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赢麻了#,在《三体》电视剧播出不久,这一话题便登上了热搜。截至1月31日晚9时,该话题的阅读次数已破4.2亿,讨论量达2.3万。高热度之外,《三体》的口碑也没有落下。即使电视剧已经播出过半,但其在豆瓣的评分依然保持在8.1分。
“两集看完,想给《三体》剧组送锦旗了。片尾背景音乐一出,宿命感绝了!”《三体》书粉安琪在仅仅看了剧集的开头后,就立马发朋友圈如此评论。
图/安琪对《三体》真人剧的评价 来源/安琪提供
“《三体》电视剧带给我的震撼,是‘彗星撞地球般’的感觉。”没读过原著的禾风,在谈到《三体》时,也颇有感触地表示,“剧中对‘人性善恶因果’的深刻探讨,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审视,都颠覆了我固有的思维框架。”
“写实感与科幻色彩、原著风格与大众视角兼具,是电视剧《三体》好评如潮的核心原因。也就是说,电视剧《三体》的操刀手们,深谙平衡之术。”谈及国内电视剧版《三体》的成功,编剧南岸对燃次元分析道。
“时光回溯到2017年,《三体》电视剧项目启动之初,腾讯副总经理孙忠怀就曾拍板表示,‘《三体》剧集的基调,是忠于原著’,这才有了这部电视剧的初始基调。”《三体》电视剧制片人白一骢在介绍该剧的前世今生时,对燃次元表示。
“作为极具国民影响力的科幻IP《三体》,它不仅仅是书粉的《三体》,更肩负着科普科学与科幻的使命。”导演杨磊对燃次元解码剧集《三体》时强调,“降低大众对硬核科幻的观剧门槛,也是我们在剧集中一直试图去达到的目标。”
杨磊表示,原创角色记者慕星的加入,就是为了给冷峻的剧集增添一些生活气息,并把一些书中的事件交代得更加清晰。
而《三体》电视剧之所以可以呈现出如此多的剧集风格,是其幕后主创的不断用心。
据动画导演陆贝珂透露,一些《三体》原著中的内容采用了动画形式,是因为动画与科幻之间超强的适配感。“比如,游戏pick了动画的呈现形式,就可以呈现出游戏中3A大作的氛围,与现实世界产生强烈的对比”。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剧集《三体》在当下出现并取得高口碑也非偶然,“《流浪地球》系列电影和动画《三体》、剧集《三体》的火爆,说明了市场对科幻作品的需求逐渐提高。有需求就会有相应的作品,有了作品,质量也就会随之提升。”独立游戏制作人、文娱观察者陈泊翰表示。
不过,陈泊翰也谈到,目前国产科幻剧相对欠缺的是产业链的人才与商业化的路径,“在一批科幻制片人与导演没有充分证明自己之前,我对国产科幻剧的质量依旧持中立态度。”
写实与科幻共存
《三体》电视剧的高口碑,或首先来自它写实感与科幻感的兼具。
“写实风格能给观众以‘信’,科幻感则给了观众极具冲击力的超现实感。”提起这部剧集给观众的感触,南岸如此说道。
同样被电视剧写实感吸引的还有安琪,“许多科幻大片都依靠大制作、高概念来体现科技感,但《三体》不同。其以本世纪初发生在地球上的科幻事件为主线,以北京街头半旧的居民楼为背景,交通的环境也是北京的出租汽车,还有办理物理学家离奇死亡案件时警员的一些穿着打扮、具有年代感的手机,都让我觉得这部科幻片是发生在身边的事。”
禾风则是非常喜欢《三体》电视剧中特效与动画给人带来的科幻感,“我最喜欢的几个场景,包括用动画呈现的火鸡与农场主的故事和《三体》游戏。前者给人以一种非常强大的视觉冲击,把寓言的氛围感拉满,后者的3D动画中灰暗的色调,很有颓丧、荒诞的风格,至少让我觉得很能体现三体世界的人的绝望。”
图/《三体》关于“火鸡与农场主理论”的剧照 来源/腾讯视频 燃次元截图
在这些写实感与科幻感的背后,是《三体》电视剧操刀手们早已定下的相关基调。
据白一骢透露,在规划《三体》电视剧的时间框架时,创作组经过数次修改,还是否掉了将书中背景从2007年平移到2030年、2040年近未来的方案,“尽管后者看起来会更具有未来感,但却不符合原著的设定。”
杨磊表示,《三体》创作组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让观众将2007年和1969年时中国的社会背景带入到科幻事件的背景中,“让观众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我们试图把所有的环境都还原到当年。比如,当时的广播与即将到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关,当时办公用的电脑是XP系统。再比如,《三体》游戏采用的CG技术,不能超越当年的技术天花板等。”
