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小型粒子加速器用4英寸距离完成原本需要1.9英里的工作
美国只有两台加速器能产生 100 亿电子伏特的粒子束,而且每台长约 1.9 英里(3 公里)。TAU系统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说:"我们现在可以在10厘米(4英寸)内达到这一能量级别。"

- 外星雾霾揭示遥远系外行星含水量的秘密
科学家们在模拟富含水的系外行星的雾霾条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观测这些遥远的世界以寻找地外生命所面临的挑战提供了新的见解。研究人员成功模拟了富含水的系外行星形成阴霾天空的条件。这是确定雾霾如何干扰地面和太空望远镜观测的关键一步。

- 这是地球上最可怕的动物声音 而你天天能听到
狮子、老虎、熊,这些动物在咆哮时,会把所有的野兽都吓到躲起来。你能想到的最可怕的声音是什么?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从黑斑羚到大象,所有动物更有可能逃离一个正在说话的人类,而不是一只咆哮的狮子。

- 视频转声音技术可帮助盲人识别人脸
识别人脸的能力在人类中根深蒂固,在我们的一些遥远的、以社会为导向的灵长类表亲中也是如此。事实上,大脑中似乎存在一些区域--特别是位于大脑后下方的下颞皮层中一个名为"纺锤形面孔区"或"FFA"的区域--当我们看到人脸时,这些区域会特别亮起来。

- 环保方法回收烟头可降低生物柴油生产成本
为了降低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环保方法,从丰富的废物来源--烟蒂中提取三醋精(一种助燃添加剂)。通过这种方式回收烟头不仅可以处理废物,还能使其得到可持续利用。

- 研究人员聚焦《星球大战》中的单词和短语对英语的巨大影响
从"bae"到"selfie",甚至是"google",英语中不乏超越其特定起源故事而被广泛使用的词汇。尽管这些词汇来自"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星系",但《星球大战》宇宙是其中最普遍的来源之一。

- 韦伯太空望远镜揭示二氧化碳对地球和系外行星大气层的影响
一个研究小组利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探索了二氧化碳增加对地球和系外行星的影响。他们的研究发现,二氧化碳的增加会导致没有阳光直射的地区变暖,影响全球环流。这一现象在地球和TRAPPIST-1e上都是一致的,突出了了解温室气体对系外行星宜居性和地球气候的重要性。这项研究标志着系外行星科学和气候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 中国首颗高精度地磁场探测卫星投入使用:A、B双星联合观测
据“中国的航天”公众号消息,今日,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首颗科学卫星“澳门科学一号”正式投入使用仪式在澳门举行。这是我国首颗高精度地磁场探测卫星,该卫星的投入使用将大幅提高我国空间磁场探测技术水平。据了解,澳门科学一号”卫星采用“A星+B星”联合观测模式。

- 密度超高的磁星可能是神秘射电爆发的主要来源
研究人员在中子星(包括磁星)中发现了一个普遍的缩放定律,它可以解释神秘的快速射电暴(FRBs)。通过研究它们射电辐射的子结构,他们发现了它们自转周期的共性,从而加深了我们对这些天体现象的理解。

- 盐与奇观:哥白尼哨兵-2号卫星揭示东非的粉红湖泊
欧洲航天局的哥白尼哨兵-2 号任务捕捉到了东非两个咸水湖多彩的湖水: 坦桑尼亚北部的纳特龙湖和肯尼亚南部的马加迪湖。图像底部的纳特龙湖是一个大湖,长 56 公里(35 英里)。湖水很浅,只有 3 米(10 英尺)深,但一年四季水深不一。

-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能再现触感的超薄纹身
印度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超薄电子纹身,能够再现佩戴者的局部触感。这种设备有望用于制造轻便、便携的触觉显示器以及医疗保健和机器人设备。

- 杰夫·贝索斯的可重复使用火箭在NASA设施附近被发现
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的火箭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igin)正在进入其"新格伦"(New Glenn)重型运载火箭研发周期的最后阶段。与"猎鹰9号"一样,"新格伦"也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其一级助推器设计用于推进式垂直着陆。不过,与"猎鹰9号"不同的是,这枚火箭使用了7个BE-4火箭发动机,比同类的"梅林"发动机动力更强。据蓝色起源公司称,这枚火箭在退役前至少要飞行25次。

- 锤头鲨如何长出属于它的“那把标志性的锤子”?
在几个星期的时间里,你很难分辨出这种快速生长的动物会变成鸡、鱼、青蛙,甚至是人类。然后它的头上突然出现了标志性的“锤子”。佛罗里达大学的科学家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观察了海洋中也许是最奇特、最迷人的动物,他们记录了锤头鲨是如何将头骨拉伸并扭曲成其名字中的锤子形状的。

