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

NASA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精确测量地球河流的水量和排水量的方法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以精确测量地球河流的水量和排水量,揭示了水资源管理的关键数据。他们的研究表明,河流中的淡水只占全球淡水总量的一小部分,仅亚马逊流域就占了近40%,其海洋排泄率也遥遥领先。

恒星墓地的秘密:天文学家解开白矮星表面意料之外出现重金属的秘密

死星被称为白矮星,其质量与太阳相当,大小却与地球相仿。它们在银河系中很常见,因为97%的恒星都是白矮星。当恒星走到生命的尽头时,它们的核心会坍缩成白矮星的致密球体,使我们的银河系看起来像一个虚无缥缈的墓地。

研究发现更多的动物存在意识 科学家呼吁重新思考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乌鸦、黑猩猩、大象以及许多其他鸟类和哺乳动物的行为方式表明它们可能有“意识”。然而,这份名单并没有以脊椎动物结束,研究人员正在将对意识的研究扩展至包括章鱼,甚至蜜蜂和苍蝇在内的更广泛的动物中。

mRNA疫苗在人体试验中发挥效用 击退致命脑癌

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脑癌,不幸的是,它也是最具侵袭性的癌症。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但几乎总会复发。患者在确诊后通常能存活一年左右,只有约 5%的患者能存活五年以上。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的一项新研究可能很快会为患者提供更好的选择--mRNA 癌症疫苗。

柯伊伯带天体486958 Arrokoth充当着时间胶囊 保存着数十亿年前的古老冰层

一项新的研究颠覆了科学家们对太阳系遥远天体的认识,首先是一个被称为太空雪人的天体。布朗大学和 SETI 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这个天体的正式名称为柯伊伯带天体 486958 Arrokoth,外形酷似一个雪人,它的深处可能储存着数十亿年前该天体最初形成时的古老冰层。但这仅仅是他们发现的开始。

小变化,大影响:同位素研究有望改变二维半导体工程

新的研究表明,薄型半导体材料同位素含量的微小变化就能影响其光学和电子特性,从而可能为利用半导体进行新的先进设计开辟道路。这项研究由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领导。电子设备和系统变得越来越先进和复杂。因此,几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如何改进半导体化合物,以影响它们的电流传输方式。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利用同位素来改变材料的物理、化学和技术特性。

这树流出的是金属?还可以给新能源汽车发电?

上世纪 70 年代,人们发现太平洋一座小岛上有种神奇的树。当它的树皮被割开,里面就会流出颜色像绿松石一样的汁液。科学家发现,这种汁液中有高达 25% 的镍,他们认为,这可能是植物用来抵御昆虫侵害的一种策略。

福建发现全球最大恐爪龙类足迹

全球最大的恐爪龙足迹“福建足迹”新闻发布会于周一,在福建博物院举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领衔的中外科学家团队宣布,在福建龙岩上杭龙翔恐龙足迹群发现的大型恐爪龙类恐龙足迹,是已知全球最大的恐爪龙类足迹,并建立了新的足迹属种——“英良福建足迹”。

哈勃望远镜探索“超新星工厂”UGC 9684:隔几年就能生产一个太阳

UGC 9684 位于 2.4 亿光年之外,因其定期产生超新星和新恒星而闻名,在最近的哈勃观测中因其动态特征和在天文研究中的重要性而备受瞩目。本周的哈勃图片展示的天体是螺旋星系UGC 9684,它位于距地球约 2.4 亿光年的宝瓶座。

科学家完成阿拉比卡基因组测序 为开发适应气候的咖啡品种创造可能

咖啡是世界上交易量最大的商品之一,而阿拉比卡咖啡是现有 130 多个品种中消费量最大的一种。它是由另外两个品种融合而成的:Coffea canephora(在巴西被称为 Conilon)和Coffea eugenioides。在过去十年中,世界上几乎所有主要商品都进行了参考基因组测序,但咖啡直到最近才加入这一行列。

太阳爆发强耀斑 究竟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影响?

5月5日,#未来三天有可能爆发M级甚至X级以上耀斑#登上热搜,网友纷纷留言表示“今天总是犯困、头疼”“手机信号不流畅,有关系吗”?

