外表,是由于原来由三颗恒星组成的恒星群中的两颗恒星合并而成的。这一事件还形成了周围的星云,为大质量恒星如何形成磁场提供了重要证据。

这种神奇的沙漠植物可能可以在火星上生长

沙漠苔藓Syntrichia caninervis能在极端寒冷、辐射和类似火星的条件下生存,可能成为殖民火星的关键,从而为可持续的地外栖息地提供潜在支持。Syntrichia caninervis对大多数生命形式来说通常是致命的极端条件具有非凡的适应能力,因此在火星殖民方面大有可为。

南大洋吸收的二氧化碳比以前想象的多25%

研究人员发现,南大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过去的估计高出 25%。海气直接测量结果表明,以前的模型低估了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这突出表明需要更准确的气候评估。

鸡脸红代表什么?现在我们知道了

研究人员首次发现,鸡在受到不同刺激时会蓬松面部羽毛并脸红,这很可能是揭示其内心情感状态的一种方式。这种联系有助于改善我们对鸟类的管理。

科莫多龙的牙齿被发现有一层锋利的铁涂层

科莫多龙身长达 3 米(9.8 英尺),体重高达 150 公斤(330 磅),是巨蜥家族中最大的成员,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蜥蜴。科莫多龙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四个岛屿,以野猪和水牛等哺乳动物为食......有时甚至捕食人类。人们已经知道,科莫多龙的牙齿与许多食肉恐龙的牙齿相似,它们侧面平坦,背面弯曲,边缘呈锯齿状。然而,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现在发现,这些锯齿上覆盖着一层坚硬锋利的铁皮。

巴西发现鲨鱼可卡因严重超标 体内含量高百倍 会因太兴奋而失控吗?

最近,科学家在巴西海岸附近游荡的鲨鱼体内,检测出了高浓度的可卡因成分,经检验呈阳性。这项研究发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杂志上,是研究人员对13条鲨鱼进行测量解剖后得出的结果,这些鲨鱼叫巴西尖鼻鲨(Rhizoprionodon lalandii),是当地人捕获的野生鲨鱼。

古代巨型病毒残骸的发现为复杂生命的起源提供了新线索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单细胞阿米巴虫的遗传密码中含有远古巨型病毒的残余,为复杂生命的遗传进化提供了启示。这一发现揭示了这些病毒基因虽然具有潜在的危害性,但通过阿米巴虫DNA中的化学过程使其处于非活性状态,表明病毒与其宿主之间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这可能会影响我们对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的基因进化的理解。

将自然再生与植树造林结合起来 可以最经济地捕获碳

包括俄勒冈州立大学科学家在内的一项国际合作表明,将树木作为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工具来应对气候变化,比简单地大量种植树木要复杂得多。俄亥俄州立大学林学院的雅各布-布科斯基(Jacob Bukoski)和其他七位研究人员综合了 130 个国家数千个植树造林地点的数据,发现大约有一半的时间最好顺其自然。

天文学家解开行星轨道衰减之谜

杜伦大学的一项研究揭示,恒星磁场可能是了解"热木星"系外行星轨道衰变的关键,从而为它们最终被母星吞噬提供了新的见解,这可能会解开类似太阳的恒星周围行星轨道衰变这一长期存在的谜团。这项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The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的研究表明,恒星磁场在消散导致"热木星"系外行星轨道衰变的引力潮汐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银河系中心又发现一个中等质量黑洞

在研究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 SgrA*(人马座 A*)附近的一个恒星群时,由博士 Florian Peißker 带领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了另一个中等质量黑洞的迹象。尽管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迄今为止,在我们的整个宇宙中只发现了大约 10 个这种中等质量的黑洞,新发现的黑洞会导致星团中周围的恒星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有序移动。

地球可能出现地磁暴过程 时间预计在7月24日至25日

据央视新闻报道,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北京时间7月22日00时40分左右,太阳活动区13757爆发了一次较为明显的日冕物质抛射(CME)过程,活动爆发位置靠近太阳可见日面中心区域,相对地球方向较正。

当粒子超越光线 新研究探讨了超光速产生辐射的切伦科夫效应

当带电粒子在介质中以大于该介质中光的相位速度(一种被称为超光速的现象)穿行时,它们会发出辐射。由此产生的辐射形成锥形图案。这种现象被称为切伦科夫效应,具有许多基础和实际应用价值。对这一效应的解释为他赢得了 1958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研究人员利用天文学工具和原理检测深度伪造数据