- 葡萄牙发现法老时代的“木乃伊”蜜蜂
塞维利亚大学的研究学者费尔南多-穆尼兹(Fernando Muñiz)参与了一项发现,该发现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独特机会。在塞维利亚大学晶体学、矿物学和农业化学系教授费尔南多-穆尼兹的积极参与下,这一发现最近发表在国际期刊《古生物学论文》(Papers in Palaeontology)上,论文标题为"葡萄牙西南部全新世晚期(新冰期中期)古土壤中保存在育雏室中的尤塞拉蜂(膜翅目,鳞翅目,Eucerini)"。

- 科学家在600万年前的龟壳中发现DNA的痕迹
尽管这些物种是加勒比海和其他地方最常见的海龟之一,但它们的历史和进化背景却十分神秘。在查格雷斯地层(Chagres Formation)中发现的化石表明,这种海龟生活在大约 600 万年前的上新世时期的巴拿马,当时世界变得更加凉爽和干燥,两极积冰,海平面下降,降雨量减少。

- 最后的轨道:人造卫星的死亡螺旋
欧洲航天局与伯尔尼大学天文研究所合作开展了一项研究,以了解失效卫星在太空中不可预测的翻滚。这项研究对于欧空局的"洁净太空"计划至关重要,该计划旨在将这些卫星从拥挤的轨道上安全移除。

- 欧空局阿丽亚娜6号火箭热火测试精彩视频
5、4、3、2、1……Allumage Vulcain!这是阿丽亚娜6号主发动机点火的时刻,新火箭的整个主级和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台的许多部分都在进行发射前的全过程演练。当然,按照计划,试验模型并没有离开地面。

- 听上去不可能:超高温的水星北极附近可能埋有冰川
如果说水星有什么特点的话,那就是它很热,真的很热。作为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白天的表面温度最高可达 800 °F(230 °C)。它也没有大气层或磁场,应该是最干燥、最没有生命的星球了。然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水星北极可能隐藏着冰川,这些冰川已经存在了十多亿年,后来的小行星撞击发现了它们存在的证据。

- 哈勃望远镜揭开波江座Abell 3192星系团的秘密
哈勃拍摄到的 Abell 3192 是位于波江座中的两个星系团的复合体,由于它们的质量巨大,因此表现出了引力透镜效应。这张哈勃本周图片拍摄的是一个由发光的星系组成的巨大星系团,最早被确认为Abell
3192。和所有星系团一样,这个星系团也充满了炙热的气体,能发射出强烈的 X 射线,而且它还被一层看不见的暗物质光环所笼罩。

- 斯坦福大学新研究 或将实现用意念控制AI机器人
科幻正在逐渐走近现实,近日斯坦福大学公开了最新研发的NOIR模型,成为一项引人注目的技术突破。这一通用型模型通过解码大脑信号,实现了人类通过思维来操控机器人的目标。NOIR的开发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未来,其中人们可以通过想象的动作来实现对机器人的控制。

- 隐藏的深渊 揭开Theia在地球内部的神秘遗迹
新的研究表明,在地球的地幔中仍然存在忒伊亚(Theia)的大量残留物,忒伊亚是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与地球相撞后形成了月球。这些残余物被认为与地震异常现象有关,可以让人们了解地球的地质历史和板块构造模式。

- 火山还是小行星?人工智能结束了恐龙灭绝事件的争论
自由思考的计算机对化石记录进行了逆向工程,以确定大灭绝的原因。达特茅斯大学的科学家利用创新的计算机模型提出,火山活动而非小行星撞击是导致恐龙大灭绝的主要原因。这种开创性的方法为研究其他地质事件开辟了新途径。

- 都2023年了 无籽石榴怎么还没发明出来?!
现在大家对水果的要求越来越高了,除了甘甜多汁、酸甜适口之外,还要方便食用,最好不用吐核。于是,各种无籽水果应运而生,前有无籽西瓜,后有米核荔枝,很多水果的种子都逐渐消失了。但是,也有些水果种子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比如说石榴,口感味道都是绝佳,但是那些咯到牙齿的种子会让吃石榴的爽快感大打折扣。

- 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可能超出预期
最新研究表明,植物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能力比以前认为的更强,这为减缓气候变化提供了一个充满希望的视角。然而,科学家们强调减少排放仍然非常重要,并指出这一发现并没有提供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 美国西部的冰川正在消失 有些已经不再算得上是冰川
波特兰州立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美国西部冰川的消失和变化令人震惊。这份清单更新了 20 世纪中期的记录,发现许多冰川已经消失或不再称得上冰川。这种消失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挑战,包括影响水流和导致海平面上升。

- 宇航员眼中的SLS - 帮助阿耳特弥斯计划实现梦想的引擎
准备执行月球任务的阿尔忒弥斯二号宇航员检查了功能强大的 SLS 核心级,这反映了 NASA 为重返月球和探索月球所做的不懈努力。11 月 16 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宇航员里德-怀斯曼(Reid Wiseman)和克里斯蒂娜-科赫(Christina Koch)以及加拿大航天局(CSA)宇航员杰里米-汉森(Jeremy Hansen)在位于新奥尔良的 Michoud 装配厂观看了 SLS(太空发射系统)火箭的核心级。