[视频]欧空局与NASA的太阳轨道器联手捕捉到太阳蓬松日冕的惊人细节

欧空局的太阳轨道器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帕克太阳探测器合作拍摄的太阳特写,揭示了太阳的动态磁场结构和极端温度。轨道器拍摄到了太阳从低层大气向温度更高的外冕过渡的过程。这些像头发一样的结构是由带电气体(等离子体)组成的,沿着磁场线从太阳内部出现。最亮的区域温度约为一百万摄氏度,而较冷的物质由于吸收辐射而看起来较暗。

研究人员提出一种在政府成本效益分析中评估生物多样性的新方法

一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在政府成本效益分析中评估生物多样性的新方法,强调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调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反映日益稀缺的情况和经济增长,从而有可能改变公共投资和法规的评估方式。

新研究所发现的模式推翻了酵母菌进化的传统观点

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rlotte)生物信息学助理教授阿比盖尔-莱维特-拉贝拉(Abigail Leavitt LaBella)共同领导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研究,该研究发表在著名的《科学》杂志上。这些发现对研究酵母进化的公认框架提出了挑战,并提供了一个极其丰富的酵母分析数据集,可能对未来的进化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量子模拟突破:原子间距缩小至50纳米

利用量子模拟器将原子尽可能紧密地排列在一起,有助科学家探索奇异物质状态,构建新型量子材料。传统上,这些模拟器捕获原子的间隔至少为500纳米。现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技术,突破了这一限制,将原子间距离缩小到原来的1/10,相距仅50纳米。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

科学家开发出更高效的从空气中捕捉淡水的新方法 灵感来自早餐麦片圈

从空气中捕捉淡水的更有效方法,可以从早餐麦片Cheerios中首次瞥见的运动现象中得到启发。卡萨克斯坦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观察到,当水滴从空气中凝结到涂有油的冷表面上时,水滴会开始一段复杂的舞蹈。这种运动类似于一种被称为"Cheerios效应"的过程,即漂浮的谷物由于表面张力而趋向于聚集在一起。

窥探宇宙尘埃:詹姆斯-韦伯望远镜正在寻找新生行星

行星形成于被称为原行星盘的尘埃和气体盘中,它们在原恒星的最后组装过程中围绕着中心原恒星旋转。尽管已经对几十个这样的星盘进行了成像,但迄今为止,只有两颗行星在形成过程中被捕捉到。现在,天文学家们正将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上的强大仪器对准原行星盘,试图找到有关行星形成方式的早期线索,以及这些行星如何影响它们的星盘。

NASA和波音公司将于明天发射首次载人太空任务"Starliner"CFT-1

经过多年的研发和准备,波音公司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准备好将其"Starliner"飞船飞往国际空间站(ISS)。Starliner定于明晚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太空站起飞。这次任务将正式标志着波音公司载人宇航任务的开始。在联合发射联盟(ULA)的阿特拉斯五号火箭升空后,NASA宇航员布奇-威尔莫尔和桑尼-威廉姆斯将乘坐该航班前往国际空间站。

史上首次!嫦娥六号要从月球背面“挖土”回来

4月份,中国航天显得前所未有的忙碌:刚刚发射了神舟十八号,又迎接神舟十七号返回地球,还发布了一套月球高清地质地图集。到了5月,刚刚发射的嫦娥六号,要从月球背面“挖土”回来。

Landsat 9卫星从太空捕捉色彩斑斓的郁金香盛开的荷兰春季盛景

2024 年春天,荷兰通过卫星图像展示了其美丽的花田,盛开的花季为荷兰的景观带来了鲜艳的色彩。每年 3 月至 5 月,荷兰部分地区都会变成生机勃勃的花海。2024 年春天,在荷兰景观的卫星图像中,可以看到缤纷绽放的花朵。

实验室中的内存解决方案可在高达600°C的温度下运行 有望在服务器中广泛应用

随着计算能力需求的不断增长,温度,尤其是板载内存的温度必须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而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解决方案。下一代服务器内存可能采用改良材料层,取代传统碳化硅并在极端温度下工作。

4条近地轨道同时运行 风云三号G星正式投入业务运行

5月1日,风云三号G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降水星”,正式投入业务运行。风云三号G星于2023年4月16日成功发射,是我国首颗低倾角轨道降水测量卫星,主要用于降水气候学研究以及灾害性天气系统降水监测,能提供全球中低纬地区降水三维结构信息。其成功发射使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同时业务运行晨昏、上午、下午和倾斜四条近地轨道民用气象卫星的国家。

NASA太阳动力学天文台捕捉到X1.6级强烈太阳耀斑爆发场景

美国东部时间2024年5月2日晚10点22分,太阳释放出强烈的太阳耀斑。

考古学家在墨西哥古玛雅球场地下发现祭祀用品

对于体育迷来说,芬威公园、温布利球场或温布尔登中心球场等地方几乎就是圣地,辛辛那提大学的考古学家在墨西哥古玛雅人建造的球场上发现了类似的崇拜证据,研究人员在墨西哥的一个古玛雅球场下发现了祭祀供品。

为什么圈养的大熊猫交配如此困难?科学家在它们肠道中发现原因

2015年,成都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为一只大熊猫举办了“百岁”生日。这只熊猫叫做盼盼,说是百岁生日,它的实际年龄只有30岁,只是大熊猫的这个年龄相当于人类的100岁了。

中国农科院从棉花中发现新型高效杀虫蛋白

记者5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了解到,该所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在棉花中发现了一种新型高效广谱杀虫蛋白,可以替代化学农药高效毒杀鳞翅目害虫,对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毁灭之河毁灭性洪水肆虐坦桑尼亚

