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一个月掉粉近70万 小米市值较高点蒸发超5500亿港元

2025年11月27日 13:52 次阅读 稿源:雷达财经 条评论

近日,全国首例针对小米汽车“未交车催收尾款”的购车纠纷案迎来了一审判决。据多家媒体报道,此次案件系小米海口公司2024年12月单方面安排车辆下线,并要求消费者在收到付款通知后7日内付清尾款,由于未能验车且自身资金周转问题,该消费者未支付尾款,小米汽车遂取消订单并没收5000元定金,双方由此产生纠纷。


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本案中小米汽车相关格式条款“不公平、不合理”,应认定无效,且其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故判决小米海口公司须双倍返还购车定金10000元。

上述案件并非月内小米汽车首个司法纠纷。11月24日,小米汽车“挖孔机盖”涉嫌虚假宣传案件进行了开庭质证。

小米方面在此前临时提交的证据中表示,雷军曾多次表达“不建议购买”,且已删去微博中关于轮毂散热的相关表述,“不应视为对消费者的误导”,“非故意虚假宣传”。这被一些媒体解读为小米法务“背刺”雷军。

值得关注的是,雷军遭遇了“口碑危机”。灰豚数据显示,近一个月雷军掉粉69.9万。


与此同时,小米市值出现下跌,最新市值较年内高点缩水超5500亿港元。

未验车先催款,小米汽车被判赔双倍定金

雷达财经获悉,近日,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小米汽车“未交车先结清尾款”案件,判决小米相关公司向涉事消费者返还双倍购车定金,共计10000元。

据悉,本案可回溯至2024年7月。彼时李女士(化名)在海口试驾了一辆31.89万元的霞光紫SU7 Max后,通过小米汽车APP支付了定金5000元。

同年10月,因资金周转问题,李女士与小米客服协商后达成一致:李女士可延期提车,订单将为其保留360天(从定金支付之日起计算),李女士在此期间可随时申请排产。

然而,一个多月后,小米海口公司却单方面要求李女士在7日内付清全部尾款31.39万元。由于无法在短期内筹集到全部资金,且未曾进行过验车,故李女士没有支付尾款。随后小米取消订单且不予退还前述5000元定金。

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小米海口公司依据格式条款,要求消费者在未验车、未交付的情况下,收到通知付款后7日内需支付尾款,逾期则取消订单且不退还定金,该行为实质上加重消费者的付款义务,同时变相限制了其对车辆质量进行核验的主要权利,存在关于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形。

法院还指出,小米汽车官方曾明确答复网友“支持验车后付尾款”,该官方答复构成消费者订立合同的重要信赖基础。

而在案件中,小米海口公司却坚持要求原告限期付款后才能排产,否则取消订单并没收定金,其行为与宣传相悖,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实质性剥夺了原告作为消费者验车权利、加重付款义务。因此,《小米汽车购买协议》中相关格式条款“不公平、不合理”,应认定无效。

此外,法院认为小米海口公司在与李女士就车辆延后排产达成一致后,在李女士未通知排产的情况下,对其订购的车辆主动安排下线生产,同时要求一次性付清购车尾款,已经违反了双方达成的补充约定,构成违约。

最终,法院判决小米海口公司须于该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向李女士双倍返还购车定金10000元;小米海口公司母公司小米景明科技有限公司对上述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挖孔机盖”案开庭,小米法务“背刺雷军”?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案件并非小米汽车本月内唯一司法纠纷。今年11月20日,小米SU7 Ultra“挖孔机盖”涉嫌虚假宣传案在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进行开庭质证。

此次案件源于今年5月的宣传争议。小米汽车曾宣称,选装价4.2万元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完全复刻了原型车设计。

