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团队指出,这些放电发生在火星近地表、尘埃高度集中的区域,且通常出现在最强风速的大约前三成时段,说明强风卷起并摩擦尘粒是产生电荷的关键条件。
毅力号上的 SuperCam 麦克风可以记录声音数据和电磁干扰信号,研究人员从约28小时录音中筛选出55个疑似电放电事件,其中7次完整记录到“电子脉冲 + 衰减振铃 + 微小音爆”的特征波形。

根据其中6次事件的声学分析,多数放电能量非常微弱,仅约0.1至150纳焦;另一件能量较大,约40毫焦,推测可能是火星车本体积累电荷后向地面放电。
火星上的这种微型放电现象与地球常见的云地闪电有所区别,地球上一道典型闪电的能量大约在十亿焦耳量级,远远大于火星上观测到的纳焦到毫焦级小放电。
虽然能量差距巨大,但这一结果表明,在火星这种稀薄、干燥且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气氛中,沙尘活动同样可以有效产生和释放电荷,从而证实了此前关于“火星有电活动/类闪电”的理论模型。

研究者认为,这一发现将影响未来火星探测器、居住设施等工程设计,因为需要考虑沙尘引发电放电对设备和人员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干扰。
从行星科学和天体生物学角度,这些电放电也会参与火星大气中的化学反应,一些关于“闪电促进原始地球化学、帮助生命起源”的假说,现在可以在火星环境下被纳入评估,为判断火星过去或现在是否具备适合生命化学条件提供新的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