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加剧,2024 年春季的暴雨导致坦桑尼亚鲁菲吉地区以及非洲东部其他地区发生严重洪灾。2024 年 4 月,南部非洲经历了长时间的干旱,而整个 4 月的暴雨则给包括坦桑尼亚、肯尼亚和索马里在内的非洲东部国家带来了严重的洪灾。据 4 月 26 日报道,在坦桑尼亚,洪水和山体滑坡导致数百人受伤,150 多人死亡,数千栋建筑物受损。肯尼亚和索马里的暴雨也引发了危险的洪灾,导致数万人流离失所,农田被淹。

物理学家创下原子量子计算机世界纪录:实现超过1000量子位

达姆施塔特大学(TU Darmstadt)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拥有超过1000个原子量子比特的量子处理器,标志着量子计算可扩展性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一突破可使量子比特在未来扩展到 10000 个,从而增强各种技术应用。

研究发现乌贼的出生时间会长期影响个体的交配策略

你的出生日期说明了什么?也许你觉得它揭示了你的性格,甚至你的命运。对于男性长枪乌贼来说,它可以告诉我们很多关于他们爱情生活的信息。雄性长枪乌贼根据其出生时间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一直如此。最新研究发现,雄性长枪乌贼孵化的日子决定了它一生中将采用哪种交配策略。较早孵化的长枪乌贼(Heteroligo bleekeri)会成为"厮混者",争夺交配机会。较晚孵化的鱿鱼则成为"潜行者",它们会使用更隐蔽的交配策略。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还在不断扩展 再次提高可靠性和精确性

伽利略是世界上最精确的卫星导航系统,借助SpaceX 发射的两颗新卫星扩大了其星座,再次提高了其可靠性和精确度。欧洲伽利略导航系统(Galileo)又有两颗卫星于北京时间4月28日(星期日)凌晨01:34/欧洲中部时间02:34由SpaceX 猎鹰9号(Falcon 9)发射升空。伽利略导航系统目前有 30 颗卫星在轨运行,正在扩大其星座,提高可靠性和稳健性,并最终提高精度,使全球数十亿用户受益。

如果5亿年以前地球磁场没有崩溃 生命还能够存在吗?

地球磁场对生命至关重要--没有磁场,太阳辐射就会使地球失去生机。但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如果磁场不是在 5 亿年前几乎完全崩溃,我们根本不会在这里出现。要使地球适宜居住,许多因素都必须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这颗行星不仅需要与太阳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还需要多岩、多水、含有适合生命存在的成分,当然还需要有强大的磁场,防止来自太阳和星际空间的危险辐射到达地球表面。

新型二维材料可以以惊人的精度改善先进系统和通信的光学调制

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的研究人员推出了一种新型二维材料,可改善先进系统和通信的光学调制。为了满足通信网络和先进光学系统对高效、可调谐光学材料的日益增长的需求,阿布扎比纽约大学光子学研究实验室(PRL)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出了一种新型二维(2D)材料,这种材料能够以极高的精度和最小的损耗操纵光线。

NASA正在资助一些看上去只会出自科幻小说的项目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资助一些似乎直接出自科幻小说的项目。就连美国宇航局的代表约翰-尼尔森也承认这一点,并称这些项目为"类似科幻小说的概念"。虽然不能保证这些项目一定会实现,但有些项目有朝一日可能会成为航天任务的一部分。

最新全球研究证实自然保护行动确实有效且成本效益比很高

最近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荟萃分析研究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有力的证据,证明自然保护工作是有效的。研究表明,扩大这些保护措施可以对阻止和扭转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产生变革性影响。这一危机有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崩溃,地球维持生命的能力下降,同时也会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

科学家终于能够解释南极海冰上存在巨大洞穴的原因

最近的一项研究通过详细说明造成南极海冰大面积开裂的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解释了南极海冰大面积开裂的形成原因。研究人员发现了南极洲周围海冰罕见开口背后缺失的一块拼图,该开口面积几乎是威尔士的两倍,发生在 2016 年和 2017 年冬季。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在太空中发现目前最大最复杂的分子

麻省理工学院在太空中发现的 2-甲氧基乙醇揭示了恒星形成过程中太空分子复杂性发展的新见解。教授布雷特-麦奎尔(Brett McGuire)小组的最新研究揭示了太空中存在一种以前未知的分子。

大连化物所开发出多电子转移高能量密度水系电池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先锋团队与研究员傅强团队合作,在卤素水系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开发了一种基于溴和碘元素的多电子转移正极,为高能量密度水系电池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在《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上。

