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猫、狗甚至鲸鱼会患上人类疾病?

2025年11月11日 22:36 次阅读 稿源:cnBeta.COM 条评论

最新研究显示,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癌症、关节炎)正日益在从家养宠物到野生动物等各类动物群体中流行,而人类活动对此现象负有极大责任。如今,狗、猫、奶牛、海龟等动物都在经历癌症、肥胖、糖尿病及关节退化等健康难题。

理解这些非传染性疾病(NCDs)增长的原因,不仅关乎动物福祉,对人类健康同样至关重要。然而,目前针对动物慢性病的跨学科综合研究仍十分有限。

发表在《Risk Analysis》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为科学家监测和管理动物慢性病提供了全新的理念框架。该研究由雅典农业大学的动物科学家Antonia Mataragka领导,提出了一套基于证据的风险评估体系,指出人类和动物正面临类似的慢性病暴发,呼吁加强公共卫生关注。

通过分析大量关于动物NCDs的文献数据,研究发现疾病的生物及环境驱动力广泛存在。其中,遗传易感性尤为关键:由于人为选择性育种,某些动物群体罹患糖尿病和心脏瓣膜病等风险升高。例如,专为特定外貌繁育的纯种猫狗和高产牲畜,其疾病发生率远高于一般种群。

环境压力亦会加剧疾病风险。不良饮食、缺乏运动、长期压力等,已被证实为跨物种的重要致病因素。

研究列举了多种动物慢性病激增的典型案例。例如,超半数的宠物猫狗存在肥胖问题,并直接导致猫糖尿病病例上升;集约化养殖的猪有约20%会发展为骨关节炎;在水生动物中,白鲸常见胃肠道癌症,养殖大西洋三文鱼出现心肌病综合征。在遭受工业污染(如多环芳烃、PCB)影响的河口生态中,野生动物的肝肿瘤发病率高达15%-25%。

Mataragka指出,生态系统的剧烈扰动是推动疾病流行的重要原因。城市化、森林砍伐和气候变化等人类活动加剧了有害环境暴露。海洋变暖与珊瑚退化已被证明与鱼类和海龟肿瘤增加相关。与此同时,热应激和城市污染也在推动宠物、鸟类等哺乳动物的肥胖、糖尿病和免疫系统异常。

“随着环境变化加速疾病爆发,动物慢性疾病早期诊断体系的缺失造成疾病侦测严重滞后。”Mataragka强调,“虽然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类NCD死亡率有详实统计,针对动物的类似数据却极为匮乏。这凸显了加强兽医健康监测及基础研究的迫切性。”

研究对多物种NCD流行率进行了量化分析,并系统梳理了致病风险因素。论文建议从个体、群体(牧群)、生态系统和政策四大层面进行预防和干预。结果显示,污染、栖息地丧失、膳食失衡、气候压力等均显著提升动物罹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Mataragka提出的监测框架融合了“同一健康”(One Health)与“生态健康”(Ecohealth)两大理念,强调人类、动物与环境福祉的紧密关联。模型揭示,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促使各类生物发生相似慢性病。

她希望,这一跨领域框架能推动更统一的人与动物及环境健康监控,实现早期疾病预警,减少各类生命体的慢病负担。

编译自/ScitechDaily

对文章打分

为何猫、狗甚至鲸鱼会患上人类疾病?

1 (50%)
已有 条意见

    最新资讯

    加载中...

    编辑精选

    加载中...

    热门评论

      招聘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