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曾看好的国产导航之光,为何沦为资本弃子?

2025年05月06日 10:20 次阅读 稿源:科技狐 条评论

狐妹想问问在座的老司机们,车载导航你们是怎么选的?前两天狐妹刷到了一个 2025 年导航软件排行榜,排名前几没啥悬念,高德、百度、腾讯稳稳在前排。滑着滑着,眼看快到底了,突然——“凯立德”仨字冷不丁蹦出来,狐妹瞬间内心 OS:啊?你还在???


有一说一,这名字一出现,立马唤醒我对车载导航的早年记忆。

那时候还没有什么车联网,导航靠 GPS 加离线地图包,动不动还得插卡更新。


可就算这么麻烦,十个司机里起码八个用的还是凯立德。高德、百度当时还在边上练级呢,根本不是一个战斗力等级的。

谁能想到,那个曾经垄断了中国车载导航市场 77% 份额的大哥,最后却被用户打入冷宫,彻底边缘化了。

而更让人感慨的是,现在车圈炙手可热的雷总,当年也投过它,投了整整四年,亏损高达 58%。

凯立德成立于 1997 年,创始人张文星是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教授,曾任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典型的技术派大佬。


作为“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界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第一人”,他被誉为“地理信息系统和国产导航产品的开拓者与领航者”。

凯立德曾是中国导航软件领域的第一块金字招牌,最初从测绘国土资源起步,短短两年便进军地图导航行业,一跃成为行业明星企业。

在张文星的带领下,凯立德不仅打造了国内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导航引擎,还推出了覆盖全国的导航地图。

在那个纸质地图还没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年代,这简直就是一波降维打击。

彼时国内的导航行业刚刚起步,凯立德借助中国汽车产业和导航需求的双重风口,迅速成为行业龙头。

2006 年,凯立德就成了全国首家覆盖中国 300 多个城市的导航电子地图服务商,彼时车载导航市场几乎可以说是它的一言堂。

屏幕大、语音清晰、信号稳;路线规划准,更新也还算及时;使用感受远超早期的手机导航 APP。


你买车,只要配导航,十有八九就是凯立德,连装配厂都懒得比价,直接上它家的方案。一时间,“买导航选凯立德”成了老司机圈里不成文的共识。

不少网友回忆,那时的汽车里几乎只有一个导航:凯立德。


那时候凯莱德商业模式也很简单粗暴:装一台车机就收一份钱,主机厂每出货一辆车,就要给凯立德交一笔授权费,这就像是“印钞机”模式,稳赚不赔。

更关键的是,它是当时唯一一个有甲级测绘资质的民营企业,这个含金量属于是行业顶配。

2013 年,凯立德在“后装市场”拿下了 71.1% 的市场份额。


2014 年,它依然坐稳头把交椅,份额高达 56.6%。相比之下,高德当时仅占 8.1%,四维图新才刚刚达到 16%。

那一年也是凯立德的高光之年,正式挂牌新三板,年营收突破 2 亿,净利润达到 5000万,利润率接近 40%。

这一年,雷军也以高价入场,旗下两家公司斥资 8400 万元拿下凯立德 700 万股。而此前 360、百度虽曾接洽,却都被其“观望”挡在门外。

不久后,中国平安和华融证券也接连注资,平安更是以 13.5 元/股购入同等股份。

小米有设备和系统,平安有车险和金融资源,强强联手,勾勒出“凯立德 + 小米 + 平安”的车联网合作蓝图,也为它的转型梦装上了“资本+场景”双引擎。

但变革的风口,也早已席卷整个行业。

阿里收购高德,腾讯斥资 11.73 亿元投资四维图新,图商与巨头的合纵连横不断上演。

而此时,地图甲级测绘资质已不再稀缺,凯立德赖以起家的“护城河”开始松动。


面对变化,凯立德还在紧锣密鼓地布局计划车联网、智能硬件和移动互联网。

2015 年,沉默许久的凯立德终于高调喊出“车联网战略”,试图完成从导航软件商到行业“超级连接者”的身份转型,张文星也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其新定位。


凯立德手握先发优势、技术壁垒、政策资质、市场份额,几乎集齐了所有“能赢的剧本”。

所有人都以为它会扶摇直上,却没想到,那一年恰恰成了它掉头下坡的起点。

2015 年,它的净利润就从上一年的 5000 万直接跳水成亏损 1600 万;2016 年,亏损更是扩大到超过 1 亿元。

而曾经风光无限的新三板股价,也从巅峰的 22 元,一路跌到了 1块6。

2019 年,凯立德正式退市。这个曾经被封为“中国车联网第一”的巨头,最终黯然离场。

这么好的牌,怎么就打成这样了?

说到底,还是没跟上“免费 + 移动互联网”这波大潮。

移动互联网兴起以后,手机端的地图 App 崛起,高德、百度直接来了个王炸:免费、不用升级、数据云同步、实时路况、甚至还有语音助手。

反观凯立德,还在原地用老一套:地图更新要手动、界面老旧、交互落伍、升级还要收费,甚至动不动就搞什么年度付费包、地图升级卡。


与此同时,高德和百度的交互界面不仅简洁易用,并且分别结合阿里和百度的生态系统。而腾讯的地图也将地图其与微信、QQ 等社交工具打通,进一步扩展了 LBS 功能。


凯立德曾经引以为傲的技术已然落伍,5 年内深陷 12 场诉讼,11 起与同行地图版权相关,败多胜少。

技术研发出问题,用户体验自然无从谈起,也难怪引发网友一片吐槽。


用户体验这块,一旦掉队,就不是一点点事儿。说白了,导航软件本质是服务,用户不是非得谁不可的:你好用我就用你,你难用我就不用你。

越来越多车友意识到:以前凯立德的市场几乎是垄断,但现在反过来想,凯立德的导航真的好用吗?

互联网时代,如果一个公司不注重用户体验,结果注定是被淘汰的,除非它真的是唯一能用的选择。

更别说,那些年凯立德还试图走一条“硬件+软件”的路径,一路从导航App做到了电子狗、后视镜一体机、车载后装设备,试图靠硬件扩展收入来源,结果资源分散、体验翻车,反倒拖累了主业。


本来还有一战之力的凯立德,却在这时还在忙于推动上市 IPO。

张文星后来回忆说:“那时候高德和百度干得如火如荼,我们本来应该也参战的,但当时我们在准备创业板 IPO,很多东西没来得及动,最后就眼睁睁看着它们抢走市场。”

行业间的竞争,往往是“老大、老二”打得不可开交,结果“老三”倒下。

但这次,凯立德作为曾经的“老大哥”,却在“老二”和“老三”的竞争中,被活活压垮了。

可见,时代它从不等人!一旦传统商业模式被颠覆,靠“吃老本”续命的凯立德注定会处于被动局面。

当我们还在怀念“导航很贵”的时代时,或许 AI 导航已经悄然来临,甚至自动驾驶的时代也已不再遥远。

不知道凯立德是否还能凭借过去 20 年积累的测绘数据和存量用户,在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的下一波技术与商业化浪潮中,找到新的机会?

对文章打分

雷军曾看好的国产导航之光,为何沦为资本弃子?

1 (50%)
已有 条意见

    最新资讯

    加载中...

    编辑精选

    加载中...

    热门评论

      招聘

      created by ceallan