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型磁控溶石机器人可为肾结石的治疗过程大大减轻痛苦
复发性肾结石会让人痛苦不堪,甚至使人衰弱,尤其是在无法通过口服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然而,一种微型磁控溶石机器人或许能带来新的希望。肾结石基本上是盐和其他尿液相关矿物质的固体沉积物,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因为它们通过尿道时会非常痛苦。

- 新型一氧化碳中毒解毒剂可在几分钟内“净化”血液
一种像分子海绵一样的工程蛋白质有可能改变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方式,追逐血液中的一氧化碳分子并帮助身体在几分钟内将其排出,而不会出现目前一线治疗纯氧带来的短期或长期健康问题的风险。

- 华尔街日报:硅谷对“聪明宝宝”的痴迷与日俱增
科技高管们花费数万美元寻找合适的对象或挑选高智商胚胎。“他们想养育出高绩效的孩子。”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数学家茨维·本森-蒂尔森 (Tsvi Benson-Tilsen) 花了七年时间研究如何防止先进的人工智能毁灭人类,但最终他得出结论:阻止这种毁灭是不可能的——至少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的。

- 男子吃蝉蛹过敏眼睛肿成“奥特曼” 特定高蛋白食物或危及生命
近日,一位浙江博主张先生分享了自己食用香酥蚕蛹后严重过敏的视频,其双眼肿胀成一条缝的模样引发网友关注,直呼“既心疼又好笑”。据张先生描述,他在8月9日吃了两小包香酥蚕蛹约10分钟后,身体便出现过敏反应,眼睛异常肿胀。

- 为什么拉完屎体重没变轻 有时候还更重了?
很多人都喜欢在早上吃饭前称体重,毕竟这时候的体重最轻,称起来更有“成就感”。有些“细心”的人还会在拉屎前和拉屎后分别称一下体重,感受一下肉眼可见的体重变轻。

- 一种天然分子可清除 90% 的蛀牙牙菌斑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天然化合物,可以清除牙菌斑和蛀牙后90%的粘膜,有望彻底改变日常口腔护理。这种低毒分子存在于某些蔬菜中,未来有望被添加到牙膏和漱口水中,帮助保持牙齿清洁、坚固、健康。

- OpenAI奥特曼支持初创企业进军脑机领域 对决马斯克Neuralink
媒体报道,OpenAI及其联合创始人奥特曼(Sam Altman)正准备支持一家与马斯克(Elon Musk)旗下Neuralink竞争的脑机接口公司,让两位科技巨头的竞争进一步升温。这家新公司叫Merge Labs,目前正以8.5亿美元的估值筹集资金。据三名直接了解计划的人士向媒体透露,大部分资金预计将来自OpenAI的风险投资团队。

- 美国FDA或撤销辉瑞新冠疫苗对5岁以下儿童授权
辉瑞公司周二向媒体证实,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考虑撤销其新冠疫苗对5岁以下健康儿童的紧急使用授权。此举可能导致许多儿童无法获得针对该病毒的疫苗接种,因为莫德纳和诺瓦瓦克斯的疫苗获批使用范围更为有限。虽然新冠在大多数儿童中通常症状轻微,但1岁以下婴儿或有特定健康状况的儿童可能面临更高重症和住院风险。

- 这种每天都在上演的“起床拉锯战” 你是否也参与其中?
早上六点半,闹钟响起,你猛地从梦中惊醒,伸手按下“稍后提醒”。九分钟后,铃声再次响起,你又按了一次。第三次响起时,你终于艰难爬起,却感到脑袋昏沉、四肢沉重,仿佛比直接起床还更疲惫。

- 研究表明智能手表无法测量实际压力水平
数百万人每天都在使用智能手表和其他可穿戴设备来控制压力水平。研究人员表示,几乎所有这些方法都是错误的,因为身体感觉和数字记录数据之间似乎没有关联。

- 一个暴露年龄的蔬菜 爱吃它,你可能真的“老了”
一直觉得,“夏天主动吃苦瓜”和“冬天主动穿秋裤”一样,都是一个人不再年轻的标志。不知道苦瓜是不是也承载着你的童年回忆——小时候总被爸妈强行要求吃,说“苦瓜败火”“有营养”,但它实在是太苦了,小小一片的苦味,要一碗粥才压得住,长大后,不知道是苦瓜没以前苦了,还是味觉没小时候那么敏感了,苦瓜似乎没那么难接受了。