短短几年间,当代人工智能生成系统在创造逼真人类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眼睛和手是其最大的绊脚石。尽管如此,像稳定扩散(Stable Diffusion)这样的模型正在熟练地生成人类,这些人类即使不完美,至少很容易编辑,这引发了人们对滥用的担忧。

早期宇宙中简单形式的物质可能可以通过引力波探测到

最近的研究表明,早期宇宙中简单形式的物质可能可以通过引力波探测到,这也可以解释暗物质的性质。这些发现为探测引力波和确定暗物质成分提供了潜在的突破。

科学家发现深海健康的关键:海底湍流

新的研究表明,夏季风暴在补充英国深海氧气含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随着全球变暖,深海氧气含量对维持海洋健康至关重要。班戈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的海洋学家最近开展的研究表明,氧气"向下混合"在维持英国及其他地区健康的深水环境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认为导致大型哺乳动物灭绝的主要因素是人类的捕猎 而不是气候变化

在过去的 5 万年里,许多体重至少 45 公斤的大型物种或巨型动物灭绝了。奥胡斯大学的研究表明,这些灭绝主要是由人类捕猎造成的,而不是气候变化,尽管在此期间气候波动很大。这一结论得到了综合人类狩猎证据、考古数据和各科学领域研究的全面审查的支持,表明人类活动是造成这些物种灭绝的决定性因素,而不是之前剧烈的气候变化。

南非“人类摇篮”的古化石发现为人类起源提供了新的视角

南非克罗姆德莱遗址的新化石发现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古代生态系统及其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作用的突破性见解,突出了类人猿与各种牛科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受犰狳和穿山甲启发的巧妙仿生织物可根据需要变硬或变软

柔软材料和坚硬材料都有其用途,但这两种特性通常不会同时出现在一种物质中。但 RoboFabric 是个例外,因为它可以在柔软和坚硬两种状态之间来回切换。这种材料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一个科学家小组设计,其灵感来自于犰狳和穿山甲等动物相互交错的保护性鳞片。

人类为什么能够在进化中胜出?人类的出现是必然,还是偶然?

首先,必须说一点,人类还没有胜出,因为进化游戏还在继续!其次,别看人类现在可以利用技术支配能量,操控几乎所有生物,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显著影响,但地球生命史上比人类有影响力的生物类群有很多。

蓝藻可以帮助解决混凝土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碳问题

一种新材料通过利用一种非常不寻常的劳动力--蓝藻来解决混凝土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碳问题。这些微生物帮助生产的生物水泥利用了大自然中存在了 35 亿年的一个过程。

韦伯望远镜的新发现:外星世界上的神秘尘埃云

这幅艺术家的概念图展示了炙热的气体巨型系外行星WASP-43 b的模样。WASP-43 b是一颗木星大小的行星,环绕着大约280光年外的一颗恒星,位于六分仪座。这颗行星的轨道距离约为 130 万英里(0.014 个天文单位,或 AU),大约 19.5 个小时就能绕行一圈。由于离恒星如此之近,WASP-43 b 很可能被潮汐锁定:它的自转速率和轨道周期相同,因此始终有一面朝向恒星。

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拍摄到土耳其上空释放的闪电

在该地区上空的一场夜间风暴中,闪光照亮了云顶的纹理。国际空间站(ISS)上的一名宇航员拍摄了这张图尔基耶西部夜间雷暴的照片。图片突出显示了两个明显的闪电区域,一个位于伊兹密尔市东南部,另一个位于阿里阿以北。利用相机的延时拍摄功能和适当的快门速度,宇航员可以捕捉到云层中明亮闪光的照片,同时记录下附近城市和高速公路的夜间灯光。

中国科学家在月壤中首次发现分子水

月球上是否存在水对于月球演化和资源开发至关重要,并引发了学术界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研究探索。据中科院物理所官方账号介绍,我国嫦娥5号采集的月壤样品属于最年轻的玄武岩(~20亿年),并且是迄今为止纬度最高的月球样品,为月球水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

过期药品会阻碍未来的火星任务吗?