- 这可能是唯一的冷血哺乳动物:明明是山羊 变得像鳄鱼
陆地上的脊椎动物,我们可以根据其体温调节类型简单地将其归类为冷血动物(变温)或者温血动物(恒温)。虽然有时候一些动物在调节体温方面会有极其特殊的适应性,但是在我们的印象中,爬行动物一定是冷血动物,而哺乳动物一定是温血动物。

- 科学家重振百年前的有机合成技术 实现更安全、可持续的生产
化学家们利用机械化学复活了 Barbier 方法,用无溶剂方法取代了有害溶剂。这一进步有望实现更安全、更可持续的生产,尤其是在制药领域。有机合成是一门创造分子的艺术,化学家们在此过程中创造出制药、农用化学品和高科技小工具材料(包括智能手机中的材料)所必需的分子。

- NASA最新气候监测卫星“PACE”随时准备发射升空
NASA 的 PACE 航天器已抵达佛罗里达州,将于 2024 年由 SpaceX 猎鹰 9 号火箭发射升空。该任务由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管理,将研究海洋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并继续进行重要的气候和空气质量测量。

- 欧空局阿丽亚娜6号火箭发动机热火测试成功完成
欧空局的新型阿丽亚娜6号火箭于11月23日通过了一次重要的全面演练,为其首飞做准备。当时,地面团队进行了一次完整的发射倒计时,随后核心级发动机进行了7分钟的全面点火,就像发射进入太空时那样。在这次演练中,助推器没有点火,因此阿丽亚娜6号按计划稳稳地停留在法属圭亚那欧洲航天发射场的发射台上。

- 从《星际迷航》到实验室:真菌带给超重力环境的真正挑战
未来的研究将调查类似条件下的其他生物。太空真菌是《星际迷航:发现号》中的一个情节点,但它们也是宇航员和空间站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在联合国的共同赞助下,来自中国澳门的一个团队利用欧空局的快速旋转离心机对真菌进行了超重力试验。澳门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真菌在超重力条件下的行为,揭示了真菌在太空任务中的风险和潜在益处。

- 慕尼黑工业大学新发现可大幅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慕尼黑工业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通过加入有机染料,在有机太阳能电池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染料促进了对能量转换至关重要的激子运动,从而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他们的工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和发光二极管开辟了新的可能性,为更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提供了潜力。

- 新研究发现格陵兰的冰川退缩现象在20年内快了一倍
即使在地球最北端的冰川中,新发现也无处不在。新研究记录了格陵兰岛周边冰川从 1890 年到 2022 年的变化情况,研究人员利用卫星图像和独特的历史航空照片档案,编制了迄今为止格陵兰岛外围冰川最完整的图景。

- 科学家发现细菌也有 "记忆" 利用铁的含量来储存和回忆
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细菌(特别是大肠杆菌)利用铁的含量来储存和回忆有关蜂拥和形成生物膜等行为的信息。这种类似于记忆形式的能力可能会带来对抗细菌感染和抗生素耐药性的新方法。

- 隐形氢晕:ASKAP射电望远镜揭示银河系隐藏的极环
- NGC 4632星系隐藏着一个光学望远镜看不到的特征。这个星系被一个冷却的氢气环包围着,这个氢气环的轨道与其螺旋盘垂直。极环星系以这种独特的形态而闻名,通常是通过星光观测来识别的。不过,NGC 4632 是利用射电望远镜巡天观测首次发现的星系之一。

- 岌岌可危的北方森林:闪电引发的野火威胁着至关重要的碳汇
最近的研究突出表明,由于气候变化,北方森林因闪电引发野火的威胁日益严重。这项涉及全球合作并利用机器学习的研究发现,雷电是造成完整的外热带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这与热带地区人为引发的火灾形成鲜明对比。气候模型预测,随着全球变暖,雷电频率将显著增加,从而带来更高的强烈野火风险。

- “圣诞树星系团”:韦伯望远镜和哈勃望远镜联合观测的炫目杰作
这幅令人震撼的图像是迄今为止拍摄到的最全面的宇宙景象之一,揭示了星系的生动景观以及十多个新发现的时变天体。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和哈勃太空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的天文学家们再次将观测力量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了一幅最细腻、色彩最丰富的宇宙画卷,正好赶上了节日。

- 科学家利用机器学习揭开原子形状之谜
利用机器学习分析几何原子片段的创新研究标志着数学领域的重大进步,通过加快对复杂几何形状和图案的识别和理解,有可能彻底改变数学领域。新研究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识别几何原子碎片的属性。这项开创性的工作有可能推动数学领域新发现的发展。