重新认识碳:PNNL牵头绘制零排放未来的新路线图

在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PNNL)化学家温迪-肖(Wendy Shaw的领导下,一项由多个机构参与的研究工作为减少难以电气化的经济领域的排放绘制了新的路线图。这种多层面的方法包括开发非碳燃料、寻找非化石碳源,以及在碳进入循环后使其继续发挥作用,最好能使每个碳原子都有多种用途。

NASA好奇号漫游车发现远古火星上存在类似地球环境的迹象

美国宇航局"好奇号"漫游车发现的富含锰的砂岩表明,火星上的盖尔陨石坑曾经适宜人类居住。一个研究小组利用美国宇航局"好奇号"漫游车搭载的ChemCam仪器在火星盖尔陨石坑内的湖床岩石中发现了比通常含量更高的锰,这表明沉积物形成于河流、三角洲或古代湖泊的海岸线附近。这些结果发表在5月1日的《 地球物理研究杂志》上。

NASA与波音公司历史性的"Starliner"载人任务准备工作已接近尾声

波音公司的"Starliner"首次载人飞往国际空间站的准备工作已接近尾声,且下周一的发射极有可能遇到有利天气。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波音公司和联合发射联盟(ULA)的官员讨论了发射前的最后细节,将波音公司的"Starliner"(Starliner)飞船上的两名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这是"Starliner"的首次载人飞行。发射前新闻发布会在美国宇航局位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结束。

物理学家提出广义相对论的修正方案 解释引力在宇宙尺度上稍稍减弱的奇特现象

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了宇宙引力中潜在的"缺陷",从而解释了宇宙引力在宇宙尺度上的奇怪行为。

研究人员发现一颗明亮的脏雪球正在前往内太阳系:彗星 C/2023 A3

太阳系中有数量相当庞大的脏雪球 — 即由水冰和尘埃构成的彗星,其中有不少脏雪球来自柯伊伯带或更远的地方,它们的轨道周期非常长,因此有一部分脏雪球此前并没有被天体物理学观测到。

来自古老地外陨石的稀有尘埃粒子正挑战天体物理模型

科学家们在著名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发现,他们在一块古老的地外陨石中发现了一种罕见的尘埃粒子,为我们揭示太阳系外恒星的起源提供了新的线索。在科廷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小组在 LPI 大学空间研究协会的妮可-内维尔博士的带领下,利用原子探针断层扫描技术对尘埃粒子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以极高的精度深入研究了尘埃粒子的原子组成。

生物学家通过珊瑚追查海洋生物发光的古老起源

根据史密森尼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生物发光至少起源于 5.4 亿年前的一类海洋无脊椎动物 - 八射珊瑚。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院刊 B》上的这一研究成果,将动物发光特性的最古老出现时间记录向后推了近 3 亿年,有朝一日可以帮助科学家破解为什么产生光的能力会在最初就得到进化。

太阳爆发X1.6强耀斑 官方预报:未来三天可能出现地磁暴

据央视新闻5月3日消息,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今日发布太阳耀斑信息提示:北京时间2024年5月3日10时22分,太阳爆发了一个强耀斑(X1.6级)。该事件发生时我国处于白天,耀斑对我国上空电离层产生了影响。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将密切跟踪事件发展,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

50多天、11个飞行阶段、4个国际载荷……嫦娥六号任务设计周密、步步关键

此次嫦娥六号任务计划前往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进行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等工作,去发现并采集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月球样品。从火箭发射到嫦娥六号取到月背样品返回到地面,整个过程要经历50多天。专家介绍,这50多天,嫦娥六号任务设计周密,环环相扣、步步关键。

新研发的铁壳机器蜗牛可成群结队执行越野任务

尽管蜗牛行动迟缓、底部黏糊糊的,但它们却激发了一种新型机器人的灵感,这种机器人可能非常有用。成群的蜗牛机器人既可以独立行动,也可以联合起来执行原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NASA正在扩建沃勒普斯岛设施 希望以支持三倍数量的发射负荷

4 月 29 日一次内部会议的幻灯片和录音显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启动对其位于弗吉尼亚州瓦洛普斯岛(Wallops Island)设施的正式环境评估,以将该发射场的火箭发射授权次数增加近 200%。

嫦娥六号将开展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 在月背挖土到底有多难?

刚刚,嫦娥六号成功发射!此次嫦娥六号的目标是前往月球背面采集月球样品,并带回地球,这也将是人类首次开展月球背面取样返回之旅。那么在月球的背面“挖土”有什么不一样?此次又有哪些新难点?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在月球背面挖土这个事。

天文学家绘制太空管状地图:用“结”理论解开行星路径之谜

萨里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采用一种新颖的数学技术,绘制出类似地铁地图的高效路线,从而简化了太空任务规划。正如卫星导航让人们不再需要为回家的最佳路线争论不休一样,科学家们也开发出了一种新方法,可以为未来的太空任务找到最佳路线,而无需浪费燃料。新方法利用数学来揭示从一个轨道到另一个轨道的所有可能路线,而无需猜测或使用巨大的计算机能力。

