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报告由欧洲运输与环境联合会(European Federation for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 T&E)发布。报告正值汽车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审查前夕,欧洲计划在2035年前继续销售PHEV,以期实现欧盟气候目标。因此,PHEV被认为是希望减少碳足迹消费者的理想选择,这类车型通常可依靠电池完成约80公里的短途通勤,汽油发动机则用于较远的旅程。
然而,T&E收集了2021至2023年间注册的超过80万辆PHEV的真实驾驶数据,发现其排放与全球统一的WLTP测试(轻型车辆全球统一测试程序)数据存在巨大差异。报告指出,2023年注册的PHEV在现实使用中,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几乎比官方数字高出五倍——这一差距从2021年的3.5倍扩大到2023年的4.9倍。实际排放仅比内燃机汽车少19%,而WLTP实际公布的数据称可减少75%,差距显著。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在于:
WLTP测试假设驾驶员主要使用纯电动模式,而现实数据表明实际仅27%的驾驶里程由电力驱动,官方却按84%计算。
PHEV在充电耗尽模式(CD模式)下,即使用电池为主,但遇到加速或爬坡时发动机会频繁介入,导致排放远高于官方估算,实际高出九倍。
车辆自身设计问题,例如重量较大与电机动力与发动机功率比过低,导致在维持充电状态模式(CS模式),内燃机介入频繁,排放增加。
充电设施不完善、多数PHEV缺乏快充功能,车主往往更依赖汽油驱动并使用大油箱,减少充电频次。
T&E表示,未来几年PHEV的排放状况不会明显改善,实际驾驶中的汽油发动机使用远超预期,导致用户油耗成本上升。该报告建议:在即将到来的汽车碳排放标准审查中,应坚持2030-2035年限的目标,并在2035年后不再为混合动力车型提供特殊政策。只有保障政策不被修正,才能切实遏制高排放。此外,纠正影响数据的“纯电动行驶比例(UF)”误差,并出台激励措施加快纯电动车普及,可助力欧盟实现零排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