- 指尖大小的超快激光器可帮助科学家以最快时间尺度观察自然界
研究人员利用铌酸锂薄膜将超快锁模激光器微型化到纳米光子芯片上,实现了激光技术的突破。这一进步为小型、高效激光器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使其在成像、传感和便携式技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这项新进展将使袖珍设备能够执行详细的无 GPS 精确导航、医疗成像、食品安全检测等功能。

- 绿色长城:NASA卫星图像揭示中国与荒漠化的斗争的造林工程
位于中国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地球上最干旱、最贫瘠的沙漠之一。塔克拉玛干沙漠三面环山,因雨水阴影而变得干涸。事实上,它的许多地方每年的降雨量只有 10 到 40 毫米(不到两英寸)。11 月到次年 3 月尤其干燥,路过的天气系统经常激起尘墙,在盆地上飞驰。

- 天文学家被神秘的超高能量宇宙射线震惊了 -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犹他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和望远镜阵列探测到了能量超出理论极限的宇宙射线,这对粒子物理学的现有认识提出了挑战。这些发现,包括 Oh-My-God 粒子和天照粒子,都指向未知的宇宙现象,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 天文学家开发出识别其他世界生命的新方法 准确率高达90%
一个美国科学家团队开发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系统,能够以 90% 的准确率检测出生命迹象。该系统能够区分生物材料和非生物材料。它对了解地球和火星上的生命起源以及探测地外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有可能改变天体生物学。

- EPFL Galatea实验室科学家用玻璃制造出飞秒激光器
有可能完全用玻璃制造出飞秒激光器吗?这是 EPFL Galatea 实验室负责人伊夫-贝鲁阿德(Yves Bellouard)在花费数小时--数小时--对准飞秒激光器进行实验室实验多年后,终于找到的答案。

- Aqua卫星图像见证阿拉斯加安克雷奇打破历史降雪记录
2023 年 11 月,阿拉斯加安克雷奇市降雪量创下历史新高。2023 年,阿拉斯加中南部的冬季天气来势汹汹。安克雷奇的降雪量创下了自 1953 年有降雪记录以来的最高纪录,而且降雪量刚刚过半。此外,附近一个山口的 24 小时降雪量也接近全国纪录。

- 太阳能电池板与植树造林 哪一个更能战胜全球变暖?
一项比较光伏发电场和植树造林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效果的研究显示,光伏发电场的效果优于植树造林,特别是在半干旱地区,在那里,光伏发电场在大约 2.5 年后就开始为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益处--比森林快 50 多倍。在承认森林的多重效益的同时,该研究强调了光伏能源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效率。

- 重大发现:苏轼家族墓地确认……但,里面怎么没有苏轼?
前些天,四川眉山公布了一项重大考古发现,确认了苏轼,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的家族墓地——苏轼之孙苏符墓葬大苏坟园,苏符之子苏山墓葬小苏坟园。消息一出,热度不小,可网民们的关注点似乎有点儿不一样:什么什么?苏轼的家族墓里竟然没有苏轼?

- 詹姆斯·韦伯写有关早期星系的认识:恒星数量和元素数量之间的关系最早并不成立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的发射让天文学家能够如此近距离地观测宇宙,以至于我们正在接近据信最早的星系形成时期。在宇宙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一个星系形成的恒星数量和它产生的重元素数量之间似乎存在着一致的相关性。

- 科学家用活性物质理论解码三维细胞和组织力学
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创新算法来求解活性物质理论方程,为了解细胞和组织等生物材料如何获得其形状提供了启示。该算法是长达十年的研究工作的一部分,已在开放源代码的超级计算机代码中实现,因此可以广泛使用。这标志着在理解生物材料行为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可能促进人造生物机器的开发。

- 周六夜空上演木星合月 天黑以后即可看到
据报道,11月25日木星合月将现身夜空,当行星和月球的地心视赤经相同时,被称为“行星合月”,此时在地球上会看到行星与月球比较接近。除了行星合月,还有恒星合月、行星合恒星、行星合行星等,这些天文现象中的“合”字都有近似的含义。

- 墨子巡天望远镜发现首批近地小行星2023 WX1和2023 WB2
11月2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国际小行星中心近日发布公告确认墨子巡天望远镜新发现两颗近地小行星——2023 WX1和2023 WB2,这是墨子巡天望远镜发现的首批近地小行星。

- 第一枚恐龙蛋与我们的想象大相径庭 并非“软壳蛋”
最早的恐龙蛋是“硬壳蛋”还是“软壳蛋”?2020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家马克·诺雷尔等学者在《自然》发文称,恐龙的共同祖先所产的蛋是“软壳蛋”。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贵州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云南大学等共同完成了一项研究。其结果表明,最早的恐龙蛋既不是“硬壳蛋”,也不是“软壳蛋”,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革质蛋”。