嫦娥六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航天大红屏又来了,嫦娥六号发射圆满成功。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飞行,嫦娥六号探测器的两组太阳能帆板成功展开,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奔向月球(大约需要4天)。最初嫦娥六号原本是嫦娥五号的备份,在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后,它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将前往月球背面采集月球样品并带回地球,是人类首次开展月球背面取样。

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点火发射 嫦娥六号探测器启程“奔月”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正直播>>这次负责将嫦娥六号送入太空的长征五号是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这也是它继嫦娥五号任务后,时隔3年多,再次承担探月工程相关发射任务。

新发现的多肽可治疗难以治愈的细菌感染

中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研究员蕾妮-弗莱曼(Renee Fleeman)的任务是杀死耐药细菌,她的最新研究发现了一种疗法,可以穿透这类感染用来保护自己不受抗生素侵害的黏液。

量子气体显微镜QUIONE利用开创性的锶显微技术深入研究材料的微观特性

QUIONE是西班牙ICFO研究人员开发的一种独特的量子气体显微镜,它利用锶来模拟复杂的量子系统,并在原子水平上探索材料。它旨在解决当前计算能力无法解决的问题,并已展示了超流等现象。

大黄蜂的巢穴温度日渐走向极限 威胁着传粉昆虫的数量

世界各地的野生大黄蜂需要类似的巢穴温度,但它们正随着全球变暖导致气温升高,它们的巢穴可能会因温度过高而无法成长。由于气候危机,全球变暖导致世界各地气温升高--大黄蜂和人类一样,正在努力应对无法抵御高温的家园。科学家们在《蜜蜂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Bee 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新文章中指出,气温升高可能是导致全球大黄蜂数量下降的罪魁祸首。

SpaceX载人"龙"飞船移至国际空间站新端口 为波音"Starliner"空间站腾出空间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SpaceX Crew-8 乘员于 5 月 2 日在国际空间站上重新安置了载人"龙"飞船,以便为波音Starliner的即将到访腾出空间。

天文学家解开1936年猎户座FU戏剧性爆发之谜

ALMA对猎户座 FU 的观测揭示了过去气体流的引力吸积如何导致年轻恒星突然变亮,从而揭示了恒星和行星的形成过程。猎户座中一组不同寻常的恒星揭示了它们的秘密。猎户座 FU 是一个双星系统,1936 年首次引起天文学家的注意,当时中央恒星突然变得比平时亮 1000 倍。这种行为是垂死恒星的正常现象,但在像猎户座 FU 这样年轻的恒星中却从未见过。

“基因程序”让所有植物的祖先征服了旱地

我们现在知道了最早的陆生植物--古老的藻类是如何在数亿年前征服陆地地球,并为后来的所有生命奠定了(字面意义上的)基础。该书重点介绍了植物进化过程中引人入胜的遗传策略。大约 5.5 亿年前,第一批陆地植物从古老的藻类中迸发出来,来到地球上。这一一次性的进化事件被称为植物陆地化,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球的表面和大气层,使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其他陆地生物的发展成为可能。

长征五号火箭为啥也叫冰箭?官方科普

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号任务计划5月3日17时至18时实施发射任务,首选发射窗口瞄准17时27分。而负责将嫦娥六号送入太空的长征五号,是我国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这也是它继嫦娥五号任务之后,时隔3年多再次承担探月工程相关发射任务。

突破性研究表明小鼠能感知霓虹灯色彩扩散的错觉

研究首次表明,某种视错觉,例如霓虹灯色彩扩散对小鼠有效。这项研究也是首次结合使用电生理学和光遗传学这两种研究技术来研究这种错觉。对小鼠的实验结果解决了神经科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个争论,即大脑中哪一级神经元负责对亮度的感知。

卫星图像演示“春雨贵如油”:一场雨让多纳纳国家公园生态判若两地

2024 年春季的大雨为西班牙干旱的多纳纳国家公园带来了暂时的缓解,促进了湿地的恢复和野生动物的繁衍,但长期的水资源问题依然存在。2024 年春季,西班牙多纳纳国家公园的受保护湿地摆脱了持续干旱。3 月下旬的降雨帮助淹没了沼泽,填满了临时小池塘,并使这一独特栖息地的植被得以恢复。

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 嫦娥六号首选发射窗口瞄准今日17时27分

今天国家航天局发布最新消息,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开始加注液氧低温推进剂,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号任务计划5月3日17时至18时实施发射任务,首选发射窗口瞄准17时27分。发射窗口是指适合火箭发射的时间范围。

NASA Artemis II 猎户座飞船完成关键的月球任务电磁测试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阿特米斯二号(Artemis II)任务的猎户座(Orion)航天器成功进行了电磁测试,以确认其为月球任务做好了准备。4月26日星期五,工程师们在位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尼尔-A-阿姆斯特朗操作和检修(O&C)大楼内完成了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阿特米斯二号(Artemis II)任务的"猎户座"乘员舱和服务舱的一系列电磁测试。