杜克大学健康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为期三年的火星任务结束之前,超过一半的太空用药可能会过期。这项研究指出了依赖过期药物所带来的挑战,这些药物可能无效甚至有害。太空中的恶劣条件(如辐射)也可能降低药物的有效性,从而使火星等任务的医疗计划变得更加复杂。

罗尔斯·罗伊斯公司获得600万美元用于开发太空核反应堆

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从英国航天局(UKSA)获得了 480 万英镑(620 万美元)的额外资助,用于开发核微型反应堆的关键技术,该反应堆有朝一日可为月球基地和航天器推进提供动力。

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世界上最精确的原子钟

在人类对完美的不懈追求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一种原子钟,其精度和准确性超越了以往所有的时钟。这种新型时钟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和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联合机构 JILA 的研究人员研制,代表了计时技术的重大进步。

俄罗斯公布空间站路线图:2027年开始建设 紧跟中国

俄罗斯宇航局公布了空间站和相关地基基础设施的全面路线图,最快会在2027年开始建设。按照俄罗斯宇航局公布的情况,将于2027年开始建设自己的轨道空间站。“计划在2027年底首先发射研究与能源舱段,并在2028年至2030年发射连接舱、过渡舱、基础舱和专用舱等。”俄罗斯宇航局说道。

它七年前撞击土星 如今却还帮助科学家发现秘密

7月23日消息,七年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戏剧性地结束了其为期20年的土星及其卫星探索任务,当时它坠入了这颗气态巨行星。然而,它仍然持续提供科学研究成果。康奈尔大学的天文学家利用卡西尼号收集的雷达数据,获取了有关土星最大卫星土卫六上液态海洋的新信息。这片海洋主要由甲烷和乙烷等碳氢化合物组成。

NASA好奇号漫游车在火星上发现由纯硫构成的黄色晶体

在最近的几项发现中,漫游车发现了由纯硫磺构成的岩石,这在火星上尚属首次发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最近在火星上的一块岩石中发现了黄色的硫晶体,在一个以硫酸盐盐闻名的地区发现了纯硫。这一意外发现是在探索夏普山的盖迪兹谷地通道时发现的,该通道与古代水流和潜在的微生物生命有关。这一发现提出了有关火星地质历史和火星条件的新问题。

科学家受《沙丘》启发 开发出现实中的宇航"静止服"

与国际空间站(ISS)上的废水管理系统不同,太空行走时的尿液不会被回收利用。目前,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必须在宇航服内解手。这不仅不舒服、不卫生,而且还造成浪费。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研制的新型宇航服尿液过滤系统可将宇航员的尿液回收利用为饮用水,旨在提高未来月球和火星任务的舒适度和效率。

科学家揭开8200年前曾战胜气候危机的新石器时代村庄的秘密

一项水下发掘工作发现了人类在新石器时代气候变化期间的复原力证据。公元前 6200 年左右,气候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气温下降,海平面上升,南黎凡特地区(包括今天的以色列、巴勒斯坦领土、约旦、黎巴嫩、叙利亚南部和西奈沙漠)经历了长期干旱。

计算机模拟支持暗物质存在的理论

尽管从未观测到过这种难以捉摸的物质,但这些试验证明了它的存在。包括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天文学家在内的计算机模拟支持暗物质的存在。虽然暗物质尚未被直接探测到,但许多物理学家认为它一定存在,以解释可观测宇宙中的各种现象。

科学家通过同位素和基因证据追溯微生物对地球历史的广泛影响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支持的科学家研究了微生物生命与地球环境之间错综复杂的长期联系。通过回顾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地质学等领域的知识现状,该研究探讨了微生物是如何塑造地球海洋、陆地和大气层的化学特性,又是如何被这些化学特性所塑造的。该研究结合了多个研究领域的数据,讨论了如何不能孤立地看待来自单一领域的有关地球上生命复杂历史的信息。

新研究揭示钛-48核的结构变化 可能解开存在100年之久的物理学之谜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粒子组成的,但物理学家仍在不断深入了解这一神秘领域。大阪都立大学(OMU)的科学家们在《物理评论 C》杂志上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原子的核结构可能会根据质子和中子与原子核中心的距离而发生变化。