- 新的三叶虫物种揭示了古代冈瓦纳超级大陆的秘密
泰国保护区发现已灭绝的海洋生物。新发现的十种三叶虫已在泰国一个鲜有研究的地区隐藏了 4.9 亿年,它们可能是古代世界地理复杂拼图中缺失的一块。三叶虫是一种已经灭绝的海洋生物,头部呈半月形,用腿呼吸。英国杂志刊登了一篇长达 100 页的专论,详细介绍了这些新物种,其中包括以泰国公主玛哈-查克里-诗琳通(Maha Chakri Sirindhorn)命名的物种。

- 洞穴探险者与科学家携手合作 揭开了哺乳动物3000年的进化史
哈佛大学的新研究利用洞穴数据为了解现代气候对哺乳动物种群的影响制定标准。犹他州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学家们通过犹他州洞穴探险界的提示,深入了解了并不遥远的过去。在最近发表于《哺乳动物学杂志》(Journal of Mammalogy)上的一篇论文中,来自犹他州自然历史博物馆(NHMU)的五位科学家和犹他州洞穴探险界的同事发表了他们在犹他州洞穴深处合作开展实地考察的第一项研究成果。

- 新型纳米设备将海水转化为电能 利用海洋隐藏的能量
世界海岸线蕴藏着一种尚未开发的能源:海水和淡水之间的盐度差。一种新型纳米设备可以利用这种差异发电。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团队开发的一种新型纳米设备可以利用海水和淡水之间的盐度差发电,显示了可扩展发电和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潜力。

- 多彩的卫星雷达影像立体揭示北海海峡周围的景象
哥白尼哨兵-1 飞行任务拍摄的北海海峡雷达图像生动地展示了格拉斯哥、尼格湖和马恩岛等陆地和水域特征。在这张哥白尼哨兵-1 号任务拍摄的假彩色雷达图像中,北海海峡位于北爱尔兰和苏格兰之间。北海海峡是连接爱尔兰海和北大西洋的海峡,最窄处宽约 22 公里(14 英里)。

- 地球遭未知超高能量宇宙粒子撞击 日本天文学家将其命名为"天照"
天文学家利用犹他州的望远镜阵列实验发现了一种名为"天照"的高能宇宙粒子,其能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 244 EeV。这种罕见的宇宙射线可与历史上的"Oh-My-God"粒子相媲美,但它的起源和组成却引发了人们的疑问。

- 树上挂鱼干/青蛙干 一个星期了还在 这让人很心慌
“这小鱼干是谁的,为啥挂我家边上?”事实上,很多网友都有类似的经历,有人发现自家门口的树上挂着青蛙干。这其实是伯劳鸟干的,绰号“屠夫鸟”。伯劳鸟体型不算大,是一种中型雀鸟,一般长度在16-25cm,极个别伯劳鸟体长可达50cm。

- 从1万涨到40万 实验猴贵到离谱:泰国猴子诡异频频失踪
据《卫报》2023年2月份报道,在泰国发生了几十起贩卖猴子的案件。最早意识到猴子失踪的,则是黎府寺庙的僧侣,日常喂食时,他们发现猴子似乎越来越少。据当地媒体统计,至少有数百猴子失踪。有人猜测,可能是得了神秘疾病死亡了;也有人认为是这里缺少食物,迁移到其他地方了。

- 传统养蜂理论被推翻:抱团行为并不能自然地使蜂群隔绝寒冷
利兹大学(University of Leeds)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传统的养蜂蜂箱可能会增加热量损失,从而对蜜蜂造成热应力。他的研究结果对公认的蜜蜂集群保温理论提出了质疑,表明迫切需要修改养蜂方法,以改善蜜蜂的福利。

- 日本富士山的积雪全化了 看看中国卫星拍的美照
富士山位于日本本州岛中南部,横跨日本静冈县与山梨县,距离距京约80千米,海拔3776米,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体积约为500立方千米。2013年6月22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日本第17个世界遗产。

- 更强大的叶片有望让下一代火星直升机飞得更高更快
除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之外,没有任何其他机构可以声称自己在两个不同的星球上开展业务(至少我们在地球上没有听说过)。现在,航天局正利用这种影响力在地球上制造更好的直升机叶片,并在火星上将"Ingenuity直升机"推向更高的高度。

- 研究人员发现热带气旋增加的碳成本甚至比风暴造成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
新研究发现,考虑到热带气旋的长期影响,全球碳社会成本增加了 20% 以上。这一增加是由于全球变暖对主要经济体造成的损害预计会增加。这项研究强调,目前的估算忽略了这些长期的经济影响,从而低估了气候变化的实际成本。

- 直击重点 敏锐聚焦:说两种语言对认知有着明显的益处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与单语者相比,双语者可能更善于控制注意力和忽略无关信息,这可能是由于他们经常转换语言的缘故。这一发现有助于人们对认知灵活性的理解,并强调了学习第二语言的多种益处。