NASA研究极地热逃逸的PREFIRE任务即将发射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火箭实验室(Rocket Lab)计划在2024年5月22日(星期三)之前完成该机构PREFIRE(远红外极地辐射能量实验)任务的两次发射中的第一次发射,该任务旨在研究地球极地地区的空间热损失。在 PREFIRE 任务中,两颗立方体卫星将在两次不同的飞行中搭载该公司的电子火箭从新西兰马希亚的 1 号发射场发射升空。每次发射将携带一颗卫星。

为猎户座登月飞船设计的隔热罩出现脱落穿孔现象

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太空发射系统(SLS)火箭搭载猎户座飞船升空,启动阿尔忒弥斯1号任务和阿尔忒弥斯计划一年多之后,NASA监察长办公室的一份报告分享了飞船隔热罩的新图像。在猎户座登陆地球后不久,NASA 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团队发现飞船的隔热罩意外受损。随后,NASA 又发布了一些最新消息,最近一次是在上周的一次会议上,NASA 的一位官员透露,该机构仍在努力确定损坏背后的原因。

“绿巨人”蜥蜴揭开基因带来进化适应的秘密

在物种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身体形状、颜色和行为往往会一起进化。瑞典隆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地中海附近发现的一种大型、翠绿色、好斗的普通壁蜥身上研究了这一现象。他们发现,一种独特的细胞类型可能在这种联合进化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天文台刚刚在智利启用

经过 26 年的规划和建设,东京大学阿塔卡马天文台(TAO)于本周二正式启用。它坐落在智利阿塔卡马沙漠18500英尺高的Chajnantor山上,6.5米长的TAO光学红外望远镜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望远镜。

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号任务计划5月3日实施发射

5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最新消息,经工程任务指挥部综合研判决策,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号任务计划5月3日实施发射。发射窗口是指适合火箭发射的时间范围。此次任务在综合考虑地月位置关系等因素基础上,工程团队应用“窄窗口多轨道”发射技术,为火箭在5月3日和5月4日连续两天、每天50分钟的窗口内,共设计了10条奔月轨道,确保任务能顺利进行。

巨型星系爆炸高分辨率地图揭示宇宙污染的动力学

天文学家绘制了第一张附近星系大规模爆炸的高分辨率地图,为了解星系之间的空间如何受到化学元素污染提供了重要线索。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对室女座星系团附近的 NGC 4383 星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气体外流,光从一侧到另一侧需要 2 万年的时间。这一发现于 4 月 22 日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杂志上。

NASA对地球河流进行的新的全球核算揭示了大量用水的“指纹”

这种估算河流蓄水量和排水量的新方法还能识别出具有密集用水"指纹"特征的区域。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研究对地球河流的水量、流入海洋的水量以及这两项数据随时间的波动提供了新的估算--这对了解地球的水循环和管理淡水供应至关重要。

强力形状记忆粘合剂让蜘蛛侠都汗颜

一项新的突破可以让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获得蜘蛛侠的爬墙能力。新加坡的科学家用一种形状记忆聚合物制造出了一种牢固且可重复使用的粘合剂,只需通过改变温度就能粘住或脱离物体表面。

时速5000英里的狂风:韦伯绘制极端系外行星WASP-43b的天气图

WASP-43 b 夜间多云,白天晴朗,赤道风以每小时 5000 英里的速度在行星周围呼啸。有时候 , 找不到的东西和找到的东西一样令人兴奋和有用。以热木星WASP-43 b 为例。这个被潮汐锁定的世界有一个炙热的、永久的白天和一个略微凉爽的夜晚。

NASA宇航员准备搭乘波音公司的"Starliner"进行历史性的夜间发射

宇航员布奇-威尔莫尔(Butch Wilmore)和苏尼-威廉姆斯(Suni Williams)正准备搭乘波音公司的"Starliner"飞船前往

科学家在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发现前所未见的微生物地下栖息地

历史上,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干旱土壤被认为是没有生命的。然而,由德国地球科学研究中心(GFZ)的卢卡斯-霍斯特曼(Lucas Horstmann)和德克-瓦格纳(Dirk Wagner)领导的一组研究人员,与柏林工业大学和智利安托法加斯塔大学的同行合作,现在在最干旱的地区之一发现了一个以前未知的地下栖息地。

先进的RheEnergise HD Hydro 500 高密度液体能源示范项目获准建设

RheEnergise 的 HD Hydro 500 千瓦示范项目不久将在矿业公司 Sibelco 位于英国德文郡普利茅斯郊外 Cornwood 的工厂开工建设。这个非凡的项目有望为没有大山的广大地区提供零碳储能,其输出功率是水基水电的 2.5 倍。一个试点电站已经获得批准,随后将开展全尺寸、电网规模的项目。

