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技术使离子成为近乎无扰动的“量子调音叉”,显著抑制热辐射导致的频率漂移,精度较当前国际标准铯原子钟提升100倍,长期稳定性实现数量级跨越。
早期原子钟采用微波频段,后发展为可见激光,每一代技术跃升均使频率稳定性提升数个数量级,如今最先进的光学时钟精度可达18位小数,相当于以百万分之一毫米的精度测量地月距离。
然而,即便如此卓越的装置仍面临一个共同的局限:热扰动。用于调节光学时钟的原子会受到周围部件(包括容纳它们的金属真空室)所发出的红外辐射的干扰。
多伦多团队的突破性在于:将捕获的单个锶离子冷却至5K以下,极大抑制了热辐射,彻底消除了频率漂移的核心来源之一。
在此低温环境下,原子可更持久、更精准地履行其“量子调音叉”职能,显著提升系统长期稳定性。
此项突破不仅为重新定义“秒”提供技术基础,还将推动卫星导航、高速通信及基本物理常数检验等前沿科学研究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