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赚6万,小天才批量制造未成年“大佬”

2025年10月29日 12:59 次阅读 稿源:凤凰网科技 条评论

18岁的靈师在小天才手表上,拥有150个好友,主页有超过100万个点赞——这样一个账号价值1000元。宇少、天少、清欢、江妄、宇曦、流年……坊间流传着一份圈内“大佬”名单,他们平均年龄只有11-17岁,初高中在读。上榜需要60万点赞起步,另外还得考核圈内的人气知名度。因为掌握着更多资源,大佬中也不乏账号的倒卖者,帮别人成为大佬也是一门生意。


像始祖鸟、lululemon一样,小天才是中产家庭小成员的标配。仰望汽车总经理胡晓庆就曾发微博感叹,仰望粉丝群体中有6年级的小学生,这个资深粉丝还是小天才手表圈里“仰望粉丝群”群主。

“多数都是A7-A9的家庭”(指家庭总资产在百万级到上亿级),靈师说,这些人的父母多是公务员、高知教授或商人。

作为“佬中佬”,阡陌主页点赞数超过200万。她享受这种“尊称”,一发动态就千呼百应。最沉迷小天才的时候,她能把一天的时间都泡在上面,点赞、聊天、水群……

这最终助推了小天才的圈子文化,从线上一直蔓延到现实。在中小学生群体中,如果你的手表不是小天才,就会被排除在社交圈外。

为了不让孩子过早接触手机,又出于安全、联络的需求,不少家长选择了小天才手表。“孩子说必须买小天才,如果要买别的品牌宁可不要手表。”

但就是这块小小屏幕背后,滋生出许多看不见的商业交易。在未成年的江湖里,诈骗、网暴和涉黄也时有发生。

小天才,批量制造“大佬”

17岁的阡陌,用小天才一年赚到了6万多元。她卖“bot”的生意旺季通常在寒暑假——不上学的时间更有空混圈社交。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能有5、6个订单,按照每个订单均价100元计算,一天的收入就能在600元。

阡陌手下有近50个二级代理商——同样都是未成年人,最小的只有13岁,大家都想借此赚些零花钱,与她同分一杯羹。

这群年轻“小商人”做的是“主页圈”的点赞生意:他们所售卖的bot,能够利用技术手段破译,也就是俗称的“刷赞”服务。想要快速成为“大佬”,买bot刷赞是最为简便的方法。

人人都想成为大佬,享受吹捧和讨好,这是小天才洞察出来的人性,也是区别于其它儿童手表品牌的壁垒。“别给你孩子买华为,他在学校会自闭的”,有家长发帖询问手表买哪一款更好,高赞热评说道。

与社交挂钩的产品会有天然的先发优势,市占率第二的华为手表,第三的小米也都推出过碰一碰的加好友功能,但始终无法突围,原因就在于小天才打造好了这一层儿童社交护城河。

在“主页圈”,除了像阡陌一样做代理商,还有其它小生意可做:卖号、开小店、给别人拍视频、代理运营账号...


卖号是一锤子买卖,养成一个100万点赞的账号,价格大概在1000元。如果有阡陌这种人脉广的“大佬”做中介,抽成在10%左右。今年,上海的“大佬”鸭绒高考完后把自己200万赞的账号,一举卖出了4700元。

“小商人”们会敏锐洞察到“用户痛点”,针对性开发服务:有学生在上学期间无法长时间运营账号,就提供账号代运营点赞服务,一周费用30-50元;有人喜欢华丽炫酷的主页,就做教人改长名、拍视频的教程出售,一份3元-20元不等。

围绕小天才手表,孩子们发掘出了一整套围绕“点赞”的交易模式——他们有些人会称之为“轻创业”。

这个圈子还有自己的黑话和规矩。“刷”是加上好友点赞完主页后立马删除,“禁蹭”是在扩好友的群里不可以蹭别人的好友,“后门”是成为某人的后门就不会被单删好友。

除了“主页圈”,小天才手表体系里还滋长出了“运动圈”、“破解圈”等多个圈层。

“破解圈”针对的是小天才无法安装第三方软件的内置封闭系统,只要突破家长模式刷机,就可以让手表变成一部功能齐全的迷你手机。互联网上,破解小天才的教程随着官方系统的更新也在持续进阶。在AI时代,聪明的学生还会利用AI,为其准备详细的刷机程序。

阡陌入行,就是受破解圈中的HL影响,成为他的下家。HL是破解圈中公认的“技术大神”,能够破解掉小天才的系统bug,但他的个人信息十分神秘,阡陌只知道他年龄比较小。

HL开发的“主页bot”,是市面上最流行的几款bot之一。最初阡陌和他谈好一单23元的分成,但因手下“代理商”们的失信,引火上身。有人带头在圈里诋毁,说她圈钱跑路,许多人私信她的社交账号,极尽污言秽语。

