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政府近日采取新措施,针对从国外返回的移动用户实施最长24小时的移动互联网访问封锁。官方称,此举旨在防止乌克兰无人机利用俄罗斯SIM卡进行导航。据俄罗斯数字发展部介绍,SIM卡若在连接国外网络后再次接入俄罗斯本地网络,会被自动禁用,直至用户确认其属于真实用户、而非无人设备。用户可通过验证码认证或致电运营商客服等方式提前恢复访问。

这一系统基于网络层面自动检测漫游行为,并在设备重新认证本国运营商网络时,暂时隔离流量。后台确认过程类似于反欺诈系统,认证完成后才会解除限制。官方将这一措施描述为“安全缓冲区”,防止SIM卡被集成进“敌对的远程操控设备”。
该措施在边境地区造成了意外干扰。由于信号重叠,许多当地用户的设备常常自动切换至外国运营商网络,结果即使未实际跨境也丢失了服务。官方建议居民关闭自动漫游功能,并手动锁定至国内运营商以避免被系统误判。
连通性问题在莫斯科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地区尤为突出。自今年秋季因无⼈机袭击变电站和燃料库以来,当地移动数据受限情况屡见不鲜。
地方官员称,这一措施是由莫斯科下达,只有联邦政府有权解除。地区领导人在公开声明中强调,这属于战争期间的必要措施,限制将持续至“威胁被彻底消除”。
这一“断网”政策也是俄罗斯强化由联邦安全局(FSB)统一管控电信网络努力的一部分。相关立法修订案若通过,将赋予FSB在出现“新兴威胁”时有权直接下令中断服务,无需通过民用监管部门。
尽管期间许多大型服务平台(如Yandex、VKontakte、Odnoklassniki、Gosuslugi及Ozon、Wildberries等电商)仍可访问,但一些独立服务和加密消息应用则遭遇限速或临时封禁。今年早些时候,政府还宣布将限制Telegram、WhatsApp等平台的语音通话功能,以打击数字诈骗,但这与其他战时措施同步进行。
然而,电信分析师与数字权利团体对该政策的技术依据提出质疑,指出大部分乌克兰无人机实际上依赖GPS、GLONASS或内部导航系统,而非移动网络。Access Now等组织认为,这一举措更多的是地方官员表忠心的象征而非真正的反无人机防御手段。
自5月以来,俄罗斯多地在遭受无人机袭击后,将切断移动网络作为首要应急措施。能源设施、机场和被认定为“战略设施”的工业园区附近经常出现局部网络中断,形成了俄罗斯西部与中部大范围的断网拼图。
这些措施意味着全国通信网络正日益处于国家直接监管之下。当前,返回俄罗斯的旅客仍将面临自动断网及用户核查的等待期,这也反映出俄政府在战时不断强化对数字通信的管控新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