- 未来疫苗接种可能像刷牙一样简单
美国德州理工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给小鼠使用牙线,探索了一种新型疫苗接种方式。这些牙线上涂有灭活的流感病毒或实验室制备的病毒片段,目的是通过牙龈递送疫苗,使小鼠获得免疫力。该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生物医学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 通过调低内部循环系统 人类卵子可以保持活力数十年
新研究表明,通过调低内部循环系统,人类卵子可以保持活力数十年。科学家对100多枚新鲜捐赠的卵子进行了研究,发现减缓蛋白质分解有助于减少可能损害DNA的有害副产物。卵子还会在排卵前进行最后的“春季大扫除”,排出废物并重新排列关键成分以保持质量。

- ChatGPT“误诊”导致男子溴中毒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8月8日报道,一名男子在咨询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ChatGPT)后,改变了饮食习惯。而在坚持这种饮食改变三个月后,他最终因新出现的偏执和幻觉等精神病症状而就医于急诊科。

- MIT研发的新型生物相容性聚合物能粘合和修复组织且不会造成损伤
用于缝合大面积伤口和手术切口的缝合线大多能起到缝合的作用,但远非完美。一种新型生物相容性聚合物最初由麻省理工学院 (MIT) 研发,它能够粘合和修复组织,且不会造成损伤,或许能为伤口愈合提供更好的方法。

- 研究发现病毒“唤醒”机制可增加癌症转移和癌症相关死亡的风险
有些癌细胞不会死亡;它们会变得安静,就像土壤中休眠的种子一样。这些“休眠细胞”散布在全身,可以保持非活动状态数年。但当身体面临流感或 SARS-CoV-2 等呼吸道病毒时,由此产生的炎症(包括肺部局部炎症和全身系统性炎症)就像闹钟一样。它会唤醒这些沉睡的细胞,尤其是在肺部,让它们有机会生长和扩散。

- 研究发现一种最常见的氨基酸能够保持视网膜厚实健康
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最常见的氨基酸能够保持视网膜厚实健康。这项发现有望通过这种新发现的代谢途径对抗视力丧失和失明。视网膜位于眼球后部,它将通过角膜接收到的视觉信息转换成电信号,并通过视神经传送到大脑。这些电信号在大脑的视觉皮层进行解读,最终转化为我们能够识别的物体。

- 20岁小伙梦游从3楼坠落致多处骨折 醒来时在还在下落
近日,河南郑州一名20岁小伙因梦游从3楼坠落致多处骨折的事件引发媒体广泛报道。有媒体采访小伙。对方表示:当天工作太累,睡眠质量太好了,同住的堂哥听到他直接光着脚下床,打开窗户跳下去了。而自己的意识只能接收到跳下去的那一刻,醒来发现在空中,前面干了什么都不知道。

- 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对错误的反思方式有很大不同
一种以往鲜为人知的RNA,如今被发现在增强抑郁症的复原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但仅限于女性。在一项由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研究人员领导的新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了这种分子在塑造女性大脑决策过程中一种此前未知的功能。

- 开倍速看视频 你的大脑会发生这种变化
我们很多人都养成了开倍速听播客、有声书和其他在线内容的习惯。对年轻人来说,这也许已经成了常态。举个例子,一项针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学生的调查表明,89%的学生会把在线讲座的录播视频调成倍速观看。同时,有许多媒体文章描述了倍速浏览的普遍性。

- 人类伤口愈合速度居然比其他动物慢近三倍
你可能也有过这样的体验,一场普通的擦伤或手术后的创口,即便没有感染,也要好几周才能真正长好。而在动物世界中,一只猴子或老鼠在野外打斗中撕裂的伤口,却能在短短几天内结痂愈合,恢复如初。这种差距,并非只是看起来的错觉。

- 坚持吃核桃6个月后 他们的大脑真的发生了变化
提到“核桃”,大家会想到什么?很多人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两个字——“补脑”!核桃的营养到底怎么样?多吃核桃真能“补脑”吗?今天就来详细聊聊。

- 武汉一医院创骑手门诊:外卖员、快递员可免费挂号
近日,武汉市第四医院正式开设“骑手门诊”。据悉,骑手只要身着外卖、快递平台工服或出示手机接单软件,即可免除挂号费,并享受就诊全流程绿色通道服务。

- 中国大约9500万人受抑郁症折磨 天津抑郁率最低
在中国,大约9500万人受抑郁症折磨。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每10人中就有1人面临抑郁风险,其中抑郁症为3.4%。仅有36%的国民认为自己心理健康良好。

- 糖果巨头玛氏与生物科技公司合作 通过基因编辑改善可可供应链
糖果制造商玛氏公司周三表示,已与生物科技公司 Pairwise 合作,利用基于 CRISPR 的基因编辑技术加速开发更具适应性的可可品种。根据协议,这家 M&M‘s 巧克力的生产商将获得 Pairwise 公司 Fulcrum 平台的使用权,该平台包含一个植物性状库,使玛氏能够定制更健壮、更可持续的作物。