而在细节方面,燃次元发现,不管是剧中人物用的手机,还是大史等角色在车上玩的游戏,也是当时风靡的贪吃蛇。
与此同时,科幻剧集不能缺少的,自然是作品的科幻质感。“书中的2007年,太贴近当下了,想要在剧集中呈现出科幻感,就意味着需要采用与写实风格截然不同的影像表现手法。”陆贝珂透露,因此,《三体》剧集将原著中几个比较具有标志性的、高科幻感的内容做成了动画。
“当你看到游戏人物与环境用全真影像呈现时,就会觉得这种呈现方式更像是舞台剧,与观众的‘间离感’就会不足,所以我们用了3D动画。” 陆贝珂进一步介绍,“我们对于游戏角色的呈现,用的是动作捕捉的方式,这样既可以使游戏在与观众间离的同时,也更贴合角色。”
来源/腾讯视频 燃次元截图
除了剧集制作得用心,演员的演技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
不少网友纷纷表示,“于和伟、张鲁一扮演的史强、汪淼,就像是从‘书中走出来的人’。史强就是那种‘带点玩世不恭、却粗中有细’的角色,而汪淼的角色‘在剧中变得更加丰盈,更好地体现出了一位科学家在遭遇降维知识打击时,恐惧的内心’。”
原著与大众视角的平衡
事实上,《三体》电视剧之所以能够获得观众青睐的另一原因,在于其较好地平衡了大众与原著粉的双重视角。
不少“路人观众”在观看了《三体》电视剧之后纷纷表示,“剧集很易于理解,同时又被其宏大的想象力和背后的哲学思考所感染,想要去读原著。”
禾风就是其中之一。
“剧中的悬疑BGM和一些空镜特写,让我感受到了耐人寻味的寓言的强烈冲击。”禾风直言,“剧中对无力掌控自己命运的窗户上爬虫的特写,搭配具有宿命感的背景音乐,不得不让我去类比剧中人类与外星文明之间的智识对比。”
对于剧集中新添加的角色——天文观测人员沙瑞山以及记者慕星,禾风也都表达了喜爱,“这两位角色给高密度的剧情增加了一些喜剧元素,并且慕星这个角色的视角,也能让观众更好地去理解降临派的动机。”
原著粉则非常欣喜于《三体》电视剧对于科学实验场景的还原,以及对原著中人物的拿捏。
安琪叹服道,“汪淼原本在《三体》中是一个发现外星文明与地球人之间关系的工具人,角色比较淡薄,但在这部剧集中,他被塑造成了一个向死而生的科学家。外星文明在他视网膜上倒计时时,他所呈现出的慌乱,使得人物变得更加丰满且立体。”
来源/三体官方微博
而《三体》电视剧在人物方面的高还原度,首先要得益于杨磊和陆贝珂对《三体》书籍的深度了解。
杨磊是从《科幻世界》连载时期就开始追更《三体》的导演。而当陆贝珂听说自己有可能成为《三体》导演时,更是直言,“我们的生命能跟《三体》重合一次,便此生无憾了。”
具体来说,剧组精益求精地前期筹备,为塑造更为丰沛的人物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杨磊介绍,“在《三体》正式开拍前,我们剧组70多人在疫情期间远程开了一年多的线上会议,将剧本中的所有细节逐一读了一遍,可以说将需要准备的内容都前置了。”
“比如在与摄影组、灯光组开会的那几个月,我们一直在探讨如何用光线和音效的辅助,更好地去传递男主角汪淼的心理恐惧。那种霓虹的色彩给观众带来的刺激,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同频共振。”杨磊进一步补充道。
而《三体》剧集中对科学设定和科幻设定的高度还原,则离不开中科院的科学家们的指导。杨磊透露, “科幻作品中的科幻可以具有一定的虚构性,但需要相对合理的概念设定。在这方面,各领域的科学家对我们剧情设定的帮助都很大。”
也是在科学家们的指导下,杨磊学习到了很多天文学、纳米科学相关知识,也将之更好地运用在科幻设定的拍摄实践中,“比如,小说一开始,叶文洁按动按钮,她到底需要输入一个什么样的坐标,才能对准太阳都是有科学依据的。”
“除此之外,为贴合原著中相关内容的真实感,我们去国家纳米中心拍摄了他们做实验的基地。”杨磊透露。
也正因如此,无论是诡谲的背景音乐、亮红色的光线,亦或是一些逼仄的音效,剧集《三体》都把原著中人类个体的宿命感与人性整体的复杂性,表达得淋漓尽致。
不过,《三体》剧集中,也有一些内容引发了网友地争议。其中就包括团队努力去打造的原创角色,并未受到原著粉的绝对认可。比如,“《三体》在第7集‘脱的水(剧中的游戏情节)’,在第8集都‘水’回来了”的评价,成为了网友之间的一个经典段子。究其原因,则是原创角色慕星的大量戏份,正是出现在第8集。
杨磊表示,原创角色的本意在于给剧集增加一些生活化的气息,同时也便于“路人”观众理解,“但从观众的反应来看,兴许这些角色应该更符合《三体》电视剧整体的基调。”