- 美味的背后:解读感恩节常见配菜的营养价值
节日配菜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营养丰富。它们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营养素。了解如何烹制这些蔬菜的重要性,如使用脂肪来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以及绿色和橙色蔬菜的营养益处。青豆和胡萝卜等节日配菜富含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适当的烹饪方法,如用油脂烹饪,可以促进营养吸收,使这些菜肴既美味又营养。

- 有关紫青铜的新发现可能为未来科技带来"完美开关"
量子科学家在紫青铜中发现了一种现象,它可能是开发量子设备"完美开关"的关键,这种开关可以在绝缘体和超导体之间切换。这项由布里斯托尔大学领导并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研究发现,紫青铜中存在这两种相反的电子状态,紫青铜是一种独特的一维金属,由单个导电原子链组成。

- 由于空气更清新 植物在周末的光合作用“生产力”更高
最新研究显示,欧洲的植物在周末进行的光合作用更多,这是由于周末空气中的污染较少。相关论文11月20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光合作用是植物从太阳获取能量并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的化学反应,代表着生态系统的“生产力”。随着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美国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Liyin He和她的同事们希望了解空气质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算法来求解活性物质理论方程 帮助解开百年生物之谜
一个科学家团队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算法来求解活性物质理论方程,从而加深了我们对生命材料的理解。这项工作在生物和计算科学领域举足轻重,为细胞形态学的新发现和人造生物机器的创造铺平了道路。

- 这种海生蠕虫的下体可以脱离身体 游向远方寻找异性
在一种最奇特的繁殖途径中,这种日本小海虫的尾部实际上长出了一个"迷你我",然后它就可以展开这个"迷你我",独自游向远方,寻找类似的异性自主尾巴来产卵。与此同时,蠕虫也会长出另一条尾巴,以便再次交配。令科学家困惑的是,日本绿节虫(Megasyllis nipponica)是如何形成这种被称为匍匐茎的繁殖单元的。现在,东京大学教授三浦彻领导的研究小组解开了日本海中这种水生蠕虫复杂的基因表达。

- 科学家提出新的理论框架来解释玻璃形成液体中的动态异质性
玻璃是一种看似简单的材料,它透明而坚硬,但实际上却非常复杂和耐人寻味。玻璃从液体转变为玻璃的过程被称为"玻璃转变",其特点是玻璃的动力学特性显著减慢,从而赋予了玻璃与众不同的特性。这种转变多年来一直是科学界好奇的话题。这一过程中特别有趣的一点是"动态异质性"的出现。当液体冷却并接近玻璃转化温度时,其动力学变得更加相关和断续。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新能源:用于遥远太空之旅的钚238
放射性同位素动力系统(RPS)对深空探测至关重要,它利用钚-238 的衰变来提供动力。最近,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向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运送了热源钚238,这是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计划中的任务提供放射性同位素动力系统燃料的关键一步。

- 研究人员首次提出Hopfions三维磁性自旋结构的实验证据
霍普菲斯(Hopfions)是几十年前就被预言的磁性自旋结构,近年来已成为一个热门和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在今天发表于《自然》(Nature)的一项研究中,瑞典、德国和中国的研究合作首次提出了实验证据。

- 天文学家利用模拟技术阐明气体流体在多恒星系统诞生中的作用
研究人员利用ALMA和先进的模拟技术阐明了多恒星系统的形成过程,确定并解释了"气体流"为发育中的原恒星提供能量的作用。最新观测和模拟发现,在一个三元原恒星系统中,有三条螺旋臂向三颗正在形成的原恒星提供气体物质,从而阐明了多恒星系统的形成过程。

- “酿造”生命:远古海洋如何塑造了地球
最新研究表明,远古海洋中绿帘石的形成在决定某些金属(如锰和钼)的可用性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金属对早期生命形式至关重要。这一发现是通过在实验室中重现太古宙的海水而获得的,为了解早期生命的进化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

- 中国正研制形似“飞毯”的卫星
银河航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徐鸣,近日在重庆举办的首届明月湖空天信息产业国际生态活动上透露,银河航天正在开展新一代通信卫星的研制工作。其介绍,这种卫星外形好似“太空飞毯”,平面上既有可以通信的天线,又有可以把太阳能转换成卫星能源的太阳片,是一种相控阵天线和太阳翼一体化的通信卫星,其关键技术称为“翼阵合一”。

- 全新合金材料转化效率创新记录 远超传统半导体
众所周知,热电材料可以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因此这项技术的潜力备受关注。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也在不停寻找效率最高的材料。奥地利维也纳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也不例外。他们探索了不同的金属合金,以找到最有效的热电材料。最后,镍和金的混合物被证明特别有前途。最新研究结果已于近期发表在了《科学进展》杂志上。