- 美国卫生部撤回mRNA疫苗开发拨款 众多疫苗大厂“中枪”
美东时间周二,美国卫生部长小罗伯特·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Jr.)宣布,计划砍掉用于使用mRNA技术的疫苗开发项目的约5亿美元资金。作为长期的“疫苗怀疑论”鼓吹者,肯尼迪此举并不令人意外。肯尼迪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称,美国生物医学高级研究与发展管理局(BARDA)已经取消了22份总额不到5亿美元的与mRNA技术有关的合同。

- 科学家在太空中培育肿瘤 研究如何实现个性化治疗
尽管精准医疗近年来发展迅速,但许多癌症患者仍在接受可能并非对所有人都有效的标准治疗。国际空间站正在进行的研究让我们得以一窥未来的医疗护理,届时医生将利用患者癌症的详细模拟来规划每个疗程。

- Synchron首次展示大脑控制苹果iPad的运行
得益于苹果公司新的脑机接口 (BCI) 协议和Synchron的可植入 Stentrode 设备,人们首次公开看到一个人完全通过思想来控制iPad 。Synchron 的一段新视频展示了该公司 COMMAND 临床研究的参与者、ALS 患者马克如何浏览 iPad 的主屏幕、启动应用程序和撰写文本,而所有这一切都无需移动双手、说话或用眼睛。

- 透支的肾是补不回来的 这6种肾最怕的行为快停下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功能如下:

- 情感孤独大大增加了听力障碍人士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
听力损失不仅会导致沟通困难和意识下降,还常常会让人产生孤立感,久而久之,还可能增加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日内瓦大学 (UNIGE) 的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欧洲各地 33000 名老年人的数据,以探索听力障碍和孤独感如何共同影响记忆力。

- 诺和诺德的困境对丹麦经济构成严重威胁
丹麦作为欧洲少数几个经济持续增长的国家之一,其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本土龙头企业诺和诺德公司的成功。得益于这家制药巨头的飞速崛起,丹麦去年经济增长 3.5%,超过了该地区的大多数国家。但在经历一系列挫折后,诺和诺德正难以在美国竞争激烈的减肥市场保持优势。

- 数据证实快走散步可以显著改善健康状况
众所周知,经常散步对健康有很多益处,但大多数相关研究都集中在中高收入背景的白人群体身上。一项新的分析正在帮助填补这一空白。研究人员利用南方社区队列研究(Southern Community Cohort Study)的数据证实,散步可以显著改善健康状况,尤其是在较快的速度下。该研究纳入了来自美国东南部12个州的79856名参与者,主要为低收入人群和黑人居民。

- 最新研究表明居住在海边可延寿一年
一项新研究表明,居住在海边可能与更长的寿命有关,但居住在河流或湖泊旁城市的人们似乎并没有获得类似的好处。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超过66000个人口普查区的人口数据,重点研究了预期寿命及其与不同类型水道距离的关系。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环境研究》杂志上。

- 空调开到26℃未必最省钱
在夏日用电高峰,空调耗电量往往占家庭总用电量的 40% 以上,不少人对着遥控器上的温度数字犹豫不决:调太高怕热,调太低又心疼电费。其实,空调的耗电量与温度设置之间存在着精确的数学关系,选对温度不仅能省出一半电费,还能延长设备寿命,接下来,就告诉你空调最省电的温度设置方案。

- 马斯克脑机公司将在英国启动临床研究 测试意念控制
8月1日,据路透社报道,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周四表示,将在英国启动一项临床研究,测试其芯片如何帮助严重瘫痪患者通过意念控制数字和实体工具。

- 全球首例“年龄”最大婴儿诞生 美国夫妇用冷冻超30年的胚胎生下儿子
近日,在美国俄亥俄州,一对中年夫妇(丈夫 35 岁,妻子 34 岁)借助 31 年前捐赠者冷冻的胚胎,成功诞下一名男婴。这个男婴也创下纪录,成为有史以来由冷冻时间最长的活产胚胎孕育而成的婴儿。

- 国家医保局:支持脑机接口等新技术进入临床并收费
据央视新闻报道,为支持药品和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国家医保局制定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新增了100多项与医疗新技术相关的价格项目。国家医保局从立项、定价等方面入手,畅通新技术的收费通道,助力满足临床急需的新技术新产品加快收益回报。

- 不规律的睡眠模式可能会显著增加患多种疾病的风险
《健康数据科学》杂志发表的一项重要国际研究揭示了睡眠模式与172种不同疾病的发生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通过分析英国生物样本库中88,461名成年人的客观睡眠数据,研究人员发现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规律的睡眠习惯(包括稳定的就寝时间和昼夜节律)对长期健康的影响远超以往的认识。