鲁宾天文台将揭示在太阳系中呼啸而过的星际信使天体

维拉-C-鲁宾天文台的"时空遗产调查"将揭示穿越我们宇宙邻域的星际彗星和小行星群,从而彻底改变太阳系科学。在我们的银河系中存在着许多尚未被发现的星际天体:从它们的母恒星系统中喷射出来的彗星和小行星。其中一些天体穿过我们的太阳系,带来了关于行星系统如何形成和演化的宝贵信息。目前,只发现了两颗这样的星际访客:1I/ʻOumuamua 和彗星 2I/Borisov。鲁宾即将进行的"时空遗产调查"将向我们展示更多的这类天外来客。

高温闷死、涂抹粪便...蜜蜂还有这些奇葩防御手段

日本蜜蜂,学名Apis cerana japonica,有一个非常厉害的防御手段。面对比自己大几倍的大黄蜂,数百只日本蜜蜂会将其团团围住,形成一个“蜜蜂球”,将大黄蜂控制在球的中心。然后通过剧烈震动飞行肌肉,整个球体的内部温度就会上升,在天冷的时候,它们也会用类似的办法给自己取暖。

南洋理工大学科学家团队设计出一键变硬的神奇织物RoboFabric

科学家们设计出了一种可穿戴纺织品,它可以在瞬间从柔软变为坚硬,并可能很快应用于医疗支架、机器人肢体等领域。这种名为 RoboFabric 的可变形材料是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设计的。研究人员从穿山甲和犰狳交错的鳞片中汲取灵感,设计出一种由金属纤维通过它们之间的微小通道连接起来的 3D 打印瓷砖网络。

生物学家发现雄性大象之间相互协调的暗号

纳米比亚埃托沙国家公园的雄性大象学会了用代表"我们走"的隆隆声来协调集体出发,这种复杂的发声行为以前只有雌性大象才有。这一发现基于一项长达 20 年的研究,突出了雄性大象错综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发声能力,表明它们在群体中有着更深层次的交流和学习。

距海面13000英尺的深处发现"暗氧" 源自海底的金属矿物

一项国际研究揭示,深海矿物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也能产生氧气,这表明在光合生命出现之前就存在着另一种氧气来源。这一发现对深海采矿具有重大影响,强调了采取可持续方法保护这些新发现的氧气来源的必要性。

银河之外:回忆埃德温·哈勃改变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埃德温-哈勃证明了宇宙正在膨胀,并确定了银河系以外的星系,从而彻底改变了天文学。他的研究为哈勃定律奠定了基础,重塑了我们的宇宙观。他的遗产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得以延续。

哈勃对NGC 3430的快照展示宇宙螺旋的精彩细节

在这张令人惊叹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图像中,我们看到了 NGC 3430 的精彩细节快照。这是一个螺旋星系,距离地球 1 亿光年,位于小狮座。其他几个星系也离它比较近,只是在画面之外。事实上,有一个星系离得很近,引力相互作用促使 NGC 3430 形成了一些恒星。

7000年前的鹿骨揭示了新石器时代古代工具制造的秘密

科罗特拉西托的新石器时代社会喜欢用鹿来制作弹丸尖端,这表明他们在工具制作实践中对物种的选择有细微的差别。由巴塞罗那自治大学(UAB)和中船重工集团(CSIC)领导的最新研究揭示,最早在比利牛斯科罗-特拉西托遗址定居的新石器时代群体在制造骨器时使用了物种选择策略,并选择鹿来制作弹丸尖端。研究人员采用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方法组合,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获得了这些发现。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因植物学家的历史性投票而改变

研究人员首次投票决定移除带有冒犯性的生物科学名称。植物学家决定应让超过200种植物、真菌和藻类物种不再包含一个带有种族歧视的词汇caffra,该词汇是主要针对南部非洲的黑人和其他人种的歧视性称呼。

港大科学家发现过氧化物太阳能电池中的"秘密"隐藏结构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工程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单个晶粒的表面凹面,而这些凹面是构成过氧化物薄膜的基本要素。他们揭示了这些凹面对薄膜性能和可靠性的重大影响。在这一基础科学发现的基础上,该团队开创了一种新方法,通过化学消除这些晶粒表面凹面,使包晶石太阳能电池更高效、更稳定。