- 公民科学项目GALAXY CRUISE成果诞生 首次发表科学论文
在一万名公民天文学家的帮助下,GALAXY CRUISE发现星系在碰撞过程中恒星形成率会激增,这在他们的第一篇科学论文中得到了强调。公民科学项目"银河巡航"(GALAXY CRUISE)发表了第一篇科学论文。研究结果明确显示,碰撞星系的恒星形成率得到了提高。这项研究得益于约一万名公民天文学家,他们帮助斯巴鲁望远镜对数据中的星系进行了分类。

- 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所罗门群岛巨型维卡鼠的照片 轻松咬开椰子
2017 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巨鼠物种“维卡”,据说这种巨鼠可以敲开椰子。现在,这种极其罕见的生物首次在野外被拍到。长期以来,生活在所罗门群岛的当地人一直讲述着巨鼠在树上窜来窜去的故事,甚至有人声称它们能用牙齿咬开椰子。这种动物是否真的存在,或者人们是否误认了已知的老鼠物种,一直是个谜。

- 研究人员设计“纳米陷阱” 提供有关蛋白质团块的新见解
蛋白质团块与多种具有挑战性的疾病有关,例如渐冻人症、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症。了解这些蛋白质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然而,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方法,可以在纳米尺寸的捕获器中捕获许多蛋白质。通过这种新方法,可以对蛋白质的行为进行前所未有的深入研究。

- MIT研究人员开发出微型光子芯片 实现超快激光技术微型化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在光子芯片上制造紧凑型锁模激光器的新方法,使用铌酸锂进行有源锁模。这项技术有望将大规模超快激光实验引入芯片级格式,并计划进一步缩短脉冲持续时间和提高峰值功率。

- 蔓越莓:具有丰富历史和独特生物学特性的感恩节主食
蔓越莓是美国家庭感恩节的主食--但这种居住在沼泽里的水果是怎么逐渐出现在节日的餐桌上呢?与许多经过数千年驯化的珍贵植物物种相比,栽培蔓越莓(Vaccinium macrocarpon)是一种年轻的农作物,就像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感恩节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节日一样。但作为一名植物科学家,我从蔓越莓的植物学和基因组学中了解到了很多关于蔓越莓祖先的信息。

- 研究人员开发出对抗疟疾抗药性的新方法
研究人员将青蒿素和香豆素这两种植物提取物结合在一起,开发出了一种突破性的自发荧光化合物。这项创新可以在活细胞中进行精确成像,并被证明对抗药性疟疾病原体,尤其是恶性疟原虫有效。这些自发荧光杂交种的开发,可以在不改变其有效性的情况下进行观察,在抗击耐药性疟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 研究发现南极臭氧空洞比人们通常认为的更大也更持久
奥塔哥大学(University of Otago)的最新研究表明,南极臭氧空洞比人们通常认为的要大得多,也更持久,造成臭氧空洞持续存在并对南半球气候产生影响的复杂因素不仅仅是氯氟化碳。尽管《蒙特利尔议定书》做出了努力,但这项研究仍将臭氧洞与南半球气候和天气模式的变化联系在一起。

- 大棕蝠被发现在不寻常的交配行为中对雌性蝙蝠身体挥舞巨大的心形阴茎
在今年发现的最奇怪的动物行为之一中,生活在荷兰教堂阁楼上的雄性大棕蝠被摄像机拍到进行马拉松式的非插入式性交,这是哺乳动物中首次出现的非插入表面接触交配行为。

- 环保新突破:单原子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醇
二氧化碳还原研究的最新突破涉及一种新开发的锡基催化剂,该催化剂可高效生产乙醇,代表着可再生能源技术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转化为碳基燃料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供了一种前景广阔的战略。

- 大质量Be恒星三重系统的发现颠覆了天体演化理论
研究人员的一项突破性发现表明,以其特有的气体盘而闻名的大质量Be恒星很可能是三重恒星系统的一部分,而不是之前认为的双星系统。这一基于盖亚卫星数据的发现对现有的恒星形成理论提出了挑战,并对理解黑洞、中子星和引力波等更广泛的天文现象产生了重大影响。

- 阿里达摩院AI识别平扫CT图像 首次实现胰腺癌大规模早期筛测
胰腺癌,素有“癌症之王”的称号,平均五年生存率不到10%,是中国乃至全球生存率最低的恶性肿瘤。早期胰腺癌,通过手术可以达到90%~100%的切除率,同时5年生存率可达50%。但80%的胰腺癌一旦发现就是晚期,这是因为胰腺癌变位置隐匿、在平扫CT图像中无明显表征,目前临床指南缺乏有效筛查手段。

- 微小气泡能揭示免疫细胞的秘密并改进治疗方法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基于气泡的创新方法,用于观察免疫细胞的活动。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中微小但不可或缺的细胞,有望用于多种健康状况的细胞疗法。要充分挖掘巨噬细胞疗法的潜力,取决于我们观察它们在体内活动的能力。现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有可能开发出一种方法来监测这些细胞的活动。