- 科学证实最简单长寿法 每天快走15分钟 死亡率直降20%
规律步行对健康的益处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国外以往研究多集中于中高收入的白人群体。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一项基于美国“南方社区队列研究”的新分析填补了这一空白,该研究覆盖了美国东南部12个州的79856名以低收入和非裔美国人为主的参与者,结果发表于《美国预防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 一巴掌拍死蚊子 它的嘴会断在你的肉里吗?
夏天拍蚊子时,很多人会担心:一巴掌拍下去,蚊子的嘴会不会断在皮肤里?答案是:大概率不会。蚊子的嘴并非简单的“吸管”,而是一套由6根细如发丝的构件组成的“微型手术套装”,包括负责切开皮肤的“锯子”、撑开口子的“扩张钳”、注射物质的“注射器”和吸血的“吸管”,这些都藏在可伸缩的喙鞘中。

- 爱康国宾回应CEO言论:“别指望几百元体检什么病都查出来”是断章取义
近期,一位女士十年体检未有“患癌风险”预警,确诊已是肾癌晚期的报道引发全网热议。更值得注意的是,还有报道称爱康国宾CEO张黎刚发言称:“别指望几百元体检什么病都查出来”。

- 机构体检,原来只是大众健康消费的“安慰剂”?
一篇《女律师十年体检未有“患癌风险”预警,确诊已是肾癌晚期》的文章,正在将体检行业龙头爱康国宾拖入舆论的风暴,而这场风波也再次让公众对整个民营体检行业守护健康的价值,产生严重的质疑。舆论压力之下,爱康国宾在7月30日举行了媒体说明会。

- 爱康国宾宣布起诉体检10年未发现患癌女子
近日,一位女士十年体检未有“患癌风险”预警,确诊已是肾癌晚期引来了网友的关注。据报道,张女士连续10年在爱康国宾进行体检,从未检查出患癌风险,却在2024年被确诊为“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

- 在热浪中用风扇降温实际上弊大于利
在热浪中,电风扇或许感觉像是救命稻草,对老年人来说,它或许能提供一些帮助——但效果远不如想象。一项新研究发现,虽然高速风扇可以略微降低核心体温,并改善湿热环境下的舒适度,但它并不能完全阻止体内热量的积聚。在极端炎热干燥的环境中,使用风扇此前已被证实会增加心脏负担,因此,风扇带来的弊大于利。

- 16岁男孩通宵游戏突然倒地心脏骤停:熬夜让心脏不堪重负
7月28日消息,据媒体报道,16岁的高中生小林在广东某商场内与同学进行激烈地游戏对战,在游戏过程中突然栽倒在地,意识丧失、心脏骤停。经过急救人员的抢救,小林终于恢复了意识,医生了解到,小林自放假后就开始通宵打游戏,这种“报复性放松”模式让他的心脏不堪重负。

- 中年危机有科学依据 50岁后身体进入“加速衰老”模式
一项研究表明,衰老并非匀速进行,而是在50岁左右出现显著加速。一项针对14至68岁人群的组织分析发现,许多器官的衰老进程在此阶段明显加快,其中血管(尤其是主动脉)的衰老速度尤为突出。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再生医学研究所团队主导,成果发表于《细胞》(Cell)杂志。

- 艾滋病预防神药落地海南:一年两针 近100%有效
1年2针预防HIV神药在美获批上市后,现在它也在海南落地了。据国内媒体报道称,Lenacapavir(来那帕韦)正式落地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即日起,博鳌乐城将正式开通Lenacapavir的预约通道,有需要的人群可通过博鳌超级医院、博鳌一龄生命养护中心等指定机构热线咨询预约。来那帕韦用于HIV预防,一年仅需给药两次。

- 每天走10000步真的很难?那7000步带来的好处也不错
悉尼大学的一项重要国际研究发现,每天步行 7000 步可以带来与步行 10000 步相同的许多健康益处。这项研究由公共卫生学院的Melody Ding教授领导,发表在《柳叶刀公共卫生》杂志上。研究回顾了2014年至2025年间在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开展的57项研究的数据。

- 首个100%有效的艾滋病预防药物获批并走向全球
随着首个每年注射两次即可提供100%保护的HIV药物获得里程碑式批准,一场持续了44年的艾滋病疫情或许终于得以平息。这项里程碑式的成就有望挽救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该药物的生产商还在美国及其他地区提供价格实惠的药物,并与六家仿制药生产商签署了免版税的许可协议,以生产和供应该药物。