做生意也有风险,对于“小商人”们来说,最大的风险是要和未成年人的家长打交道。

尽管阡陌们会在售卖前就提早声明,一切交易行为必须要家长同意,但仍无法避免有未成年背着家长偷花钱。有情绪激动的家长一度为此报警,但“警察没法管这种情况”,阡陌表示,最后那场“事故”以她退款一半收场。

隐秘的社交网络

拥有一块小天才手表,像书包、铅笔一样,似乎变成了孩子们的必需品。

在家长眼中,手表只需要满足两点功能:定位(确保安全)+通讯(即时联络)。但对正处在探索世界,有旺盛交友需求的孩子来说,他们害怕被孤立,一个同伴的认可(哪怕是虚拟点赞)也往往比长辈的夸赞更有说服力。

除了点赞,还有人会模仿成年人网恋交友,在好友圈留下一句cpdd(找游戏情侣请联系我),互叫陌生人老公老婆,组成圈内情侣。

就像一个微型的互联网,网暴与网络诈骗也会在这里发生。

随着知名度越来越高,阡陌告诉我们,有人频繁对她言语骚扰,甚至辱骂,把上职高作为攻击她的理由。后来她才知道,对方只是个14岁的女生,两个人甚至都没有交流过,不知恶意从何而来。她还总被冒名顶替,有人打着她的旗号卖bot骗钱,也有人看中她的经济实力,借口手机被没收买备用机,向她借钱,最终向整个圈子借了几千元后销声匿迹。在享受过人人喊“大佬”的高光时刻后,她开始厌烦。

许多人也像阡陌一样,一边害怕自己被群体孤立,一边又厌倦这样虚无的方式。有人在社交平台怒批,“加好友点赞只是为了满足自己虚荣心,再这样下去风气会越来越差”,帖子火了后却被一句句“加吗老师”所诱惑,加上了更多的好友。

靈师回忆,早期的小天才好友圈,大家从人文历史聊到原生家庭,只是为交友聊天,分享心事。但随着主页点赞功能的推出,隐形的等级制度显现,主页点赞高的人开始“歧视”低点赞的人,圈子里的气氛也变得浮躁功利,“大家开始想办法提高名气,不再是单纯交友,更像是你给我点,我给你点,一种功利互换。”

在2021年的时候,几万赞就可以被称为大佬,现在,最起码要在80万以上才能入门。


在“运动赞”功能推出前,一个手表最多只能添加150个好友,每人最多点赞20次,如果按照80万赞来算的话,一个人需要连续互相点赞267天才能成为大佬——很多孩子等不及。

这些尚未拥有智能手机的孩子们,就这样身不由己,掉入了互联网的陷阱。

根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儿童智能手表市场榜单,小天才以35.3%的份额居于榜首,同比增幅47.6%,市场份额扩大7.1个百分点,增速与增量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随着小天才手表的出货量一路高涨,成为大佬的“门槛”也越来越卷。

一位点赞百万的大佬对这样的数字游戏表示无奈:“永远有点不完的主页,补不完的动态,重复不断地催主(催促主页点赞),为了主页甚至把好朋友删了,但主页点赞真到了100万的时候却没那么高兴了。”

像打游戏一样上瘾

十年前,第一代小天才Y01横空出世,推出“碰一碰加好友”和“微聊”——前者,比苹果的Name Drop功能早了整整八年,后者则拒绝接入微信、QQ等即时通讯软件,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儿童社交网络。

2017年,上市刚两年的小天才电话手表销量高达500万只,迅速占据国内儿童手表市场的一半。也是在这一年,小天才创始人金志江在公开演讲中解析了成功秘诀——小天才手表解决需求的核心是:市场上没有解决孩子通讯的产品。

此后,除了基本的实时通讯、定位查找功能外,小天才持续“加固”儿童社交的壁垒,把令人上瘾的游戏机制融入手表设计。

设计初始,等级功能就是小天才默认自带的系统机制,使用手表就可以兑换经验值,使用手表时间越多,经验值就越高。另一种换取经验值的方式是获取积分,积分可以靠加好友、运动步数等方式来获得。

直到2021年左右,小天才的满级数从最高26级升为了60级,又陆续推出了好友圈、等级徽章、主页点赞等机制——进一步凸显了手表圈的“社交”功能。


图|来源小红书@小天才官方旗舰

等级和经验值就像引小鸟入笼时一点点洒下的面包屑,让无数玩家沉迷其中,2023年底,有人晒出自己的小天才手表满级截图,称自己是目前已知首位自然满级(60级)用户,为了庆祝,他还给自己买了一个蛋糕。