嫦娥六号完成发射前最后一次系统间全区合练

据报道,随着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号月球探测任务进入倒计时,文昌航天发射场于5月1日上午成功组织了发射前的最后一次系统间全区合练。此次合练标志着嫦娥六号已全面完成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计划于5月3日择机实施发射。

贵州发现新物种北盘江凤仙花:生长在海拔1300米湿地 约有5100株

近日我国植物学家在贵州北盘江流域盘州市境内进行科考时,意外发现了一种凤仙花科植物的新种。经过深入研究和形态学及分子对比,这一新种被正式命名为“北盘江凤仙花”,其研究成果已于4月30日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Keys上。

研究人员用更快的引力波探测技术揭示宇宙奥秘 反应时间仅需30秒

由明尼苏达大学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推进了引力波探测技术,在探测到引力波后30秒内发出警报。这种快速通知系统有助于研究中子星和黑洞以及重元素的产生。一项新的研究将改进对引力波--空间和时间中的缺陷的探测。明尼苏达大学双城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科学家与一个国际团队共同领导了这项研究。

科学家揭示让雪闪闪发光的真正原因

人们可能会认为,雪是所有东西中最容易描述的:它冰冷、洁白,像毯子一样覆盖着大地。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但马蒂厄-阮(Mathieu Nguyen)说:"很多。"他刚刚通过了位于格约维克的挪威科技大学(NTNU)关于雪的光学特性的博士论文答辩。

NASA要求私营航天公司就火星任务支持角色进行研究

火星探索一直以来都是国家航天机构的专属领域,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试图改变这种状况,将十几项研究任务授予私营公司,作为未来火星任务商业支持的前奏。

NASA先进复合太阳帆任务成功与地面建立通信联系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先进复合太阳帆系统已成功地与地面运营商建立了通信联系,并正在测试可彻底改变太空旅行的创新太阳帆技术。该系统于4月23日搭乘火箭实验室的电子火箭发射升空,现已与地面操作人员建立连接。这颗卫星正在测试下一代太阳帆技术,该技术利用太阳光的力量推动航天器,任务的结果将推动未来的太空旅行,扩大我们对太阳和太阳系的了解。

科学家用合成生物学和三维打印技术打造可编程的生命材料

科学家们正在利用细胞制造能够生长、自我修复甚至对环境做出反应的新型材料。这些固体"工程活体材料"是通过将细胞嵌入无生命的基质中制成的。今天,研究人员在《ACS 中央科学》(ACS Central Science )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用三维打印技术打印出了一种含有植物细胞的生物墨水。这种材料的应用可能包括生物制造和可持续建筑。

嫦娥六号宣布5月3日发射 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

据“中国的航天”公众号,经工程任务指挥部综合研判决策,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号任务计划5月3日实施发射。目前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任务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执行此次发射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即将加注推进剂。

韦伯太空望远镜揭示标志性马头星云的隐藏层次

韦伯的新视角聚焦于星云独特结构的照明边缘。在美国宇航局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NASA's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拍摄的新红外图像中,马头星云正在宇宙舞台上翩翩起舞。韦伯望远镜的近红外相机(NIRCam)和中红外光谱仪(MIRI)对马头星云的"鬃毛"进行了极度特写,展示了一个动态区域,从星云内大部分中性、温暖的气体和尘埃区域(蓝色表示)过渡到周围炙热的电离气体区域(红色表示)。

神十七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航天员带回31.5公斤太空特产

4月30日17时46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而中国空间站第六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七号飞船顺利返回。

Landsat 8 从太空拍摄多瑙河畔的罗马尼亚油菜地

当油菜籽或菜籽植物开花时,农田就会铺上一层黄色的地毯。罗马尼亚南部的绿色农田里,一排排看似油菜籽或油菜花的植物绽放,染上了一层黄色。2024 年 4 月 12 日,大地遥感卫星 8 号(Landsat 8)上的陆地成像仪(OLI)在奥尔特河和多瑙河交汇处附近捕捉到了这些色彩斑斓的景象。

天文学家解释了富勒烯的太空新源头

富勒烯是一种大型复杂的碳分子,以其耐久性而闻名。它们的原子排列成三维球形结构,具有六边形和五边形交替排列的特点。就 C60 富勒烯而言,这种排列类似于足球,而就 C70 富勒烯而言,则类似于橄榄球。

神十七航天员平安抵京 进入隔离恢复期

4月30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全部安全顺利出舱,健康状态良好。据“我们的太空”官微,神十七航天员乘组于5月1日乘坐任务飞机平安抵达北京。