- 研究发现食用鸡蛋不会损害心脏健康
一项突破性研究表明,增加心脏病风险的不是鸡蛋中的胆固醇,而是其他食物中的饱和脂肪。无论你喜欢水煮蛋、炒蛋还是煎蛋,鸡蛋又回到了菜单上。南澳大利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早餐吃鸡蛋并不会像之前认为的那样损害你的胆固醇水平。

- 马斯克脑机公司Neuralink新研究曝光:用AI开发仿生眼
7月26日,据彭博社报道,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正在与加州和西班牙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展一项研究视觉假体的临床试验。视觉假体是一种植入式医疗电子设备,其功能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重度失明患者的视觉。

- 日本批准利用干细胞培育人类胚胎
日本政府生物伦理专家小组刚刚批准培育源自人类干细胞的胚胎,向人类胚胎研究迈出了一大步。也就是说,日本的一个生物伦理学专家小组批准使用诱导多能干细胞 (iPS) 来制造人类精子和卵子,然后将它们合并以产生可行的人类胚胎。诱导多能干细胞可以通过基因编程从人类皮肤细胞中产生。

- 别再把快递箱囤在家里了 真的会“引甲醛入室”
有一种污染物,经常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它就是甲醛。虽然我们都知道甲醛有毒,有时候却可能无意间,通过纸箱子将它带到了身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

- 皱纹随年龄变大而出现的原因已被揭示
为什么随着年龄增长会出现皱纹?一项新研究表明,老化的皮肤在张力作用下会向侧面拉伸,就像橡皮泥一样,形成更深、更直的皱纹。这一切都源于胶原蛋白的排列方式。

- 基孔肯雅热确诊已超3000例 广东一村发重要通知:六点一起在家点蚊香
近日,广东佛山顺德北滘镇莘村村委会发布通知称,为了进一步做好蚊媒传染病防治工作,号召全民在家一起点蚊香。通知全文如下:为了进一步做好蚊媒传染病防治工作,守护村民健康。请全体村民配合于今天下午6点一起在家中点燃蚊香,同时村委将安排户外消杀同步进行,共同做好杀蚊灭蚊行动。

- 以毒攻毒 科学家用抗寄生虫药让人类血液“毒杀”疟蚊
一项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的研究显示,通过服用抗寄生虫药物伊维菌素(Ivermectin),可使人类血液对传播疟疾的蚊子产生毒性,从而减少疟疾感染。该试验在肯尼亚进行,覆盖84个家庭群组,结果显示,服用伊维菌素的社区儿童疟疾发病率降低了26%。该研究由西班牙纳瓦拉大学团队主导,结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

- 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计划到2031年每年为2万人植入芯片 营收达10亿美元
投资者文件显示,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的目标是到2031年每年为2万人植入芯片,年度营收至少达到10亿美元。据报道,该公司的目标是在六年内开设五家大型诊所,并提供三种版本的大脑植入物,包括用于大脑和机器之间交流的“心灵感应”(Telepathy),用于恢复视力的“盲视”(Blindsight),以及用于治疗震颤和帕金森病的“深度”(Deep)。

- 中科院研发可穿戴汗液监测系统 手机App可实时监测疾病
当帕金森病还未出现明显运动症状时,身体已在汗液中留下“蛛丝马迹”。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发的新型可穿戴汗液监测系统,将实验室“搬”到皮肤上,为帕金森病早期跟踪和个性化管理带来革命性突破。

- 为什么现在地里的野鸡越来越多了?古代中国人咋没有将野鸡驯化呢?
中国有几种雉科动物都被喊做“野鸡”,但比较典型且常见的是红原鸡和环颈雉!其中红原鸡是热带雉科动物,在中国只有特定的几个地区有所分布的,比如云南南部,西藏南部,海南,还有两广地区也有部分分布。

- 研究警告:屏幕成瘾比时长更危险 正在摧毁下一代心理健康
暑假期间,青少年容易因无聊而沉迷于社交媒体和电子游戏。父母长期致力于平衡孩子的屏幕时间与户外活动,但《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最新研究表明,问题的核心在于屏幕成瘾而非单纯的使用时长。成瘾表现包括强迫性使用、难以脱离以及不使用时的焦虑感。研究显示,约30%的11岁儿童对社交媒体成瘾,40%对电子游戏成瘾。

- 浙大教授完成全球首例10000公里跨国手术
浙江大学发文称,7月19日,一场跨越欧亚大陆的手术创造了医学奇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梁霄教授在法国斯特拉斯堡,通过手术机器人为10000公里外杭州的80岁患者成功实施肝癌切除手术。