NASA"朱诺"号捕捉到木星五彩斑斓的混乱细节 令人惊叹

朱诺号最近飞越木星时捕捉到了木星风暴和云层模式的转换图像。在2024年5月12日第61次近距离飞掠木星期间,

北大研究人员利用面部AI温度成像揭示健康秘密

研究人员发现,不同的面部温度与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相关,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带有热像仪的人工智能来检测。他们强调了这项技术在促进健康老龄化方面的潜力,即利用面部热成像技术预测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和生理年龄。研究还发现,经常进行跳绳等体育活动可以降低人的热年龄,这表明运动与热衰老迹象之间可能存在联系。

55年前的今天 NASA宇航员在离开月球时证明地球不是平的

55 年前的今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 11 号飞船在月球着陆后,第二天又从月球上拍摄到了一幅非凡的地球图像,继续着他们创造历史的开拓之旅。作为阿波罗 11 号任务的一部分,三名机组人员被二比一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在月球轨道上驾驶登月舱,而另一组则有机会成为第一批在月球上行走的人类。

水星的核心和地幔之间被认为有11英里厚的钻石层

水星是太阳系中最小的行星,由于其黑暗的表面和较高的内核密度,它一直是行星探索中许多谜团的所在。然而,天文学家早就知道它的表面含有大量的石墨(一种碳的形式)。一项新的研究揭示,在水星内核-外幔边界的石墨外壳下面有一层厚厚的金刚石层。

怀俄明州发现的3400万年前的古代蛇化石改变了我们对进化的理解

古蛇出土,揭示了非洲大陆滑行的过去。怀俄明州新发现的一种蛇类化石改变了我们对蛇类进化的认识。该物种名为Hibernophis breithaupti,生活在 3400 万年前的北美洲。这一发现为了解蟒蛇和巨蟒的起源和多样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装有传感器的海豹发现南极洲周围新的海水通道

研究人员发现,气候变化加剧的南极冰架融水正在形成一个复杂的洋流网络,影响着整个南极大陆的冰雪消融。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自动水下航行器和配备传感器的海豹的数据,在研究较少的贝林斯豪森海追踪了这些融水路径。他们的发现揭示了新的水下特征和水流,通过了解这些相互关联的过程,有助于预测未来海平面的上升。

行星防御新时代开启:NEOWISE结束工作 NEO Surveyor崭露头角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近地天体搜寻任务 NEOWISE 即将结束,但它的工作将由美国宇航局的下一代红外任务继续进行:NEO Surveyor(近地天体巡天者)。

二氧化碳也可以做电池!造价成本比锂电池低 使用寿命还长得多

二氧化碳通常作为发电的副产品排放,有时候发电情况也会用排放多少二氧化碳来衡量。以美国为例,2022年他们国家每发一度电大约会有0.86磅(1磅约等于453.6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1]。

建在海上的荷兰:20%国土面积都是填出来的 但代价呢?

这是一张 1984 年的深圳市卫星地图,我们先将海岸线标注出来。这是在三十年的填海造陆后,深圳市海岸线的变化。可以看到,在白线以外的部分,就是人造陆地。

把人脑塞进机器人里 这事儿还真被干成了?

不是吧,黑客帝国真要走进现实了?缸中之脑可能也不再是啥科幻小说里面的情节了……就在前不久,天津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合伙搞出了个交互系统。直接给机器人植入了一个脑子( 生物意义上的 ),也没用咱们这两年挂在嘴边的 AI 大模型,就能做到躲避、跟踪、抓握等简单操作。

计算机会有意识吗?科学家探讨意识形成的必要条件

波鸿鲁尔大学的 Wanja Wiese 博士探讨了意识的必要条件,指出计算机中至少找不到一个条件。在一篇新论文中,他认为大脑和计算机之间因果结构的差异可能与意识有关,而目前的人工智能系统并不具备意识。

2000多条响尾蛇被“偷拍” 美国科学家架摄像机直播雌蛇生孩子

网络时代的疯狂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在网络上看到什么。今年5月份,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科罗拉多州北部的一个私人土地上,安装了网络摄像头,在这里聚集着2000多条雌性响尾蛇。它们都是准妈妈,预计将在8月生产。

5.6-5.2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中国科学家有重大发现

在距今5.6–5.2亿年前的寒武纪,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各动物门类尤其是无脊椎动物相继出现,并快速扩张,形成以动物为主导的海洋生态系统,而在更古老的地层中一直找不到明显的祖先化石。这一生命演化史上的重大事件,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Cambrian Explosion),也是显生宙的开始。

