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从建筑物到道路——但它会随着时间和压力的增加而开裂。这些裂缝,即使是微小的裂缝,也会让水和空气进入,最终导致生锈,削弱隐藏在其中的钢筋。修复这些裂缝既危险又昂贵,尤其是在桥梁和高速公路上。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尝试利用细菌自动修复这些裂缝。但大多数方法都需要外部营养物质来维持细菌的正常功能。
这正是Congrui Grace Jin博士新研究的理念,她最近的研究探索了一种由微生物驱动的自修复混凝土系统。
Jin指出了这一主要障碍,她说道:“微生物介导的自修复混凝土已经得到了三十多年的广泛研究,但它仍然存在一个重要的局限性——目前所有的自修复方法都不是完全自主的,因为它们需要外部营养物质来维持修复剂持续产生修复材料。”
她的解决方案借鉴了自然界的灵感,通过重塑地衣来实现。地衣是由真菌和蓝藻组成的简单生物,仅靠空气、阳光和水生存。金的团队设计了一个合成版本,利用固氮蓝藻(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和氮气)和丝状真菌(帮助收集钙离子并生成碳酸钙(CaCO₃)——一种可以填充混凝土裂缝的矿物)。
他们测试了三种微生物组合:里氏木霉 (Trichoderma reesei) 与鱼腥藻 (Anabaena inaequalis)、里氏木霉与点状念珠藻 (Nostoc punctiforme),以及三种混用。这三种组合在仅有空气和光照(未添加任何营养物质)的实验室环境中均生长良好。为了了解微生物的表现,该团队使用了五种方法:光密度法(用于检查光吸收)、生物质干重法、刃天青法(指示剂,用于检测代谢活性)、选择性培养基真菌接种法以及藻蓝蛋白测试(用于检查藻类的健康状况)。
结果表明,配对的微生物比单独培养更健康、更高效。它们甚至能够在混凝土样品中形成碳酸钙 (CaCO₃),这预示着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这种方法的突出之处在于它能够在无需人工协助的情况下修复裂缝,未来有望减少昂贵的人工检查和维护需求。
Jin博士还与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的社会科学家合作,了解公众对在建筑中使用“活体”生物的感受,并探讨其中涉及的伦理和法律问题。这项研究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青年教师奖励项目资助,将生物学和工程学结合起来,以解决影响数百万人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