- 人工智能将可以预测破坏性巨浪何时何地会涌起
巨浪似乎会突然出现,威胁船只和石油钻井平台。现在,一个经过数百年数据训练的人工智能系统已经能够预测这些巨浪何时会出现,并揭示了巨浪形成的新原理。

- 韦伯望远镜拍到银河系中心高清图 展现绚丽的太空画面
美国宇航局(NASA)今天发布了一张韦伯太空望远镜拍摄到银河系中心新图(20MB全分辨率原图),展现了非常绚丽的太空画面。官方介绍,画面中大约有50万颗恒星在人马座C(Sgr C)区域中闪耀,同时显示了一些此前未被了解的特征。

- 研究发现“洗绿”行为对实现“自然积极”的世界构成了威胁
研究人员已经发现,"洗绿"行为对实现"自然积极"的世界构成了威胁,在"自然积极"的世界里,环境衰退会停止,生物多样性也会得到改善。积极自然"的概念类似于"净零"气候目标的生物多样性目标,它设想地球上的自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改善,超越目前主要以减轻危害为目标的努力。

- 吃木头的蛀船蛤可能很快就能大量养殖以供人类食用
几个世纪以来,蛀船蛤一直在木制船只和船体上钻来钻去,令水手们苦恼不已。不过,不久之后,我们可能可以将这些"虫子"当做美味的海鲜了,因为它们首次被成功养殖。

- 伦敦大学学院开发的单原子厚砷磷合金带材有望变革电池和太阳能电池工艺
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创造出了砷合金磷纳米带,可提高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这些纳米带能更有效地导电,在量子计算和能源存储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并有望实现规模化和具有成本效益的生产。

- 从阿波罗到阿耳忒弥斯:利用NASA的超级计算机推进登月计划
美国宇航局的"阿耳特弥斯"任务使用了更大的月球着陆器,面临着更大的着陆和升空风险。美国宇航局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开发了模拟工具来预测和管理这些挑战,确保月球任务更加安全。这些工具已成功通过阿波罗任务历史数据的验证。

- 天文学家首次在地球、月球和火星表面探测到太阳高能粒子事件
新的研究强调了空间辐射对月球和火星探索构成的风险,重点是最近发生的太阳高能粒子事件。该研究强调了地球、月球和火星对这种辐射的天然保护程度各不相同,并强调了在未来的太空任务中为宇航员的安全开发有效屏蔽的重要性。

- 揭开海平面的秘密: 古珊瑚如何揭示未来威胁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利用从澳大利亚不同地点收集的历史数据,提出了迄今为止对南极冰盖历史融化情况最精确的估计,为未来海平面上升提供了更切合实际的预测。南极冰盖是地球上最大的冰块,含水量超过 3000 万立方千米。

- “宇宙霓虹灯”之谜:韦伯望远镜改写了行星形成游戏规则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斯皮策望远镜在 2008 年发现了 SZ Cha
周围的一个独特的原行星盘,它具有不寻常的紫外线辐射,但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后来发现的典型辐射水平却与之相矛盾。这些相互矛盾的观测结果,尤其是不同的霓虹信号,表明该圆盘的辐射量发生了重大变化,而这一变化是以前从未观测到的。这对目前的行星形成模型提出了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

- 新模型发现 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可能比我们想象的多20%
在围绕气候变化及其对地球的深远影响的研究领域,几乎没有什么好消息可报告,然而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可能已经找到了一个值得庆祝的小胜利。西悉尼大学的于尔根-克瑙尔(Jürgen Knauer)领导的科学家们利用现实的生态建模发现,全球植被实际吸收的人类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能会增加约20%,并将持续到本世纪末。

- 科学家研发自愈合混凝土 用休眠细菌修补裂缝
混凝土看似坚固耐用,但在自然环境面前却出奇地脆弱。现在,德雷克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内嵌"生物纤维"的自愈合混凝土,它能利用细菌修补形成的裂缝。要想成为世界上最常用的建筑材料,就必须做好几件事--混凝土易于制造、强度高,而且在理想条件下可以长期耐久。

- 科学家在聚合物半导体中的新发现:改变非手性聚合物以产生手性结构
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探索手性推进了我们对半导体材料的理解。他们的研究由 Ying Diao 教授领导,深入研究了如何改变非手性聚合物以产生手性结构。这项研究对开发创新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并凸显了手性材料的复杂性和潜力。

- 经过32年的探索 数学家找到了第九个戴德金数
数学家们经过32年的努力,终于在一台超级计算机的帮助下,发现了一个新的特殊整数--戴德金数。它是同类数字中的第九个,或称 D(9),计算结果等于 286 386 577 668 298 411 128 469 151 667 598 498 812 366。继 1991 年发现的 23 位 D(8)之后,这个 42 位数的怪物又出现了。

kasim
frankh
小夫子
玩血
cyk553312
魏魏
牛天王
Yeb123
jimmyfluore
Cloud_Atlas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