此外,小天才还会推出不同的等级徽章鼓励大家做任务获取,通过收集花样繁多的社交徽章,鼓励用户在手表上花费更多时间精力。

这种驾轻就熟的游戏化设计,某种程度也源于小天才背后母公司步步高的创始基因。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对游戏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兴趣,他曾表示:“巴菲特认为可口可乐是人们必喝的,我认为游戏是人们必玩的。”

他把这种“游戏化”设计贯彻到每一款产品思路里。

上世纪90年代,30岁出头的段永平凭借一款小霸王游戏机杀入商场,随后,给小霸王游戏机上外接了键盘,改造成了小霸王学习机,将一家亏损200万元的小厂变成了年产值10亿的公司。

“你拍一,我拍一,小霸王出了学习机……”小霸王凭借朗朗上口的洗脑儿歌,和长期霸占央视黄金时段广告,一举垄断当时的儿童学习机市场。

“学习五分钟,游戏两小时”,趁父母不在家就开玩《魂斗罗》《超级玛丽》,也成为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出走后的段永平,把新成立的步步高公司也带得“节节攀高”,迅速将复读机、电话机、VCD、学习机多品类做到中国市场TOP1。“步步高学生电脑,800元的电脑”,用央视“标王”的营销手段,再次被家喻户晓。

后来,步步高经历了著名的一拆三,OPPO、vivo两家手机厂商发展得如火如荼,第三家教育电子公司步步高也持续推出了点读机、学生电脑以及电子词典等爆款产品,这些产品同样延续着游戏化的设计,用简单轻松的游戏就让无数学生上瘾。

有人评价,学习机天生带着两幅面孔:在家长那里是学习的工具,在孩子这里则弥补了买不到游戏机的遗憾。今天的小天才,无疑也是游戏化思路下的产品之一。

但随着产品功能的堆叠与网络的扩大,诈骗、网暴、涉黄等极端现象也屡屡发生。

在小天才圈,出于对“大佬”的崇拜和好奇,“开户”成为普遍现象。只要花二、三十元,就可以向代理商买到软件,一键开出个人隐私信息。在尚未有明晰价值观的小学生群体中,“开户”甚至变成一件很“帅”的、具有威胁力的事情。他们靠开出来的信息实施网络暴力,小到身份证的大头照片,大到家庭收入水平与住址。

还有此前已被报道过的“涉黄”问题,2021年左右是小天才涉黄问题最严重的时候。靈师还记得自己刚入圈的时候,有个女生加她好友,好友圈第一张图就是带正脸的裸照。“我记得特别清楚,那女孩儿大概也就10岁左右”。还有男生要和她“网恋”,在视频电话中直接裸露自己的生殖器官。在当时的小天才群聊里,分享黄色图片也成为了一种“人之常情”,后面愈演愈烈,小天才官方才下场,直接关闭了“班级群”、上线了视频截图举报等功能。


图|来源小红书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博士徐文静在接受《中国教育报》采访时曾表示,儿童智能手表的“初心”是保障安全,实时定位与即时通话两大功能本可在满足家长看护需求的同时,避免孩子过早接触互联网。但是,在商业利益驱动下,部分产品堆砌娱乐功能,偏离了设备的核心价值。

监管也曾一步步收紧,2025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求《儿童手表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意见,明确提出“手表不可预置游戏、小说等娱乐导向应用”“支持设置使用时长和时段”等要求。

经历了多轮“网暴”后,今年8月,阡陌宣布自己“退圈”,在视频里,阡陌有些伤感地回忆:“怀念主页没有点赞的时候,每天就建群聊聊天,没有大佬也没有纠纷。”

她在小天才圈呆了3345天,认识了不少从线上转换到线下一起玩的朋友。她热爱旅游、购物、与朋友聚餐,距离她上一次接触小天才手表,已经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比起透过一只小屏幕不断高涨的虚拟数字带来的快感,她更想回到现实,做“现充”。

为了维持生态的平衡,今年夏天,小天才官方更新了个人主页功能,将主页点赞数改为运动赞,用户只有每天走满一定步数才可以互相点赞,同时还可以一键点赞多人。

“感觉bot要成为历史了,很多代理商都准备要跑路了”,阡陌明显感觉到代理生意越来越难做了。一些小用户觉得,只要小天才官方想管,随时可以改变游戏规则。

新一代的孩子们仍在加入这个江湖。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小天才的虚拟商品依旧活跃。随着小天才新产品推出楼层级定位和更强大的社交功能,这块小屏幕里的世界只会更加复杂。

对文章打分

一年赚6万,小天才批量制造未成年“大佬”

1 (50%)
已有 条意见

    最新资讯

    加载中...

    编辑精选

    加载中...

    热门评论

      Top 10

      招聘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