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似“稳定”的地区并非总能免受地震影响?

2025年11月11日 15:37 次阅读 稿源:cnBeta.COM 条评论

近日,乌得勒支大学的研究人员揭开了看似稳定地区也会发生地震之谜。研究发现,长期休眠的断层经过数百万年,会逐渐恢复强度,并在条件具备时积蓄压力,直到突然发生断裂,引发地震。这类浅层地震往往与人类活动有关,且可能造成严重破坏。好消息是,压力一旦释放,断层会恢复稳定,不会再次以相同方式破裂。

美国犹他州、法国苏尔兹苏福雷,以及荷兰格罗宁根等地,凭常规地质理论,浅层断层在发生位移后会不断增强,后续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应当降低。然而,这些本应安全稳定的地区却仍发生地震。乌得勒支大学研究人员对此展开了调查。研究成果显示,数百万年未活动的断层可以悄然积累压力,直至某一时刻突然释放。这一发现对地热能源、能源储存等地下技术的选址意义重大。

指导研究的伊洛娜·范·丁特博士介绍:“断层几乎无处不在,浅层断层通常很稳定,我们预期不会发生强烈运动,但实际上,在人类活动较多的浅地壳区,震动事件时有发生。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断层在增强后却突然转弱并释放出能量呢?”

许多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地震都发生在静止了数百万年的断层上。随着时间推移,断层两侧的岩石表面缓慢“愈合”,变得更强、更难移动。这种逐步增强却也埋下了隐患:一旦有外力触发,断层可能加速位移,最终导致地震。

全球自然地震和人为诱发地震分布图显示,自然地震多发生在深层,而人为地震则集中在浅层,如能源注入、提取等工业活动区域。

这些地区往往缺乏严重地震史,因此基础设施和建筑物普遍未按防震标准设计。而浅层地震距离地表较近,摇晃更为剧烈,对社区的造成损害也更大。

值得庆幸的是,该类型地震通常为一次性事件。压力释放后,断层重新趋于稳定。“这意味着在这种区域,只要人类活动停止,地震强度和最大可能震级会逐渐减少。”范·丁特表示。断层破裂后,表面变得更易滑移,起到了阻挡大地震蔓延的作用,从而降低了整体风险。

这些发现对于未来的地下项目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显示,即便是在传统意义上稳定的区域,也可能发生地震,但同一断层只会发生一次大地震。之后,通过地震或缓慢滑移,断层会逐渐稳定。因此,了解断层移动的快慢和“断层愈合”过程,对于预测和管理地震风险至关重要。

乌得勒支大学科研团队正通过新计算模型,进一步评估一次性地震风险,助力实现地下空间更安全、更可持续的利用。

编译自/ScitechDaily

对文章打分

为什么看似“稳定”的地区并非总能免受地震影响?

1 (50%)
已有 条意见

    最新资讯

    加载中...

    编辑精选

    加载中...

    热门评论

      招聘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