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CU Boulder)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已经商业化的远紫外线(far-UVC,波长222纳米)灯,可以快速分解室内常见的空气传播过敏原,为室内哮喘及过敏触发提供了一种安全、快捷的新解决方案。
研究团队在模拟室内环境的实验舱中,将室内外来源的过敏原(包括尘螨、猫狗皮屑、霉菌、植物花粉等)气溶胶化,使粒径达到10微米或以下,与真实吸入情况接近。该实验舱暴露于远紫外线灯下,同时设有未照射的对照组。
研究人员每10分钟收集空气样本,使用商业免疫分析法(MARIA试剂检测)评估过敏原蛋白结构被破坏的程度——即抗体识别能力下降的程度。结果显示,经过紫外线222纳米灯照射30分钟后,室内过敏原水平降低约20%至25%。部分过敏原(如猫过敏原)抗干扰性较强,另一些(如桦树花粉)反应更加显著。
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在远低于皮肤、眼睛职业安全限值的紫外剂量下也能实现显著的过敏原降解,且远紫外光不会像传统杀菌灯(254纳米)那样深入皮肤或眼球,被认为更适用于有人场所。更重要的是,紫外线不仅能“杀菌”,还可直接改变过敏原蛋白结构,使其不易被免疫系统识别和激发过敏反应。
该研究的局限是仅在实验室密闭环境进行,并未直接测量人群的过敏症状是否改善。另外,紫外灯会产生微量臭氧,可能刺激肺部,但作者表示过敏原显著降低并非由臭氧作用导致。
主导研究的Tess Eidem博士表示:“用这种被动且安全的紫外线照射,30分钟内就能使室内过敏原迅速减少。与长期清洁、拆除地毯、每天给宠物洗澡相比,这显然效率更高。”紫外线灯已经可以在市面购买,主要用途是工业用杀菌,但未来有望集成进家庭、学校、室内空气处理系统,实现实时、快速降低过敏原负荷。
专家认为,该技术有望为缓解因空气传播过敏原导致的哮喘急性发作(仅美国每天约10人因此死亡)提供新的防护思路,但还需要实际环境及临床症状方面的进一步研究确认。相关论文已发表在《ACS ES&T Air》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