不再是科幻小说:澳洲研究人员已研制出表面牵引光束

澳大利亚科学研究中心(ARC)变革性元光学系统卓越中心(TMOS)的研究人员在利用元表面制造牵引光束方面取得了初步重大进展。这些光束能够将粒子引向它们,其灵感来自科幻小说中虚构的牵引光束,这种光束可以改变非侵入性医疗程序。

印度尼西亚东南部发现距今4.2万年的人类遗址

来自印度尼西亚东南部塔宁巴尔群岛的新证据可追溯到 4.2 万年前,表明早期人类从东南亚迁徙到撒哈拉大陆架的过程中掌握了先进的航海技术。研究结果阐明了人类的逐步殖民过程涉及多波海上人口迁移。

天文学家利用斯巴鲁望远镜发现了银河系的两个新卫星星系

研究人员利用斯巴鲁望远镜发现了银河系的两个新卫星星系,这表明银河系的卫星星系数量比以前想象的要多,也表明银河系的预期星系数量从不足变为过剩。

神十八乘组开展实验样品更换和应急演练等工作

正在太空出差的神舟十八号乘组在本月初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后,已经投入到了新一轮的忙碌中。近期,他们开展了实验样品更换、全系统压力应急演练等工作。

上海夜空出现无声闪电 气象局科普:局地强雷暴云团

7月20日晚,许多上海网友在微博晒图、晒视频,表示夜空中闪电不断,却不闻声响。对此,上海市气象局官微回应称,大家都好奇为什么狂闪却没声音,实际是因为崇明有个局地强雷暴云团,上海其他地方无风无雨有云有月,能见度特好,因此可以看到50公里外远远的云间闪电,但太远听不见声音。

马斯克:是时候把宇航员送上火星了

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成功登陆月球的载人飞船。今日,SpaceX CEO马斯克发帖回复“阿波罗11号登月55周年”时表示,是时候把宇航员送上火星,来让美国达到新高度了。

研究发现星系拥有一种类似心肺的调节机制以控制过快生长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星系之所以能够避免过早死亡,是因为它们拥有"心肺",能够有效地调节它们的"呼吸",防止它们生长失控。否则,宇宙老化的速度会比现在快得多,我们今天看到的只是巨大的"僵尸"星系,其中充斥着死亡和垂死的恒星。

太平洋古城城市化开始的时间比之前认为的早700年

最新研究揭示,像汤加 Tongatapu 这样的太平洋城市大约始建于公元 300 年,比人们想象的要早得多,这表明太平洋城市化是一种本土创新。这种本土发展导致了重大变化,并主要由于与欧洲人的接触和疾病而崩溃。这项研究强调了技术在考古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欧洲殖民化对这些早期城市的影响。

天文学家证实双星化学构成的变化源于其形成的初始阶段

天文学家已经证实,双星化学构成的变化源于其形成的初始阶段。最近利用双子座南望远镜进行的研究表明,双星化学成分的差异是由其诞生云的原始条件造成的,这对以前的理论提出了挑战,并表明恒星和行星的形成过程更为复杂。

口袋大小的发明彻底改变了检测有害物质的能力

价格低廉、基于手机的拉曼光谱仪系统可在几分钟内识别未知的生物分子。由德克萨斯农工大学 Peter Rentzepis 博士申请专利的新型手持式拉曼光谱仪系统可利用手机摄像头和激光技术的结合,对有害化学物质和材料进行非侵入式鉴定。这种设备比传统光谱仪便宜得多,速度也快得多,可用于偏远地区进行快速现场分析。

科学家对下一代先进核反应堆寄予厚望 但又有安全担忧

下一代核反应堆正在引发一场关于其燃料是否可用于制造炸弹的争论,从而危及防止核武器扩散的努力。从理论上讲,燃料中的铀可用于研发核武器。老式反应堆使用的铀浓度很低,因此并不构成武器扩散的威胁。但一些专家警告说,先进的反应堆将使用更高浓度的铀,这将使它们成为恐怖组织或其他国家的潜在目标,因为它们想利用这些燃料来发展自己的核武器。

加载中...

精彩评论

全部展开

CBer 热度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