此外,汪淼被倒计时恐吓到的内容,在剧集中呈现时长更是达1集以上。对此,南岸表示,“此处剧集节奏太慢,我是‘1.5倍速看完的’。”
科幻剧的成功道阻且长
尽管网友对《三体》电视剧的评价各抒己见,但不可否认,作为一部国产科幻剧,至少现在来看,《三体》是成功的。“毕竟在这之前,我国较为成熟的科幻题材的电视剧寥寥。”编剧梧桐对燃次元表示。
尽管在部分观众看来,《三体》电视剧是“横空出世”,但不少业内人士均表示,”优质科幻剧产生于此时,也有着其必然性。“
陈伯瀚对燃次元分析,近些年,刘慈欣的IP在市场上引发的强烈反响,印证了科幻市场的巨大潜力,“从《流浪地球》系列到《三体》动画剧、,再到真人《三体》剧集,高票房、高热度和IP产品的相继成功,都说明了科幻题材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需求会驱动创作端的持续发力,优质的作品也会随之诞生。”
如陈伯瀚所说,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包括《三体》动画、《流浪地球2》以及《三体》电视剧的相关话题,屡屡登上微博热搜,《流浪地球》第一部也因此重上豆瓣热搜。
由此不难看出,科幻题材或早已不再是小众粉丝的狂欢。
但即便如此,我国科幻剧集想要维持稳定的地输出,还有许多短板需要弥补。其中就包括产业链上游小说创作者与编剧的不足、深谙科幻领域的导演与制片人的不足,以及商业路径仍存的困境。
编剧梧桐曾对燃次元表示,“即便在《三体》获奖后多年,国内出圈的科幻作者仍然只有大刘,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明,国内的科幻创作者严重不足。”
据三声报道,《流浪地球》上映后,科幻作家、未来事务管理局创始人姬少亭也直言,“中国成熟的科幻作家不超过30人,全职作家不超过5人。”
除此之外,陈伯瀚补充道,“目前而言,科幻原著的改编还需要一批具有跨学科能力的导演与制片人,因为科幻作品改编的门槛更高,因此需要更细致、更严谨的制作组,不是任何导演都可以胜任的。此外,科幻剧还需要形成商业闭环,这是这个类型的题材想要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幸运的是,近几年来,科幻产业链上存在的不足,已经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关注。2020年8月,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科幻电影打造成为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新动能,并提出了对科幻电影创作生产、发行放映、特效技术、人才培养等加强扶持引导的十条政策措施,被称为“科幻十条”。
政策扶持之外,科幻产业需要的是自力更生,尤其是商业路径的探索。
“无论是剧集还是电影,都需要去开辟票房与分账之外的收入,比如IP产品、周边产品,且需要尽可能与作品的上映周期同步。”梧桐分析道,以《流浪地球2》衍生品大卖为例,其不仅说明科幻影视作品周边产品的可行性,也给IP市场的开发增强了信心。
燃次元发现,截至1月31日晚7时,电影《流浪地球2》在“阿里鱼—造点新货”上的产品众筹已大比例超额完成。其中,官方授权模型周边的众筹金额已超1.2亿元(人民币,以下未标注则同),超出目标金额10万元的1200倍。另外两款周边“笨笨”和徐工集团官方联名模型,在众筹平台上的已筹金额也分别达到了570万元和42万元,均超目标金额数十倍。
图/《三体》官方周边众筹情况 来源/淘宝App 燃次元截图
广告赞助也是科幻影视不可或缺的商业模式。
“但科幻影视剧想要普遍拿到较好的赞助资源,主要取决于此前是否有质量过硬的作品给赞助商以信心。但至少在现阶段,面对优质作品数量不足的市场情况,可能还是会有不少赞助商处于观望状态。”梧桐分析表示。
以《三体》真人剧和《三体》动画剧为例。前者的广告商名单颇长,包括奇瑞汽车、同程旅行、新康泰克、荣耀手机、飞鹤奶粉、思念汤圆、英特尔、纯甄酸奶等在内的14个。并且,随着剧集在播出过程中关注度的持续飙升,该名单还在拉长。而《三体》动画剧最初只有长安汽车、惠普笔记本、ROKID、南孚4家广告商,而在动画剧口碑滑铁卢后,广告植入也出现了疑似跳票的情况。
不难看出,尽管科幻作品的相关收益,还有多种商业模式可以探索。但只有创作端的基石夯实了,商业模式才不会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