- 全球已有110多个国家发现基孔肯雅病毒
基孔肯雅热1952年首次暴发于坦桑尼亚,如今该病借助气候变化与跨国旅行快速扩张版图,目前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等110多个国家已发现基孔肯雅病毒。资料显示,基孔肯雅热通过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无人传人的证据。

- 跟踪研究发现深夜进食与肥胖和心脏病有关
人体的新陈代谢在一天中运作方式各异,许多功能在早晨达到高峰,到晚上则逐渐减弱。虽然先前的研究已将晚食与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联系起来,但进餐时间对葡萄糖代谢的具体影响以及遗传因素的作用仍不清楚。为了进一步探索这一点,德国波茨坦-雷布吕克人类营养研究所(DIfE)的奥尔加·拉米奇教授及其团队开展了一项针对双胞胎的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eBioMedicine 》杂志上。

- MIT研发智能植入装置 让糖尿病患者告别致命低血糖危机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工程师开发了一种可植入皮下的微型装置,用于应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危机。该装置能在血糖降至危险水平时自动释放胰高血糖素,避免危及生命的状况发生。

- 爱康国宾遭女律师硬刚“十年漏检” 创始人曾揭露体检行业乱象
女律师体检10年未提示风险,结果被查出癌症晚期。这样看似“离谱”的事情,将知名健康管理机构爱康国宾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日前,北京执业律师张晓玲向媒体诉说了自己的遭遇。2013年至2023年,其在爱康国宾体检了10年,双肾体检结果一直都是“未见明显异常”,从来没有被检查出患癌风险。

- Neuralink首次一天内完成两台手术 未来将改变数十亿人的生活
据媒体报道,埃隆·马斯克旗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于22日宣布取得重要进展:“本周末我们成功完成了P8和P9手术,首次实现一天内完成两台手术。两位患者目前恢复良好,精神状态良好。”

- 脑机接口技术“中国正迎头赶上” 实现多个国际首次
脑机接口技术被认为是当前最热门的前沿领域之一,美国富豪埃隆·马斯克创立的Neuralink公司已经成功实施了多例相关手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0日注意到,中国当前在该领域正迎头赶上,“正在接近全球先进水平,在复杂性上与美国和英国相当”。

- 中科院发明新型荧光探针:能让骨骼“发光” 一览无余
在医学成像领域,清晰观察骨骼结构对于疾病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近日,中科院的科研团队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发明了一种新型荧光探针,可让骨骼“发光”,实现对骨骼状况的清晰呈现。

- “无糖”≠无害 研究发现常见代糖赤藓糖醇或增中风风险
从低碳冰淇淋到生酮蛋白棒,再到无糖饮料,甜味剂赤藓糖醇被广泛用于各类食品中。然而,最新研究发现,这种代糖可能对脑细胞造成损害,并增加中风风险。相关研究发表于《应用生理学杂志》(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 试验结论:每周工作四天让员工更健康、更满意
一项新的国际研究发现,每周工作四天且不减薪可以显著改善工人的福祉,包括降低倦怠率、改善心理健康、提高工作满意度,尤其是对于那些工作时间减少最多的人而言。

- 蚂蚁AQ推出iOS版 24小时火速登顶苹果应用榜
近日,蚁集团旗下AI健康应用正式推出iOS版。上线不到24小时,火速攀升至苹果应用商店医疗榜榜首,超越小荷AI医生、京东健康等应用,成最受欢迎医疗健康应用。

- 研究发现海滩、河流和湖泊等“蓝色景观”能触发怀旧情绪 促进心理健康
《柯林斯英语词典》将怀旧定义为“对过去的一种怀念,尤其是对特别快乐的时光”。怀旧之情虽然苦乐参半,但它往往会唤起人们对遥远过去的美好时光的回忆,那种美好而又难以忘怀的时光。英国剑桥大学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探索了人们怀旧的物理地点、这些地方的特点以及对这些地方的回忆如何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

- 英国一女歌手患上罕见病无法正常打嗝:感觉喉咙里有一只青蛙
英国27岁女歌手露西·霍德森曾深陷一种罕见疾病的折磨——她无法正常打嗝。长达数年间,持续腹胀、喉咙“咕噜作响”、胸口憋闷如影随形,甚至严重干扰了她的演艺生涯。“那种感觉就像喉咙里困住了一只青蛙”,露西形容道。怪异声响带来的尴尬让她不敢参与需要安静的冥想课程,更致命的是,表演中无法控制的“空气呕吐”频频打断演唱。起初她以为这只是自己的“小怪癖”,但当喉咙异常开始蚕食她的歌声时,她终于决定求医。