然而,有消费者购车后发现,其选装的碳纤维挖孔机盖的实际功能与宣传不符,质疑小米汽车虚假宣传,并提起诉讼。

据红星新闻,此案本于11月10日开庭,但小米方面临时提交了84页、14组新证据,致使案件推迟到20日开庭质证。

据小米民事答辩状,其法务团队表示,挖孔机盖版与普通量产版相比,取消了前背箱,符合雷军微博“内部结构改了”的事实,且据《气动力风洞试验报告》,小米SU7 Ultra发动机盖开孔可降低前轴、后轴升力系数Clf0.002、Clr0.002,增大风阻系数Cd0.001,因此具备气流导出和辅助前舱散热功能,非虚假宣传。

同时,由于量产版小米SU7 Ultra在保险杠两侧设有轮毂散热风道,所以无论是否挖孔,其轮毂散热功能确实存在。

对此,有维权车主却不认可,指出真风道带来的Cd数值变化应该是0.x级的,且上述《气动力风洞试验报告》小米在5月16日已经取得,却从未向他们展示。

而在庭审中,小米方面还指出,雷军曾在发布会和直播中多次称“不建议购买”挖孔机盖版本,且经工程师指正,已在8小时后删去了微博中“双风道直接导向轮毂,支持轮毂散热”的表述,因此,其内容“未显著偏离事实并做了及时更正,非故意虚假宣传”,“不应视为对消费者的误导”。

有网友则表示,小米法务的上述辩论,可解读为“雷军不懂车,乱发微博,提醒后改了”。


另外,小米法务团队提到,挖孔机盖的选装价仅为4.2万元,非消费者购车的决定性因素,且“挖孔机盖”“可街可赛”等宣传广告内容未写入合同,不存在违约。

同时,小米方面辩称,本案购车协议的乙方为南京小米景明科技有限公司,其与小米景明科技有限公司和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都是独立的法人,不承担连带责任。

天眼查信息显示,南京小米景明科技有限公司为小米景明科技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均成立于2023年,股权穿透后,二者的实际控制人为XiaomiH.K.Limited。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9月10日,南京市秦淮区消防救援大队对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大明路276号的南京小米景明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核查时,发现展销厅未经消防救援机构许可,擅自投入使用,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五条的规定,给予南京小米景明科技有限公司责令停止使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大明路276号的4S店和30000元整的行政处罚。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小米集团成员,位于北京市,是一家以从事汽车制造业为主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及实控人为雷军。

小米三季度营收环比下降,市值较高点大幅缩水5559.54亿港元

虽然小米近期屡次卷入争议,但公司交出的财报却颇为亮眼。

11月18日晚,小米集团公布了2025年三季度业绩报告。公司当季总营收为1131.21亿元,同比增长 22.3%;经调整净利润113.1亿元,同比增长80.9%。

其中,智能电动汽车及AI创新业务收入达290.1亿元,同比增长199.16%,成为增速最快的板块。


上述三季报指出,今年第三季度,小米共交付新车超10万辆,同比增长173.43%,取得营收283亿元,同比增长率达197.89%。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AI创新业务分部实现了首次盈利,本季度经营收益达7亿元。

然而,亮眼业绩背后也有隐忧。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小米营收相比二季度下滑了2.4%,毛利环比下降0.6%。

有市场人士认为,营收环比二季度下降,意味着小米增长动能减弱,不利于维持高估值。

雷达财经注意到,自18日晚小米三季报发布后,公司股价仍旧持续下跌,一度跌破40港元/股。

11月24日,小米创始人雷军出来“救火”,通过其全资持有的Team Guide Limited购入了合计260万股小米B类普通股。据公司公告,雷军此次交易均价为38.58港元/股,增持总金额超过1亿港元。

增持后,雷军合计持有60.57亿股小米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23.26%,小米董事会认为此举彰显了雷军对公司长期发展前景及增长潜力的充分信心。

截至11月26日收盘,小米股价股价为40.1港元/股,跌幅0.595%,较其年内最高点61.45港元/股,市值缩水达5559.54亿港元。

对文章打分

雷军一个月掉粉近70万 小米市值较高点蒸发超5500亿港元

1 (50%)
已有 条意见

    最新资讯

    加载中...

    编辑精选

    加载中...

    热门评论

      招聘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