专门的扫描激光器可帮助海关人员区分猛犸象与非法象牙

虽然长毛猛犸象早已不复存在,但挖掘出来的象牙却作为被禁象牙的合法替代品继续存在。科学家们现在可以用激光来区分这两种材料,希望能减少偷猎者的收入来源。

含孢子的加强型塑料进入垃圾填埋场后还会吃掉自己

塑料污染是我们最紧迫的环境问题之一,科学家们展示了一种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在塑料中植入了吃塑料的细菌孢子,当塑料被丢弃到垃圾填埋场时,这些细菌孢子就会被激活,在五个月的时间里,90%的塑料都会被生物降解。更神奇的是,这实际上使塑料在使用过程中变得更加坚韧和牢固。

门户空间系统公司推出超移动航天器Supernova

固定航天器的时代可能很快就会结束。门户空间系统公司(Portal Space Systems)是一家由推进专家杰夫-索恩伯格(Jeff Thornberg)领导的公司,该公司希望通过其超移动"超新星"卫星总线,帮助太空运输迎来新的复兴。可以把它看作是机动性即服务(manuverability-as-a-service)--一种可以在数小时内将卫星从低地球轨道转移到地球静止轨道的技术。

神舟十七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倾倒状态落地、舱门已开

据央视新闻报道,刚刚,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神十七返回舱呈倾倒状态,舱门已打开。据悉,如果是直立状态,还需有一个架子才能帮助航天员出舱。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乘组的3名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入驻中国空间站,在轨驻留6个月左右。

霸王龙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聪明 智力大概跟鳄鱼差不多

虽然我们不喜欢说死人的坏话,但新的生理分析发现,恐龙之王不是那么聪明。去年又研究曾将霸王龙的大脑和神经元组成比作灵长类动物。对于灭绝已久的恐龙来说,这一两年可不好过。首先,学界对它们的牙齿提出了质疑,发现那些标志性的大颚很可能更小,而且藏在嘴唇后面;现在,一个由古生物学家、行为科学家和神经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得出结论, 霸王龙并不比普通蜥蜴或鳄鱼更聪明。

波音公司的载人Starliner飞船即将发射升空

经过十多年的研发与延误,波音公司的"星际客机"载人飞船即将发射升空,现在就让我们回顾一下 CST-100 Starliner。CST-100 Starliner 最初构想于 2010 年,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商业乘员运输能力(CCtCap)合同的资助下,CST-100 Starliner 成为了往返国际空间站(ISS)运送货物和乘员的新型航天器的两个竞争者之一。

科学家创造人工突触 搭配水和盐制造出一种类脑计算机

乌特勒支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与韩国Sogang大学的实验物理学家一起,成功地制造出了人工突触。这种突触在水和盐的作用下工作,首次证明了使用与我们大脑相同介质的系统可以处理复杂的信息。相关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工程师们首次证明桥梁和避难所等承重结构可以用折纸模块来建造

可折叠的厚板折纸带来了无限可能。密歇根大学的工程师们首次证明,桥梁和避难所等承重结构可以用折纸模块来建造。这些多用途组件能够紧凑折叠并变形为各种形状。这项技术的进步可以帮助社区快速重建在自然灾害中受损或被毁的设施和系统,或在包括外层空间在内的以前被认为不切实际的地方进行建设。这项技术还可用于需要快速建造和拆卸的建筑,如音乐会场馆和活动舞台。

研究发现30亿年前的地幔温度升高热使地球地壳“年轻化”

人们对几十亿年前的地球大陆地壳的性质和演变知之甚少,因为陨石坑或岩石圈中年龄超过 20-30 亿年的稳定区域相对罕见。来自火成岩锆石分子的信息让研究人员对地球内部的运作有了新的认识。

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可以弯曲并浸泡在水中的太阳能电池

有机光伏技术的潜在用途之一是制造可穿戴电子设备--例如,可以贴在衣服上监测医疗设备的设备,而无需更换电池。然而,研究人员发现,要想在不使用额外层的情况下实现防水功能,难度很大,因为这最终会降低薄膜的柔韧性。理化学研究所新兴物质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及其合作伙伴创造出了一种柔韧、防水的有机光伏薄膜。这种创新薄膜可以将太阳能电池集成到衣服中,即使在雨淋或水洗后也能保持功能。

神舟十七号乘组已顺利离开空间站 将择机再入返回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已成功分离。后续,将在地面指令控制下择机再入返回,在东风着陆场着陆。日前神舟十七号、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轨举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

科学家发明几乎100%可回收的电路板 在拆卸时会变成果冻状

一种新型印刷电路板(PCB)可大幅减少最终被填埋的电子垃圾数量。虽然大多数印刷电路板难以回收利用,但这种印刷电路板并非如此,它在必要时可以部分变成可重复使用的果冻。除其他组件外,印刷电路板通常包含一层不导电的玻璃纤维,作为芯片、电阻器和变压器等电子零件的基板。玻璃纤维又由两种成分组成--玻璃纤维编织物和环氧树脂,这两种成分很难相互分离。

加载中...

精彩评论

全部展开

CBer 热度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