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引力波首次被探测到,而就在近日,科学家们捕捉到了迄今最清晰的引力波信号,并证实了史蒂芬·霍金的著名预测。借助升级后的LIGO等探测器,研究人员观测到十亿多光年外两个黑洞的碰撞。这一宇宙剧烈事件产生的时空涟漪如此精准,科学家们形容自己“听到”黑洞如同宇宙钟声般的振动。

2015年9月14日,科学家首次确认来自1.3亿光年外两个黑洞合并事件的微弱引力波信号。该信号穿越了13亿年宇宙才抵达地球。引力波是爱因斯坦百年前提出的理论预言,但直到那一天,人类才用LIGO的双探测器记录到真正的引力波,并在2016年对外宣布,获得了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如今,美国汉福德和路易斯安那的LIGO观测站联手意大利Virgo探测器和日本KAGRA,共同组成全球引力波探测网络LVK。迄今,该网络已发现超过300次黑洞和中子星合并事件,仅2025年观测期的候选事件就多达230次,成绩斐然。这些进展均得益于更为先进的量子精密仪器,使得LIGO和Virgo可探测到比一根头发细700万亿倍的空间扰动。

此次最清晰的信号来自2025年1月14日的黑洞合并事件GW250114。其与首次GW150914事件类似,两个黑洞质量都为太阳的30至40倍,距离地球约13亿光年。但经过十年技术进步,GW250114信号在仪器噪音极大降低后呈现得格外清楚。
该信号为检验霍金1971年提出的“黑洞面积定理”提供了迄今最佳的观测证据。该定理认为黑洞总表面积不会减少。两个黑洞合并后,表面积应增加,尽管会因能量以引力波形式损失而略有减少,但总面积必然增长。此次研究发现初始黑洞总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合并后增至约40万平方公里,清楚证实了霍金的理论。
合并过程进入所谓“回响”阶段时,新的黑洞会像钟被敲响一样振动。研究人员首次清晰测量到这一阶段,通过分析引力波不同频率模式,精确计算出最终黑洞质量和自旋,从而推算面积变化。更进一步的分析还为广义相对论模型进行了极为严格的测试。
LVK网络十年来还发现了众多宇宙合并事件,包括中子星碰撞(如2017年著名的黄金喷发事件),首次黑洞-中子星碰撞,不对称质量合并,以及迄今发现的最大质量的黑洞碰撞等,不断刷新人类对宇宙认知的边界。
未来,科学家们希望借助欧洲新一代“爱因斯坦望远镜”和美国“宇宙探险者”等更大规模探测器,把人类对宇宙早期黑洞合并乃至宇宙起源的“回响”推向更远的空间和时间深处。
“如今是引力波研究的黄金时代,全球合作已让我们能探索黑暗宇宙的奥秘。”欧洲引力天文台负责人马西莫·卡皮内利教授表示,“更大规模的新探测器已经在筹备中,我们有信心迎接未来的挑战。”
编译自/ScitechDai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