- 一女孩深夜中毒送医 原因是屋内囤积大量二次元“谷子”
近日,“家里谷子太多女孩深夜中毒送医”的新闻引发关注。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凌晨被救护车送医的经历。该网友称,自己被急救是因家中囤积大量“吧唧”“谷子”,在半夜突发不适,让二次元迷们直呼“破防”。

- 过去二十年里 与肥胖相关的癌症死亡人数增加了两倍
在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举行的内分泌学会年会 ENDO 2025 上公布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过去 20 年里,美国与肥胖相关的癌症死亡人数增加了两倍。研究人员分析了超过3.3万例因肥胖相关癌症导致的死亡病例。研究结果显示,死亡率急剧上升,其中女性、老年人、美洲原住民和美国黑人的死亡率增幅最为显著。

- 我们都熟悉“好莱坞式心脏病” 但它并不总是反映现实生活
大多数人想象中的心脏病发作就像是剧烈的捂胸倒地。但一项新研究表明,人们对心脏病发作症状的常见印象很少反映现实,这种误解可能会在最关键的时刻浪费宝贵的检查与治疗时间。

- 常见氨基酸被发现可加速皮肤伤口愈合
当皮肤受伤时,干细胞的生存本能就会发挥作用。新的研究表明,一种简单的氨基酸丝氨酸有助于推动干细胞放弃毛发生长,转而促进伤口愈合,这为慢性伤口的新疗法打开了大门。

- 一项实验性的mRNA疫苗在小鼠模型研究中增强了免疫疗法的抗肿瘤效果
继突破性的人体试验成功重编程免疫系统,使其能够对抗恶性脑瘤胶质母细胞瘤之后,这些科学家如今进一步研发了mRNA疫苗,可以对抗任何一种癌症。它有望取代化疗、手术和放疗。

- 研究发现狗狗与电视的互动方式因性格而异
一项新研究发现,很多狗狗都会看电视,而且它们的反应不仅取决于屏幕上的内容,还取决于它们的性格,从兴奋到恐惧,程度也不一而足。老式电视的刷新率较低,容易产生闪烁,狗狗比我们人类对闪烁更敏感,因此很难感知清晰的图像。然而,现代电视拥有高清屏幕、更高的帧率和专门的色彩方案,让我们的狗狗伙伴更容易查看电视机或面板上的内容。

- 中科院新突破:纳米技术精准诱导肿瘤细胞自毁防线
人类免疫系统中的CD8+T细胞本是清除异常细胞的“杀手锏”,却常在实体肿瘤面前“失灵”。关键原因在于肿瘤细胞的线粒体——这些“能量工厂”不仅支撑肿瘤代谢,还会构建免疫抑制微环境,通过抑制免疫信号、争夺营养等方式削弱免疫攻击,线粒体越丰富的肿瘤细胞抵抗力越强。

- 十年体检正常却患肾癌晚期?爱康国宾回应女律师“漏检”质疑
近日,针对部分媒体报道的“女律师十年体检未检出肾癌”事件,爱康集团方面作出了正式回应。该事件的核心在于客户张女士连续十年在爱康进行体检,其血液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始终显示正常,但近期却被确诊为肾癌晚期,由此对过往的体检结果产生质疑。

- 巴西一11岁女孩长了81颗牙 医生直呼活久见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近日,巴西一名11岁女孩被发现口中竟有多达81颗牙齿(正常人拥有28-32颗恒牙),医学界为之震动。据悉,该女孩来自米纳斯吉拉斯州,当天她前往牙科检查,打算拔除残留的乳牙,然而牙医通过X光检查发现她竟然满口都是牙!

- 英国诞生8名"三亲婴儿" 用0.1%的他人基因告别致命遗传病
7月17日消息,医生们表示,英国已有8名婴儿使用来自三个人的遗传物质出生,以预防那些毁灭性的、且往往是致命的疾病。这项技术由英国科学家首创,它结合了准父母双方的卵子和精子,以及另一位女性捐献者的卵子。

- 华科大自主研发全球首款蜱虫病试剂盒 45分钟出结果
蜱虫,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虫子,实则是潜藏在林地田间的“吸血刺客”。人一旦被蜱虫叮咬,极有可能感染病毒,引发严重疾病。被蜱虫叮咬后,起病急、易误诊、进展快,重症患者甚至面临较高的死亡风险。

- 科学家开发出一种血检技术 可以揭示器官衰老速度
斯坦福医学院的一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血液检测方法,可以估算主要器官的生物年龄,从而揭示某些人衰老速度更快的原因,并为预测疾病风险和寿命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新工具。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器官(尤其是大脑)的生物年龄可能比实际年龄更能准确预测健康状况。

- 生蚝肚子里的黑色东西能不能吃?
生蚝,海鲜中的“明星美味”。无论是小时候课本里“于勒叔叔的牡蛎”,还是夏天路边摊上的烤生蚝,都让人魂牵梦绕,口水直流。不过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生蚝不仅美味,还是食物里的“补锌之王”!

- 日本公司“盯上”人类粪便 开设首家捐便中心 捐一次最高补贴5000日元
2025年4月,日本山形县鹤冈启用了一个特殊的“公共厕所”。准确来说,这个厕所是旱厕,没有冲水功能,不是为了解决当地居民的内急而开设的,而是为了收集各式各样的粪便,用来医学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称它为“捐屎中心”,是日本开设的第一家。

- 科学家发现可遗传的脑状态 赋予认知灵活性
6 月 24 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大脑临界性——神经兴奋和抑制之间的微妙平衡——受到遗传因素的严重影响,并与认知能力密切相关。

- 周一焦虑确实存在 现在我们有了生物学证据
科学家首次发现“周一恐惧症”的独特生物学根源,这种根源与工作状态无关,且在一周中的其他日子里均未出现。此外,对一些人来说,周一引发的长期压力会严重危害他们的心脏健康。

- 梅奥诊所首次发现卵巢癌的预警信号
目前,人们对卵巢癌的起源了解甚少,并且尚无可靠的早期检测方法。大约75%的病例只有在卵巢癌发展到3期或4期(即癌细胞已开始扩散至卵巢之外)后才被发现。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难以检测的癌症,梅奥诊所的医生、研究人员和患者合作开展了一项研究,而一项研究的进展因一位携带两种罕见遗传基因突变的22岁女性就诊而加速。

- MIT新型植入物可自动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的危险低血糖
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师发明的一款新设备或将标志着1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管理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这项创新技术是一种植入式储液器,位于皮下,当血糖降至危险水平时,它可以自动或远程释放救命的胰高血糖素。

- 锻炼真的能改善心理健康吗?
体育锻炼通常与改善心理健康有关,但佐治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锻炼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身体运动。据研究人员称,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益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的环境、动机和社会背景。

- 研究发现食用西瓜可以促进心脏健康并改善整体营养
最近的研究引人注目地表明,西瓜不仅仅是一种补水的水果,它实际上可以促进心脏健康并改善整体营养。研究发现,食用西瓜的人摄入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和抗氧化剂更多,糖分和饱和脂肪摄入量更少。

- 研究人员解读我们如何将想法转化为句子
在最近发表在《自然通讯心理学》上的一篇论文中,纽约大学由副教授阿登·弗林克和博士后研究员亚当·摩根领导的研究小组探索了大脑如何通过单个单词构建句子。

- 研究发现爱吐槽的员工离职率更低:比“憋住型”低28%
最新研究显示,爱吐槽的打工人反而更少跳槽。媒体报道,某人力资源平台对5000名职场人跟踪调查发现,每周至少和同事吐槽3次的受访者,年度离职率比“憋住型”员工低28%。

- 研究发现射频加热可以减少豌豆和豆类中的抗营养素并提高能源效率
豌豆和豆类等豆科植物已被人类食用数百年,但它们的本质是植物的生殖种子。为了防止被动物或昆虫食用,这些种子会产生被称为“抗营养素”的天然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对动物和人类来说都难以消化。

- 长期使用抗胆碱药物已与认知能力下降有关
一类常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和抑郁症等各种疾病的药物如今被发现与加速老年人行动能力丧失有关。这为长期使用抗胆碱能药物(这些药物已被证实与痴呆症有关)增添了新的维度。

- 减肥可能弊大于利?医生警告:盲目减肥或危害健康
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认为,传统减肥理念过度关注体重数字,而忽视了健康的核心要素——生活习惯、心理状态和关爱。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难以长期维持减重效果,而过度追求瘦身可能引发社会偏见、心理压力,甚至饮食失调。专家呼吁,医疗重点应从体重转向循证医学和个性化健康管理。

- 中科大首次实现小鼠全身“高清全景成像” 单根神经纤维清晰可见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毕国强教授、刘北明教授联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团队,突破性研发出全球最快的小动物全身亚细胞分辨率三维成像技术,首次实现小鼠全身神经网络精细三维图谱高清绘制。

- 这种蔬菜嫩了能吃、老了能用 热量低还超补水
有一种食物,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只要你把种子埋在土里,它就能找到任何可以攀附的东西,长出大大的叶子,到了夏天和秋天,就会结出美丽的黄花和吃不完的果实。它“年轻时”可以当食物,“年老时”可以当刷锅或洗澡的工具。

kasim
frankh
小夫子
玩血
cyk553312
魏魏
牛天王
Yeb123
jimmyfluore
Cloud_Atlas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